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漫步

《义勇军进行曲》在美国唱响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罗云川   2016-10-20 09:41:00   作者:罗云川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剧末,《义勇军进行曲》音乐响起,“聂耳”奔向舞台前方中央,指挥台上演员和台下观众一起歌唱。观众纷纷起立,雄壮激昂的歌声响彻剧场……三场演出,这一幕每场必现。

  9月,上海歌剧院一行64人在副院长李瑞祥的带领下奔赴美国,参加由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馆牵头举办的第三届“跨越太平洋——中国艺术节”,演出原创音乐剧《国之当歌》(又名《义勇军进行曲》)。这项活动被纳入第七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联合成果清单,并成为文化部“跨越太平洋——中美文化交流与合作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获得了文化部“走出去”的专项资助。这部以《义勇军进行曲》为核心主题并激扬爱国主义浩然正气的音乐剧在中国国庆前夕的大洋彼岸唱响,受到美国观众尤其是华人的热烈欢迎和极高评价。

  70多年前《义勇军进行曲》曾唱响美国

  音乐剧《国之当歌》由“序”和“海上明月”“市井歌声”“浦江风暴”“街头怒火”“剧社风波”“风云儿女”“血肉长城”七场构成。剧情讲述音乐家聂耳与戏剧家田汉从相识到相知,共同为民众的苦难而呐喊,为民族的救亡而鼓呼,直至共同创作出振奋中华民族精神的《义勇军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的历史与现实意义是极其深远的,它诞生于山河破碎、民族危亡之际,它点燃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悲愤,发出惊天怒吼,激励民众为抗日救亡而浴血奋战并最终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与自由。今天,它依然激励着中国人民居安思危,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继续奋斗。

  殊不知,《义勇军进行曲》与美国还有着一段渊源。在剧组抵达后的欢迎会上,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馆副总领事任发强介绍,1940年,音乐家刘良模赴美宣传中国抗战,在纽约结识了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刘良模开始逐字教罗伯逊学唱中国歌曲,其中就包括当时在中国已经被广为传唱的《义勇军进行曲》。罗伯逊的父亲曾是美国南方种植园的黑奴,少年时从奴隶主手中逃出,后来参加了南北战争。或许因为如此,罗伯逊对“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等歌词产生了强烈共鸣。1941年,罗伯逊与刘良模组织的“华侨青年歌唱队”在纽约录制了中国歌曲专辑《起来》,其中罗伯逊用中英文演唱了《义勇军进行曲》。从此,《义勇军进行曲》等抗战歌曲随着这套唱片的发行,在美国和其他地区开始流行。这套唱片最初发行的收益也用于资助中国抗战。

  任发强的介绍和现场播放当年的录音,让剧组成员深为感动、备受鼓舞,《国之当歌》此行无意间接续上了中美两国之间一段友谊和艺术的缘分。

  演出反响热烈

  经过十几个小时飞行,剧组抵达洛杉矶,未作停留便乘坐5个多小时大巴赶往拉斯维加斯。当地时间9月20日晚,《国之当歌》以《义勇军进行曲》的剧名在拉斯维加斯的奥尔良酒店展演厅上演。美国联邦参议员哈里-瑞德、联邦众议员乔-哈克及拉斯维加斯市长卡洛琳-古德曼等政要发来贺信,任发强发表首演致辞,市长代表盖尔-安德森登台为上海歌剧院颁发表彰证书,内华达州华人协会会长张家明致欢迎辞。

  能容纳近千人的展演厅几乎满座。大幕拉开,上海风情、民众生活、抗战烽火,一幕幕历史真实再现;聂耳、田汉、黎锦晖、小莉,一个个人物跃然舞台。聂耳,从一个文艺青年,在生活的体验和感悟中逐渐成长,直至奋起抗争、热血鼓呼,成为人民的音乐家。《卖报歌》、《码头工人歌》、《毕业歌》等聂耳的代表歌曲与《天才的陨落》、《呐喊》、《血肉长城》、《一支战歌》、《振奋中华的歌》等原创歌曲巧妙穿插,全剧的音乐融成一个整体。特别是表现男女主人公爱情的《爱的涟漪》,“有一种感情缠绵似水,有一种感动好像月色朦胧……”朗朗上口,极富感染力。在舞台美术方面,多媒体投影的巧妙设计和灵活运用,让整部剧更具现代气息。现场观众不时报以热情的掌声。剧终,不少观众走上舞台,与演员合影留念、对话交流,久久不愿离开。许多观众在退场时互相交流观感,称赞演员唱得好,剧情好看感人;部分原籍上海的华人更从剧中体味到了浓浓的乡情。

