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只有一首歌的距离
来源:中国艺术报 编辑:李博 2016-09-24 15:39:00
——记第九届海峡两岸合唱节
在台湾新竹县时,泰雅之声合唱团团长陈智明与自己的团员们坚持在每周二晚上集中训练,这种固化训练的方式在台湾的合唱团中极为罕见,也助力泰雅之声合唱团成为台湾岛内各类比赛的“常胜将军”。9月10日,福建长乐,在由中国音协和福州市政府主办的第九届海峡两岸合唱节现场,头一次参赛的陈智明发现自己的训练模式在大陆其实非常普遍。“老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大陆合唱团高超的演唱技术,正得益于规范化的训练。”尽管泰雅之声获得了“杰出贡献合唱团”的最高荣誉,但陈智明还是认为单就技术环节而言,大陆的合唱团普遍高出台湾一筹。
“想将泰雅古调唱遍全世界”
与此次参加海峡两岸合唱节的许多合唱团一样,泰雅之声基本上由中小学校长、主任和老师组成,团员中有95%是台湾地区的少数民族,只有少部分是汉族,陈智明本人也是新竹县内湾小学校长。“我们的合唱团组建于2012年,团员们都是热爱艺术、喜欢唱歌的人。”陈智明说,“大家希望通过音乐彼此交流,为全台湾、全中国甚至全世界的观众献上台湾少数民族的歌声。”
台湾有很多合唱团体,其中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的也不少,但像泰雅之声这样常态化训练的却并不多。“同组织严密的大陆合唱团相比,台湾的合唱团一般都较为松散。”陈智明认为,这恰如两岸合唱团演唱风格的差异:大陆严谨而端正,台湾即兴而随意。“我们之所以坚持每周训练,完全是因为想要尽可能多地保留、传唱泰雅族民歌。”他说。
在这次海峡两岸合唱节上,泰雅之声合唱团演唱的《泰雅之歌》《山海欢唱》《天乌乌》《太阳颂歌》等歌曲,都改编自台湾传统民谣。“在这些优美的古调里,蕴藏着台湾少数民族乐于分享且积极向上的人生观。”陈智明说,组团4年以来,泰雅之声的团员们在音乐中寻找到了美的享受和艺术的乐趣,回到学校后,大家又纷纷将自己的所得传授给学生们,这也促使更多的孩子投入了音乐的怀抱。
来到大陆参加合唱节,给陈智明和他的团员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仅是大陆合唱团高超的演唱技巧,还有多元的歌曲风格。“台湾少数民族音乐的资源十分丰富,但毕竟种类有限。大陆地大物博、民族多样,像《羊角花开》《月亮今晚要出嫁》这样的歌曲在台湾绝难听到,令我们眼界大开,对我们未来的创作表演也大有裨益。”陈智明表示。
“即兴与严谨并无高下之分”
泰雅之声合唱团以及与它一同来到福州长乐参加海峡两岸合唱节的台东大学音乐系合唱团、台中市大墩合唱团、桃园市星颖合唱团,都令河南省教师合唱团指挥周保全教授深感震撼。“他们在演唱时的自信与灵动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周保全介绍,河南省教师合唱团由省内各类学校一线教师组成,成立于2011年,以开展学校合唱活动、展示教师风采为己任。“相对而言,大陆的合唱团专业性更强一些,大多数团员都是科班出身,在技术方面漏洞较少。”周保全表示,“台湾的合唱团虽然专业性相对较弱,但他们的表演更能体现出一种对音乐单纯的热爱。”
从演唱曲目就能发现两岸合唱团的差异。泰雅之声合唱团选取的歌曲全部是浓郁的民谣风,仿佛每次演出都能生发出新的音符与节奏;河南省教师合唱团选择的歌曲大多是歌剧选段或艺术歌曲,严丝合缝的演唱规整而完美。周保全认为两种风格没有高下之分:“再优秀的合唱团也有自己的弱点,再平凡的合唱团也有自己的闪光点,大家应当在切磋交流中取长补短。”周保全坦言,海峡两岸合唱节举办九届以来,合唱团之间的水平差距越来越小,这正是合唱节最大的价值。
9年来,来自河南的合唱团从未缺席过海峡两岸合唱节,且取得了十分优异的成绩。在周保全看来,成绩与荣誉都是次要的,合唱节对国内合唱文化氛围的培育,才更为重要。“从艺术教育的角度而言,合唱的功能不言而喻,它不仅蕴含着艺术的美好,更彰显着爱与奉献的正能量。”周保全说。
台湾新竹县泰雅之声合唱团演唱
“熬过山穷水尽,便是柳暗花明”
台湾海峡两岸音乐交流协会理事长、指挥家、作曲家郭孟雍总是说:“海峡两岸合唱节就像我们自己孕育出来的孩子。”他有资格这样说,因为如果不是他与中国文联、中国音协、福州市政府的同仁们多年来的努力坚持,海峡两岸合唱节根本无法绽放出如今这样灿烂的花朵。
郭孟雍至今仍记得, 2009年在台中举办第二届海峡两岸合唱节时的情景:“毫不夸张地说,那真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郭孟雍说,当时最大的困难在于缺少资金与资源,“台湾地方政府对于文化艺术的支持力度远没有大陆方面这么大,活动资金主要来自企业赞助和社会捐赠。”郭孟雍回忆道,“当时一共有600多人到台中参加合唱节,我们要在资金严重短缺的情况下联络场地、安排食宿交通,真有种四面楚歌的感觉。”所幸的是,在中国文联、中国音协、福州市政府等的共同扶持下,大家咬紧牙关,终于挺了过来,合唱节也逐渐走上正轨。“现在海峡两岸合唱节已经被打造成为知名品牌,每年都有这么多喜欢唱歌的朋友能够通过这样一个平台欢聚一堂,这是一件多么值得高兴的事情!”郭孟雍感慨说。
虽然大陆和台湾同宗同源,但由于社会背景的差别,两岸合唱艺术具有各自独特的风格。郭孟雍还记得,第一届比赛时,大陆与台湾合唱团演唱的曲目泾渭分明,但如今已经趋于融合:“双方在交流中不断理解共融,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进步。”
“为了艺术,为了爱”
海峡两岸合唱节主题歌《是爱把希望打开》中有这样一句歌词:“为了艺术,为了爱”。在中国音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韩新安看来,这正是合唱节一直以来恪守的宗旨。“海峡两岸人民同根、同源、同脉,直入人心的合唱艺术能够潜移默化地发挥情感联通的功能。”韩新安认为,艺术的交流是心与心的沟通,它有别于商贸协议、经济合作,更像一种“手拉手”的情感关系,给人们以更为持久和深远的影响。“合唱交流是以歌为媒、以歌会友,在同台交流的过程中,两岸人民的情感深深地融入彼此,无论在室内还是在室外,在剧场还是在草坪,那些和谐美妙的歌声总是令人深深感受到两岸人民亲如一家的情感联系。”韩新安说。
“海峡两岸合唱节是两岸青年人心灵沟通的桥梁,有助于两岸青年回顾传统、展望未来。”中国音协主席、本次合唱节评委会主任叶小钢发现,台湾合唱团的青年们对于歌唱艺术、团结互助、两岸融合的态度与观点,跟大陆青年是完全相同的。“合唱节能够有效地促进两岸音乐创作、表演和教育的交流与发展,加强两岸人民的文化认同感,可谓功莫大焉。”叶小钢表示。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