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漫步

《步步高》:一场特殊的音乐会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陈径舟 焦 雯   2015-02-20 10:47:00   作者:陈径舟 焦 雯

  ——中央民族乐团与广东音乐曲艺团、陕西安志顺打击乐团联袂演绎的背后

  2月11日晚,小年夜,一场特殊的音乐会在北京国家大剧院奏响:鼓舞飞扬,带来大西北的豪情万丈;琴音流转,携来岭南的温润馨香。舞台上那翻飞的流星转鼓,令人目不暇接;耳边传来的明快旋律,让人心随弦动——这是由中央民族乐团、广东音乐曲艺团、陕西安志顺打击乐艺术团共同演绎的民族音乐专场音乐会《步步高》,这也是中央民族乐团在2015年度第二次帮扶全国各地民族乐团的系列活动之一。

  这是一场特殊的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这个专业的舞台上,当气势磅礴的西安鼓乐“遇见”悠扬婉转的广东音乐,南北方民族音乐的精粹开始交融;当中央院团和地方院团同台合演,琴瑟和鸣,尽展国家院团采风学艺、地方院团受助提高的成果;当“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号召化为舞台上的生动实践,向民间汲取艺术养分成为新传统时,一种深深的感动萦绕心间。

  这是一场特殊的音乐会,在这里,我们听见了民间传统,听到了交融继承,也听到了创新发展。

  南北携手:尽展民族音乐之精粹

  这场音乐会的特殊直接体现在上下半场的曲风各异,且同台表演者着装有别。西安鼓乐豪迈大气,广东音乐则悠扬婉转。但无论是上半场的西安鼓乐,还是下半场的广东民乐,每一个节目中,都能看到中央民族乐团演奏家们的身影,这是他们2014年3月专程前往陕西和广东“拜师学艺”的成果展现,算得上是一次向首都观众的汇报演出。

  “西安鼓乐、广东音乐都是我国最具民族特色,也是极富群众性的民族音乐形式。邀请南北两个团来国家大剧院演出,在这个国际性的音乐舞台上,让更多人看到他们的技法和作品,这非常难得。所以这次演出的意义不同以往。”谈及策划这场音乐会的初衷,中央民族乐团团长席强表示。

  的确,他们一经亮相就惊艳全场。上半场演出由中央民族乐团和陕西安志顺打击乐艺术团共同演绎,台上飞转的是流星(一种击鼓的特制器具),耳边昂扬的是响鼓,人在飞旋、手在飞旋、节奏在飞旋——《黄河激浪》、《蛟龙腾飞》、《滴水诉情》、《秦俑兵阵》……一幅幅恢弘的画卷随着这节奏在脑海中铺陈;《鸭子拌嘴》、《老虎磨牙》、《大唐六骏》,一个个生动的图景随着这鼓点在想象中演绎。尤其是由打击乐大师、作曲家安志顺祖孙三代共同演奏的《老虎磨牙》,生气勃勃的民间创造,栩栩如生的灵动表达,让全场观众为之鼓掌欢呼。

  我国著名打击乐演奏家,人称“鼓王”的安志顺在演出中深情地说:“我今年84岁了,有人说我是鼓王,我说我不是,我打了70年鼓,今天仍然蒙在‘鼓’里。为了走上北京的舞台,我期盼了20年,今天终于圆梦了。这要感谢中央民族乐团‘大帮小、中央帮地方’提携我们,让我们深受其益。”几十年来,安志顺出访过20多个国家,赢得赞誉无数,却是第一次在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完完整整地表演西安鼓乐的精粹。

  同样激动的还有台下的观众,甘肃来的田飚鹏几乎每次都用近乎疯狂的欢呼来代替鼓掌:“听他们演奏是一种内心的释放。没想到鼓和锣这么常见的乐器,可以表达这么丰富的内涵,可以这么淋漓尽致地展现我们大西北的豪迈情怀。”