  首演之后,剧组稍事休整,然后乘坐大巴穿越沙漠继续巡演之旅。当地时间9月23日晚,他们在加利福尼亚州州府萨克拉门托市出席了当地举办的中国国庆招待会,登台为中美观众演唱了《我爱你中国》等歌曲。任发强再次登台为《国之当歌》的赴美巡演做了热情洋溢的点评和推介。9月24日晚,《国之当歌》在海勒姆-约翰逊剧场演出了一场。市议员埃瑞克-格拉,戴维斯加州大学校长、戴维斯孔子学院院长等登台致辞欢迎,并为上海歌剧院颁发了嘉许状。当晚演出的热烈气氛在州府是极为罕见的,将巡演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9月25日晚,《国之当歌》迎来了在旧金山雪波学院表演艺术中心的最后演出,也是巡演最爆棚的一场演出。任发强与文化参赞肖夏勇代表总领事馆到场祝贺并慰问演员。全剧演到高潮时,在国内几度饰演聂耳、近期在旧金山因主演歌剧《红楼梦》中的宝玉而红极一时的男高音歌唱家石倚洁现身舞台。一曲长达7分钟的咏叹调《振奋中华的歌》,波澜起伏的旋律、层次丰富的配乐加之娴熟激情的演唱,将聂耳面对山河破碎、民族危亡时的内心痛苦、激愤和怒吼尽情倾泻,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出了《义勇军进行曲》的铿锵音符,让观众在震撼的视听中与剧中人物的情感产生强烈共鸣,最终形成了台上台下高歌共唱的动人场面。剧终,两个“聂耳”携手谢幕,更引发了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和欢呼声。旧金山总领事馆评价:“连演三场,反响热烈,演出充满正能量,让现场观众无不热血沸腾……《国之当歌》在美国的成功上演,既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67周年最好的庆祝,也为第三届‘跨越太平洋——中国艺术节’掀起了新的高潮。”

  切合实际的“走出去”

  此次美国巡演,时差成为困扰演职员的一大问题,加上长途奔波、舟车劳顿等原因,首场演出前演员极其疲乏,在后台几乎能睡着。首演后,院团领导、编导组及时碰头商议,召集全体人员开会,对首场演出进行总结点评,又给大家打气鼓劲。可以说,《国之当歌》的巡演经历了一个渐入佳境的过程,上海歌剧院的演职员也经受了一次体能考验。

  《国之当歌》的导演信洪海对记者说,除了时差、装台时间短等,与美方工作人员的语言隔阂也成为不利因素。尽管如此,剧组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每场演出前都做足了应急预案。尤其可贵的是,年轻一代演员传承了老一辈艺术工作者的优良传统,演出前演员相互帮助化装,演出后一起动手收拾衣饰入箱,男演员更是帮助舞美队装拆台、搬运道具等。全体剧组成员形成了一个团结和谐的战斗团队,克服了种种困难,以“啃硬骨头、能打胜仗”的精神成功完成了演出任务。

  《国之当歌》的演员以年轻人居多,很多人是第一次走出国门演出,获得了宝贵的锻炼机会。“85后”青年男高音李新宇是第五代“聂耳”,也是这一角色最年轻的饰演者。2014年他第一次排演这部剧时压力巨大,不知怎么说台词、怎么表演,通过反复排演的磨炼,进步很大,殊为不易。“从小就唱国歌,没想到能在台上唱,更没想到能在美国唱,感受到了海外华人的热情,心中无比激动,充满了自豪。”他说。剧中小莉的饰演者、青年女高音吴晚亭演出《国之当歌》数十场,在该剧最近修改之后,她认真琢磨思考,力求演唱更圆润、表演更细腻,争取让人物塑造更上一层楼。此次到美国演出,她克服时差、身体欠佳等困难,全心投入,演绎出一个能歌善舞、有情有义的女性形象。此外,田汉饰演者、青年男中音吴轶群,黎锦晖饰演者、青年男高音陈朝宾,都是剧组“元老”,经过5年的磨炼,在剧中都有精彩的演绎,表现可圈可点。

  说到“走出去”,很多人认为,进入西方社会以洋人观众为主体的演出,才算真正“走出去”。其实也不尽然。量体裁衣才是最合适的。作为一部以《义勇军进行曲》为题材、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中国原创音乐剧,出国演出把华人作为主要观众群体,应该说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事实证明,上海歌剧院此次美国之行是切合实际的“走心”之举,切实焕发了海外华侨华人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认同和情感共振,每场演出华侨华人现场的热情呼应与观后的强烈共鸣,让人感受到华人对祖国的热爱。不仅如此,一些洋人观众也纷纷表示理解了剧情,对剧目感到由衷的惊喜,甚至有人成了粉丝追到下一站再看一遍。

  “这部剧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看着他(她)一步步成长起来。”作为作曲和编剧之一,李瑞祥对《国之当歌》的感情和责任溢于言表。创作之初,主创们便达成共识,要让这部爱国主义大戏“接地气、求真实、亲民众”。2011年上演至今,《国之当歌》在全国各地演出了百场。该剧2013年11月被文化部选作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闭幕式演出,2014年10月被上海选作新中国成立65周年进京献礼。2015年该剧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后又进行了修改提高,进一步挖掘人物性格,完善人物的细节塑造,舞台美术、灯光、服装等全部重新设计制作,令人耳目一新。今年7月它通过了文化部评审专家组的验收,并确定为长期演出的版本。

  李瑞祥介绍,未来《国之当歌》还将在上海驻场演出、进高校下基层演出,赴各地巡演,并继续“走出去”弘扬民族文化与中国精神,让更多的人感受这部中国优秀原创音乐剧的人文情怀和艺术魅力。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