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漫步

“工匠精神”提升中国提琴制作水平

来源:中国艺术报   编辑:高艳鸽   2016-04-24 10:54:00   作者:高艳鸽

  继2010年、2013年成功举办两届后,由中国乐器协会、中央音乐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提琴及琴弓制作比赛将于5月7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比赛旨在促进国际提琴与琴弓制作界的交流,提高中国提琴与琴弓制作的技术水平,为各国青年弦乐器制作师提供展示艺术才华的平台。

  本届比赛涵盖提琴组和琴弓组两大类,其中提琴组含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琴弓组含小提琴弓、中提琴弓、大提琴弓、低音提琴弓共计7类参赛项目。比赛将严格依照国际提琴比赛的规则和传统进行,同时注重展示中国专业提琴制作师在提琴及琴弓制作领域的技能水平与技术提升。本届比赛的参赛作品达300余件,评委会由三组共18位评委组成。制作家评委组分为提琴组和琴弓组,评委均是来自中国、意大利、法国、德国、美国等地的提琴和琴弓制作大师。中国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美国中提琴演奏家图拉、澳大利亚大提琴演奏家马库斯-斯道克等9位提琴演奏家任音乐家评委组评委,中国提琴制作大师郑荃担任评委会主席。

  为延伸提琴制作文化的艺术内涵,比赛期间还将举办一系列相关活动。5月11日将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举办第三届中国国际提琴及琴弓制作比赛颁奖音乐会。5月12日至18日,比赛参赛作品展将在国家大剧院水下长廊展厅举办。比赛同期,还将在中央音乐学院举办8场大师班,多位国际提琴制作大师将到场为我国的提琴制作师举办专业讲座。

  “我们总是更关注作曲家和演奏家,却忽视了其背后的乐器制造者。”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俞峰说,“事实上,音乐的发展,是由作曲家、演奏家和乐器制作家共同完成的,三者缺一不可。每个作曲家在创作时,都要考虑乐器的音域范围、音色特点,每个演奏家都要考虑乐器的演奏特性,乐器制作家则要根据作曲家和演奏家的要求不断改良乐器,音乐的历史就是这样不断发展的。”在他看来,这也是举办提琴制作比赛的目的之一,“让更多的人知道提琴制作工艺,了解提琴制作对音乐发展的重要意义”。

  中国乐器协会常务副理事长曾泽民介绍,提琴制造业在世界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在中国虽然只有几十年的历史,但是在近30年来获得了快速发展,“改革开放后,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技术,出国留学归来的提琴制作家郑荃等一批人,带动了国内工艺琴和专业琴的制作,与此同时,提琴制作的工业化产业不断发展”。曾泽民说,在欧美发达国家,因为已有几百年的提琴制造历史,所以它们有相当大一批技师和高级制作人才,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相比之下,中国的提琴制作,在位于金字塔塔尖的高端制作上,还有提升的空间。“木材和琴是有灵魂的,演奏家是这种灵魂的核心体会者,有些有300多年历史的琴,依然有生命。我们的提琴制造业,也需要能够制作出这种拥有灵魂的产品。”

  现在中国能够在自己的家门口举办这样的国际提琴制作比赛,这让郑荃很感慨,因为以前中国制琴师参加国外比赛太难了。“寄一把琴到国外参赛,费用几乎超过了一年的工资收入,还会遇到琴在运输途中被摔坏的问题。甚至参加国际比赛后寄回来的琴,我们没有钱去取,就不要了。”他说,“即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老一辈制作家,也在国际比赛上拿了奖。”

  在郑荃看来,中国的提琴制作能够发展到今天的水平,是值得骄傲的。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提琴制作在那个时代基本是闭门造车,因为没有跟国外交流的可能性,一直到改革开放后,才有了对外交流的机会。在还未改革开放的时代,音乐界的老前辈其实就看到了乐器制作对音乐事业发展的重要性。现任中央音乐学院提琴制作研究中心主任的郑荃介绍,在上世纪70年代,中央音乐学院的老院长赵风就提出,要在中音设立提琴制作这样一个部门。

  “中国的提琴制作,最初是以工业化生产在世界上闻名的,但是琴的质量很差。”郑荃说,“我们用了30年的时间,让国际上认识到中国琴的质量大大提高了,中国出好琴。很多到中国参加国际提琴比赛的国外评委,都不敢相信中国提琴制作达到了现在的水平,认为提琴制作的未来在中国。这个观念的转变非常不容易。”他回忆,上一届国际提琴制作比赛,中国的制琴师获得了琴弓组的两个金奖,有个国外的评委当时感叹说,他原本以为这样的琴弓是美国人做出来的。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