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漫步

职业演奏家需要“双重乐感”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肖文礼 李 琤   2015-07-09 14:39:00   作者:肖文礼 李 琤

  近日,在文化部举办的“中国民族器乐民间乐种组合展演”(以下简称“展演”)中,聆听中央民族乐团江南丝竹小组与吹打小组“十八板”的演奏,笔者被参赛者对音乐文化的感悟能力所打动,同时也引发了笔者关于“双重乐感”的一些思考。

  双重乐感(bi-musicality)并不是什么新鲜提法,早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民族音乐学家胡德(Mantle Hood)便指出:音乐学家如果研究某个特定民族或风格的音乐,必须具有完全参与该种音乐体系的能力。援引此概念,“双重乐感”同样适用于专业演奏领域,且不可或缺。换言之,如果要演奏好某一地方性乐种,即便是当今优秀的职业演奏家,也必须花费足够的时间去理解和体味该乐种的音乐文化,而不仅仅一味地追求演奏技巧。

  之所以如是强调,源于专业院团新生代演奏家的教育背景。以中央民族乐团为例,作为最具代表性的国家级乐团,自然吸纳了众多顶尖的优秀表演人才,这些近年被吸纳进来的青年演奏家大多具有“纯正血统”:即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等国内一流音乐院校,甚至按照附小、附中、大学、研究生的模式成长至今,可谓一步步登上中国民乐的“象牙之塔”。这批演奏家,接受了全国最好的专业音乐教育,拥有熟稔的演奏技艺和超强的试奏能力,具有相当的技术驾驭力与音乐感悟力……然而,具备上述优势的同时,他们却不可避免地存在另一方面的缺失:鲜有像老一辈艺术家那样的生活经历、很难真正在孕育民族音乐的土壤里体悟其中的音乐文化,一言以蔽之,他们所接受的民族音乐都是一种精英教育模式下的“二手习得”。

  这是民族音乐现代化与专业化的必然,是音乐界必须勇于面对的现实。何况,在当今多元交融的时代里,我们应当拥有相当的条件与能力来反思诸如此类的问题。具体地说,从音乐文化层面而非演奏技巧层面来看,无论是“江南丝竹”“苏南吹打”还是“西安鼓乐”“福建南音”“广东音乐”“潮州诗弦”……这些蕴含着丰富“地方性知识”的乐种无可非议地将中性身份的职业演奏家定义成了“局外人”。由此,一个局外人要尽可能地达到“局内人”的要求,就必须“融入”局内,必须与局内人、局内文化充分接触,就像初涉世事的孩童那样不带先验色彩地感悟与学习,只有通过这种切身的接触与学习,才能达到演奏的最佳境界。

  其实,无论如何,这类问题已经为部分专业艺术团体和职业演奏家所意识到。仍以中央民族乐团为例,该团的江南丝竹小组在此次展演中,荣获职业组“优秀演奏奖”,尤其是该小组在乐曲《咏南》中的出色表现,博得了在场评委的充分肯定,许多评委评价道,“韵味十足”“感觉到位”。中央民族乐团参赛领队、中国竹笛演奏家王次恒在研讨会上说:“丝竹小组的演奏员,虽以南方人居多,但毕竟都是从专业音乐院校的成长环境中走过来的,之前与江南丝竹的生长环境并没有充分的接触,因此,我们把真正的艺人请进来,还专程到上海城隍庙向民间社团学习。毫不夸张地说,在城隍庙待上两个小时,胜过关在琴房练习3个月!”

  当然,“融入”局内是一种方法,“跳出”局外则是对专业院团职业演奏家的更高要求,是区别于民间艺人的特别要求,是一种“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甄别:艺术家需要通过“融入”的切身体验,来建立本我,但需要借助“跳出”的超我状态,思索和追寻本我的文化根源。通俗点说,如果跳出狭小的文化圈,站在全局的高度来反观之前的知识体系,那将获得另一种境界的提高。这样的例子并非没有。此次展演中脱颖而出的青年唢呐演奏家王展展就与他的大部分同龄同事有着不一样的从艺经历。王展展成长于唢呐世家,从小跟随爷爷学习唢呐,12岁便开始了往返于乡间婚丧嫁娶的职业生涯,可谓地地道道的“局内人”,在经历过几年的“乡土生活”之后,被一位专业老师看重并推荐考取了艺校,之后又顺利进入中央音乐学院继续学习。此次展演中,他与“十八板”小组成员共同演奏的《大笛绞》正是应用于民俗仪式的常用曲牌之一,所不同的是,在经历过几年专业院校的学习之后,王展展对乐曲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总之,无论是事先接受高等专业教育之职业演奏家的“融入”,还是拥有先验文化体验之从艺者的“跳出”,其宗旨应在于历练与培养演奏者具备“双重乐感”的能力,确切地说,是具备一种“双重学养”,唯其如此,才能更好地完成民族音乐文化之传承与发展的历史使命。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