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声交响”引发共鸣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王 珏 马 骏 2016-09-24 15:18:00
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合唱节、第三届中国民歌合唱节、第九届海峡两岸合唱节、国家大剧院八月合唱节、第三届济南国际合唱节、沈阳国际合唱节……近期,各种合唱节在全国各地举办。
合唱是人声交响艺术的外化,能引起不同文化背景人们的共鸣。而随着《感觉身体被掏空》等合唱歌曲的推出,也不断刷新我们对合唱的认识。丰富多彩的活动、高水准的艺术,对我国的合唱艺术有何拓展?合唱又怎么融入我们生活,更好推动艺术普及?
高水准合唱节
汇聚世界的歌声
近日,中国国际合唱节开幕式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举办。来自世界各地的表演者和观众在音乐的感染下“团结成兄弟”。乌克兰的阿卡贝拉女子合唱团在演唱之中用中文朗诵了南唐后主李煜的一首《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引来热烈掌声。
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合唱节暨国际合唱联盟合唱教育大会吸引了来自44个国家的238支合唱团,带来了20个大项204场合唱活动,并开展大师班工作坊、合唱新作品音乐会、“集爱之夜”公益专场音乐会、“一带一路”专场音乐会等。
在贵州黔东南举办的第三届中国民歌合唱节吸引来自全国各省市及港澳台地区的97支合唱团计4000多人参演及比赛。各支合唱团鲜明的民族特点和风格多样的表演,以及耳目一新的曲目,成为这次合唱节的特色。
合唱在我国具有广泛的参与群体和观众基础,如今,越来越有“国际范”。文化部部长雒树刚说,合唱事业的蓬勃发展,在普及艺术教育、提升国民素质、促进社会和谐、振奋民族精神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曲目形式出新
与流行文化互融互通
合唱在中国有辉煌的历史。无论是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还是上世纪60年代问世的《长征组歌》,大批红色合唱经典的涌现,一方面给中国合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也使不少普通群众对合唱产生了错误的刻板印象。
中国合唱协会副理事长、合唱指挥家孟大鹏称,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政治文化环境的开放,中国涌现了许多新的合唱歌曲并走向世界,成为许多国外合唱团的表演曲目。如乌克兰UNITED PEOPLE阿卡贝拉合唱团就曾多次演唱《青藏高原》《姐姐妹妹站起来》等中文流行歌曲。
随着爵士乐等元素的加入,合唱也走进更多人的生活当中。除了过去人们经常看到的老年、儿童合唱团,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接触并喜爱合唱。比如,由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演唱,结合了网络流行文化的合唱曲目《感觉身体被掏空》上线7小时就获得超过300万的点击量,被年轻人誉为“唱出了生活心声的神曲”。配合合唱的新发展,今年的中国国际合唱节也继续推出“中国合唱新作品音乐会”,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最早发布的《泽雅集》、流行歌手林俊杰创作的《心墙》等都在新作品音乐会上亮相。
其实,合唱门槛不高,只要四五个兴趣相投的朋友,就能一起排练一场合唱。
“在西方一些合唱普及的国家,合唱就是居民日常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孟大鹏说,随着合唱在中国的普及和发展,未来合唱也很有可能成为中国老百姓文化生活的一部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合唱的确正在走出专业团体、走出革命红歌一统天下的局面,逐渐与流行文化互融互通,走进不同背景、不同年龄段的人们生活当中。
从今年参加合唱节国内参赛队伍组成也可以看出,合唱艺术正在被各行各业、各个年龄段的群众所接受。比如在成人混声组的表演团体中,除了各高校、党政机关合唱团外,还有中国国航合唱团等企业团体。音乐形式不再是传统的美声、民族那几个唱法,合唱曲目也不再仅限于诸如《茉莉花》《半个月亮爬上来》这样的传统曲目。今年的合唱节开幕式上,千名中外合唱者用《谢谢你来到这个世界》《欢乐颂》,引发了全场6000多观众的合唱。
开展合唱教育
在练习中学会合作与分享
在中国国际合唱节开幕式上,宁夏春蕾女童合唱团的孩子用一首《家乡的枸杞熟了》,把观众带入他们的家乡。而这些此前最远就只到过县城的山区孩子,诠释了音乐改变命运的力量。
春蕾女童合唱团由40多名年龄在十二三岁、长期生活在大山里的回族女孩组成。这些孩子原来都分散住在海原县的各个山区,上学要走两个小时的山路。由于贫困和交通不便,很多孩子上完小学就辍学回家。直到宁夏合唱协会主席、北方民族大学教授刘阳生出现在她们的生活中。
从2007年开始,刘阳生每周都要驱车200公里,从银川到宽井口义务教孩子们唱歌。刘阳生说:“我第一次看到这些女孩的时候,我就从她们的眼神里看出她们幼小的心灵中那种单纯的求知愿望。”对于这些女孩来说,从前唱歌仅仅是一件能够获得快乐的事,现在,唱歌已经成为许多孩子的梦想。
中国合唱协会理事长李培智说:“中国大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孩子大多能得到良好的音乐基础教育,而许多偏远贫困地区的条件却很差,那里缺教材、缺乐器,更缺师资。”他呼吁组织更多的合唱志愿者加入到合唱扶贫的行列中,把目光投向老少边穷地区,帮助他们建立起合唱队伍。
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张宇说,以合唱艺术为代表的美育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应该在大中小学进一步普及。
如今,越来越多的学校组建了合唱团,开展了合唱教育。合唱艺术是充满人性和灵性的艺术,通过合唱训练,孩子的灵感、灵气被挖掘出来;通过真情的歌唱、真诚的合作、真实的表现,孩子的优秀品质被培养出来,合唱看起来很热闹,实际上却是一门安静的艺术。需要环境的安静、需要心理的平静。
“通过练习合唱,能够让孩子学会安静、学会倾听、学会合作、学会尊重和分享,在一个人的社会化过程中,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品质。”孟大鹏总结道。
小贴士-合唱艺术
合唱指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常有指挥,可有伴奏或无伴奏。合唱的声部的数量没有规定,一般有四个声部。多为男高音区,男中低音区,女高音区,女中低音区。它要求单一声部音的高度统一,要求声部之间旋律的和谐,是普及性最强、参与面最广的音乐演出形式之一。
人声作为合唱艺术的表现工具,有着其独特的优越性,能够最直接地表达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合唱具有音域宽广、音色丰富、力度变化大、表现力强的特点。不同时期、不同情绪、不同风格的作品,大多可以通过合唱来进行表现。近十多年来,合唱发展很快,无调性、八声部等作品呈现了越来越大的难度。在中国,很多不同唱法的合唱团表现出了很强的特色,这在少数民族地区尤为突出。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