  与西安鼓乐的气势恢弘不同,广东音乐则悠扬雅致。旋律中有自然风情,也有市井生活;有离愁别绪,也有悠闲意趣。

  如高胡、古筝与箫合奏《平湖秋月》,在塑造秋夜月影入平湖的情境外,又在诉说着百般情愫,其中有离愁,又有愿景。如女子丝弦乐组合《彩云追月》,节奏轻快,旋律婉转,诗情画意地表现南国的精致小生活,令人痴,让人醉。

  又如五架头组合《走马》,与二胡《赛马》表现骏马驰骋奔腾的效果不同,此曲表达得更为悠然。起初,大段是骏马的悠闲淡然,而后,节奏渐次加快,并以复奏一段小快板结束,使得这骏马更具广东音乐的特质,也更符合南方的生活状态。

  广东音乐的演出以合奏《步步高》为尾声。当熟悉的欢快旋律响起,观众也随即打起节拍。奏毕,观众又是一阵阵掌声,对艺术家们的精彩演奏予以感谢。

  65岁的何克宁现任广东音乐曲艺团艺术顾问,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广东音乐的省级传承人。据何克宁介绍,广东音乐历史虽短,但它海纳百川,敢于吸收其他音乐形式的精粹,所以传播范围广泛。比如器乐使用不拘一格,除传统的民族乐器外,广东音乐还会使用萨克斯、电吉他。比如曲目的多元融合,广东音乐也会引入北方的、江南的风格和乐曲,添加自己的元素,并转化为具有本地特色的音乐。

  “今天演出曲目是我们与中央民族乐团学习交流过的大部分曲目。一是让观众感知广东音乐的特色,所以我们选择了高胡独奏《小鸟天堂》、五架头组合《流水行云》。二是将中央民族乐团与我们团在去年进行的交流成果进行展示。《平湖秋月》、《彩云追月》等是中央民族乐团的演员们学习的曲目,这次他们也参与现场演奏,所以对他们而言,这是一次关于广东音乐的现场‘考试’。”何克宁说。

  央地合作:昔日故知再谱“新曲”

  其实,中央民族乐团与广东、陕西两团的情谊,早在几十年前就已埋下种子。

  此次来京,何克宁特地参加了一场广东音乐联谊会,里面均是表演广东音乐的北方老艺人。其间,何克宁结识了两位从中央民族乐团退休的老艺术家,令人惊奇的是,这两位老者于1961年被团里派到广东学习广东音乐,而教授他俩的老师恰巧是何克宁的启蒙老师,于是何克宁便改口称两位为“师兄”,三人聊得畅快至极。还有两位曾到广东学习的中央民族乐团的艺术家让何克宁印象深刻。

  “他们吃住在我们团,就像我们的团员一样,待了好几个月,学习特别专心。那时,我们经常上山下乡演出,他们也随团参加。演出中,我们也时常把他们请上舞台,一起为老百姓表演广东音乐。”何克宁说。

  如此算来,广东音乐曲艺团与中央民族乐团的合作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并且合作的力度仍在加大,派出的人数越来越多,以前是一次两三个人到广东学习,现在有时能达到近20个人,并且效果也越来越明显。

  “他们来广东学地方乐种的特色和味道,反过来,我们又学习他们严谨的行事风格和更高的艺术追求。我们的团员也多是刚从学校毕业,很需要较高层次的业内人士给予专业指导。所以,这种大团带小团的模式,对我们十分有益。”何克宁说。

  安志顺与中央民族乐团的缘分则始于1982年。那时,他刚写出之后广为人知的西安鼓乐名曲《鸭子拌嘴》、《老虎磨牙》,而中央民族乐团是第一个专程派人去学习的中央院团。

  “安老师和我们团已有30多年的交往,上世纪80年代初,他就来我们团传授西安鼓乐技法、曲目,帮助我们老一辈艺术家建立西安鼓乐演奏队伍。老一辈艺术家和他的私交很好,音乐技艺的切磋也很多,现在团里的中青年又和他建立起师生关系。2014年3月,乐团又派采风小组前往陕西安志顺打击乐艺术团学习西安鼓乐,这是一次难能可贵的到民间向大师学习的机会。”席强感慨地说。

  “参加这次演出的中央民族乐团的年轻演员都跟我们学习过。他们功底好、专业水平高,对鼓乐艺术的领悟比我们快,并且都很谦虚。我们今后要好好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安志顺说。

