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音乐的现状与趋势 崩塌的道德底线
来源:人民网 编辑:居其宏 2015-03-11 17:26:00
上世纪80年代,由于思想解放对音乐界的深刻影响和巨大推动,音乐界围绕“回顾与反思”进行了一场持续多年的观念冲击。在音乐创作领域,随着西方现代文艺思潮的涌入而悄然兴起于青萍之末的“新潮音乐”与流行音乐,张扬着自己的风格和个性,宣告登场。青年作曲家谭盾、瞿小松、叶小钢、郭文景等人作品对于新观念、新技法、新音响的探索,成熟作曲家朱践耳、王西麟、金湘、陆在易等人风格各异的交响乐、歌剧、合唱和艺术歌曲,王酩、谷建芬、王立平、徐沛东等人的流行歌曲及崔健激情喧嚣、震耳欲聋的摇滚音乐,与坚持调性写作的作曲家们及其严肃音乐作品一起,共同描画出80年代中国乐坛众声喧哗、多元并存的壮阔图景。
90年代以来,与改革开放的曲折历程相适应,我国当代音乐随之进入调整期。在国际,年轻作曲家的探索性作品不断在欧美各国同行面前展示了我国现代音乐创作的风貌,虽然赢得广泛赞誉,但也招致一些批评;在国内,从艺术层面对新时期音乐创作、特别是新潮音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面向时代、面向听众、面向传统和未来的反思与追问却一刻也未停止。其间围绕音乐创作思潮发生的“谭盾与卞祖善之争”,王西麟与郭文景关于“第五代作曲家”的论战以及关于“新世纪中华乐派”的大讨论,无一不是论家蜂起、见解各异,充分折射出多元时代多元争锋并存的现实。
可以说,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歌风与乐风发生了20世纪以来数十年空前未有之大变局,其深度与广度堪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之中西文化第一次大碰撞相媲美。无论是朱践耳的第十交响曲和王西麟的第三交响曲,还是金湘的歌剧《原野》和徐占海的歌剧《苍原》、陆在易的音乐抒情诗《祖国,我可爱的母亲》和艺术歌曲《我爱这土地》,或是徐沛东的《苦乐年华》、赵季平的多部影视音乐、崔健的《一无所有》、李海鹰的《弯弯的月亮》、张千一的《青藏高原》,都集中体现了作曲家在新时期的创作成就和艺术高度,即便将它们拿到当代国际乐坛同类作品去比较也绝无愧色。而刘文金的民族管弦乐《长城随想》、王祖皆和张卓娅的民族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则在我国前辈音乐家独创且为我国所仅有的这两种新型音乐体裁基础上,融进新的时代精神和传统文化血脉,再次打上“中国创造”的鲜红标记。
随着专业音乐教育质量的提高,我国音乐表演艺术水平也出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在钢琴、小提琴、声乐等领域涌现出一批杰出的表演艺术家并频频在各种顶级国际大赛中争金夺银,他们的出众才华、高超技巧以及对于西方音乐文化的深刻领悟和独特阐释,不仅征服了大赛评委,更令各国同行和听众发出由衷赞叹。
相比之下,在市场经济体系下如鱼得水的流行音乐,在度过了80年代与社会话语的磨合期、与广大听众的蜜月期之后渐渐步入常态,基本能够按照自身规律独立运行,一个前景广阔的音像娱乐市场渐已形成,产业化态势初露端倪,李海鹰、张千一等一批流行音乐作家业已成长起来,其作品日趋成熟。
但就流行音乐普遍状况而言,原创力衰退导致优秀作品难产,法制不彰导致盗版猖獗,从业者素质低下导致作品格调庸俗、行内丑闻不断,则是阻碍流行音乐行业和市场健康发展的三大瓶颈。而网络歌曲的蓬勃兴起,为流行音乐的发展提供了更为自由便利快捷的生存与传播方式,同时也提出加强网络监管以防止恶俗、恶搞等庸俗趣味借此蔓延滋长的严峻任务。
正如我国改革开放大业决非一帆风顺一样,新时期的中国当代音乐同样也有曲折和坎坷,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我们遭遇到的各种主客观消极因素的挑战更为严峻。
从主观层面说,一部分音乐家在商品社会和花花世界面前经受不住名利权位诱惑,对音乐艺术丧失诚挚信仰和敬畏之心,导致专业心态浮躁,职业操守沉沦,拜金主义盛行,追名逐利之风肆虐,致使各种形式的创作腐败、学术腐败、评奖腐败、教学腐败、演出腐败、管理腐败现象非但屡禁不止,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对此,前不久在南京艺术学院举行的中国“改革开放与中国当代音乐学”高层论坛上就有学者痛切指出,“人文关怀的失落”与“道德底线的崩塌”是产生上述消极现象的两个重要病因。
为此,许多专家一致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重提艺术家艺术创新、学术创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视为自身人文关怀的第一要旨,继承和发扬“贺绿汀精神”,加强人文知识分子道德自律和刚性人格建设,构筑坚固精神防线以抵御各种歪风邪气的侵袭乃是当务之急;同时还应加强法制建设、行业规章建设,落实并完善制衡手段与监控措施,加大对各种腐败现象和相关行为人的惩戒力度。
从客观方面说,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文艺体制、教育体制改革面临着十分错综复杂的情况和困难,旧有专业音乐院团管理体系、各类音乐评奖体系、科研评价体系、职称评聘体系弊端尽显,改革与重建势在必行。否则,非但各种妨碍我国当代音乐健康发展的消极因素无法得到有效遏制,甚至有可能对我国当代音乐的未来运行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如今,中国音乐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环境,音乐人的才华和品质成为音乐发展的关键。如何尽情发挥才华,讲究创作品质,如何面对经济利益的诱惑和社会名誉的困扰,是每位音乐家亟待思考的问题。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