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距“流行音乐大国”依然遥远
来源:新华网 编辑:许晓青 李明臻 2014-12-28 11:15:00
进入4月,国内如火如荼的“草根”歌手选秀季再度拉开战幕。观众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一些业内人士指出,尽管新秀辈出,但中国距离“流行音乐大国”依然遥远。
继去年《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等电视综艺节目走红后,今年又有《中国梦之声》、《中国最强音》等一批新节目在全国数十个大中城市展开预赛,而央视主办的第十五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也备受瞩目。
尽管每年通过这些大赛脱颖而出的歌坛新秀不下数十人,但近年来国内流行音乐创作和制作依然乏力,庞大的内需市场与流行音乐的原创能力不成正比。虽然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贸易国,但流行音乐产品出口在世界范围的排名依然十分靠后。在我国核心文化产品的进出口统计中,尚没有流行音乐的单列项,但从声像制品看,其出口占比也远落后于印刷品和视觉艺术品等。
前不久,中国和瑞典两国音乐人在上海展开了一场“产业对话”。作为世界流行乐坛的“后起之秀”,瑞典自1998年起跻身世界音乐出口的前三甲,仅次于美、英两国。近年来,瑞典音乐人也瞄准了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音乐消费市场,并希望探索与中国音乐人合作的渠道。
“音乐瑞典”文化机构首席执行官伊丽莎白-维德隆德告诉中国同行,瑞典音乐产业取得了一些成果,除了政府制定“天然”的外向型音乐产业政策外,发达的音乐教育体系、公共财政的支撑以及缜密的音乐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等都很重要。
伊丽莎白女士说,瑞典的中小学注重从小培养孩子们在音乐领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学校教孩子学习至少一件乐器,不一定是古典乐器,而是电声类的现代乐器。即使不会演奏,大部分孩子在学校里也慢慢学会了如何去欣赏流行音乐。
音乐节目主持人王昕认为,比照两国对年轻一代流行音乐素养的培养机制,中国与瑞典相比仍有差距。
除了教育,在中瑞两国流行音乐创作者眼中,中国流行乐坛的产业化程度还不够充分。比如,在瑞典已经形成了大规模的词曲原创者、制作人、MV导演以及硬件设备一流的录音棚。瑞典目前音乐产业相关从业人员超过10万,几乎每90个人中就有一个人与音乐产业相关。
中国“国家音乐产业基地”世界音乐传播平台负责人杨磊说,仅依靠歌手、乐队和演出场地提供者三方,很难培育出一条完善的流行音乐产业链。
乐评人孙孟晋则认为,一方面中国国内流行音乐产业化的动力仍待激发;另一方面,包括乐团创作等在内,中国音乐人不能过于封闭在“自我”的氛围中,而是应该进一步融入全球化的艺术趋势。
包括瑞典音乐人在内的不少海外同行提醒中国音乐界,在培养明星艺人的同时,应着重致力于维护音乐领域的知识产权。“这是鼓励和保持原创活力的内生动力。”伊丽莎白认为。
一项统计显示,即将于今年5月在瑞典马尔默举行的“2013年欧洲电视网歌唱大赛”,其中有55首来自欧洲各国的参赛歌曲,版权归属瑞典音乐人。
国际唱片业联盟不久前发布报告称,2012年全球音乐产业的收入为165亿美元,较上一年增长了0.3%,尽管增幅仍小,却是全球音乐产业收入13年来首次迎来增长,且唱主角的“数字音乐”已占产业整体收入的1/3。
一些瑞典音乐人建议,中国若想在流行音乐领域取得领先地位,还需从“数字音乐”的版权保护着手。而这也是不少中国音乐人近年来所奔走呼吁的。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