  除了与广东、陕西的院团合作外,中央民族乐团长久以来也对贵州、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边疆地区的院团进行帮扶。

  中央民族乐团与贵州省黔东南州的合作始于2012年。在文化部号召下,中央民族乐团在黔东南州建立了民族音乐创作基地——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实践基地。而与西藏的合作,则是中央民族乐团与西藏签订的5年帮扶计划。该计划签订后,中央民族乐团开始全方位地助推西藏民族音乐的发展,2015年6月,席强将带领中央民族乐团的部分演奏家赴西藏那曲地区进行民族音乐的专题讲座与公益演出。

  在剧目创作方面,中央民族乐团与新疆、西藏等地艺术院团合作推出了《美丽新疆》、《西藏春天》等作品,与贵州黔东南州歌舞团共同将国家级非遗项目“仰欧桑”改编成演出剧目。作品推出后,不论是艺术造诣,还是市场反馈都取得很好的效果。

  以大型民族音乐会《西藏春天》为例。2014年7月17日至28日,《西藏春天》回到圣洁的雪域高原,12天中,中央民族乐团120人的演出队伍,行走了西藏4个地区,为近万名观众演出6场。与其说是“回家”,更像是一场“考试”——由国家级艺术院团与西藏本地艺术家联合创作的《西藏春天》,将西藏音乐元素以现代民族器乐合奏与合唱的形式呈现,它是不是一台有生命力的音乐会,是不是真正描绘出了西藏春天的动人图景,最终还要取决于西藏人民的检验。

  12天的行程结束后,这一切都有了答案——西藏人民用他们的掌声和欢呼声回应了艺术家们的精彩演出和《西藏春天》的热切期待。6场演出场场爆满,一票难求;在日喀则,3000余名观众顶着正午的烈日观看演出,没有座位就站着看完整场,结束时仍不肯散去。

  “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尽一份力量,是中央民族乐团践行国家院团的社会责任和文化使命。中央民族乐团希望通过相关合作,让地方院团能形成长效的艺术创作机制和市场机制,能够在艺术创作、演出市场、经营管理上有良好的发展路径,最终让地方院团在转企改制后产生更强的活力。”席强说。

  深入生活:增强为人民创作表演意识

  此次演出,不仅是为观众展示我国民族音乐的南北之别以及央地院团合作的成果,更是中央民族乐团贯彻落实“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的重要艺术创作项目。

  在广东音乐发源地之一的沙湾镇,他们与当地乐师探讨琵琶演奏技法;在贵州肇兴千户侗寨,他们向当地歌师学习侗语发音和侗族民歌;在福建泉州市南音传承中心,他们学习福建南音的演奏技法;在陕西紫阳“何家大院”,他们向歌师学习当地民歌;……

  2014年3月,中央民族乐团由团长席强,党委书记孙毅,副团长吴玉霞、王次恒分别组织带领5个采风小组赴广东、贵州、福建、陕西对广东音乐、贵州侗族大歌和苗族飞歌、福建南音、西安鼓乐进行民间音乐和民歌的采风学习。

  “去年3月在广东和陕西,是我们走出去采风学习。这次在国家大剧院演出,是我们把他们请进来,共聚一堂,把我们学习西安鼓乐、广东音乐的成果展现给首都观众。”席强说。

  “为人民创作与表演,这是时代赋予我们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席强表示,去年在观摩完广东音乐曲艺团茶座式演出后,中央民族乐团借此机会让年轻演职员在领略民间艺术和地方乐种无穷魅力的同时,更好地传承、弘扬和发展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也是此次大规模学习活动的主要目的。

  “为什么要这样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传承民族音乐?”席强认为,“这次学习不是走形式,我们绝大多数年轻演奏员是一出校门就进院团门,从学校到舞台,缺乏实践锻炼、缺乏书本上没有的那些民间音乐传统,更缺乏生活的体验。”

  席强表示,今后中央民族乐团和地方院团的交流要从以往的单个作品和单独演奏家间的交流变为更大规模的交流,这将是中央民族乐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的重要举措之一。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