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漫步

别让“梁祝”再改编自豫剧了

来源:音乐周报   编辑:鲁青云   2014-12-18 15:47:00   作者:鲁青云

  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发表在某大学学报上的一篇音乐论文,从有关文字中看出,该文作者是我国一综合性大学音乐学院的学生。论文谈的是滑音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的运用。文中说:“据笔者统计,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运用滑音达109次之多。为什么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大量运用滑音?笔者以为:小提琴协奏曲改编自豫剧,作曲家是为了把豫剧的唱腔和小提琴的演奏技法很好地结合起来,通过小提琴使用滑音模仿豫剧唱腔来表现整个‘梁祝’可歌可泣的故事情节。”

  且不问文中的“滑音达109次之多”是如何统计出来的,眼见那“小提琴协奏曲改编自豫剧”之说,怎能不令人怀疑自己的眼睛?

  众所周知,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以同名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音乐为素材创作而成的。越剧是唱腔温婉、迤逦、长于抒情的南方剧种,因发源地浙江嵊县属古代越国而得名。而豫剧是粗犷、豪放的北方剧种,俗称河南梆子,因发源地河南省简称“豫”而得名。这两种戏曲不仅发源地地理位置相距甚远,其风格更是迥然不同。这些知识,即便是业余音乐爱好者,也大都知道得一清二楚,而对于音乐院校的师生来说,就更属小儿科了。因为无论是越剧还是豫剧,都是我国的主要戏曲剧种,在音乐院校的戏曲欣赏、民族音乐之类的课上,一般都是必讲的内容、必听的音响,只要稍稍留意,二者是不容易混淆的。可是在堂堂的大学学报上发表的专业论文,音乐学院学生的科研成果竟是该曲“改编自豫剧”,这实在是太令人难以置信了。

  笔者无意在此全面评论这篇论文,因为该文的作者还是一名青年学生,年轻人的不成熟甚至错误,是应该予以宽待的。何况如果细究下去,更应该追问的是那学生的指导教师是如何指导、那学报的编辑又是如何把关的。

  细思之,这件事也并非一个孤立事件,它与艺术院校如今的招生、教学、学习氛围等不无关系。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我国报考艺术院校的学生,也被要求参加每年一度的文化高考,至今已逾三十年。据了解,演奏、演唱专业本科的文化课录取分数线,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是150分左右,此后逐步提高,但至今仍停留在300分左右,某些重点艺术院校,甚至还更低一些。当然,最低录取分数并不是所有被录取学生的实际分数,但艺术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却是不容否认的事实。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艺术院校历来有重专业、轻文化,重技巧、轻理论的倾向,缺乏读书的氛围,除了音乐学专业的学生尚有阅读的习惯外,演唱、演奏专业的学生多不喜读书,不仅不读名著,甚至连专业书也懒得翻阅。许多学生关心的,只有本专业的技巧、曲目,在他们看来,只有专业才是未来安身立命、出人头地的资本,其它一切都是虚的。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音乐人才,其文化知识、艺术修养可想而知。

  可偏偏在他们毕业的时候,要完成有一定字数要求的毕业论文,否则就拿不到毕业证、学位证。写论文对于那些平时连两三百字的曲目介绍都写不通顺的学生来说,显然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幸运的是现在谷歌、百度之类的搜索引擎功能强大,所需资料差不多都能很容易地搜到,要“制作”一篇论文,连过去的“剪刀加浆糊”都不用,只需坐在电脑前,拷贝再粘贴,经过拉长、扩充、移花接木、添枝加叶等“技术处理”,一篇论文便大功告成了。

  现在高校硕士生的毕业论文,一般都会在文前附有“原创性声明”。但如果将演奏、演唱专业硕士论文中常见的词语在网上搜索一下,便不难发现在相同或类似题材的论文中,仍有不少相同或类似内容的段落,甚至可以查到这些文字的同一出处。之所以如此,自然是因为他们从本科阶段就没有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对于某些人来说,入读研究生三年,只是时间的延长、曲目的增加,并没有真正体会到“研究”的感觉,甚至根本就没弄明白什么是“研究”。在这种情况下撰写论文,除了漫无边际的生拉硬扯,尽量堆砌文字增加字数以外,论文的关键部分,往往是求助于网络得来的。如果几个人撰写的是相同或类似的题材,文中出现“英雄所见略同”的观点,给人似曾相识之感也就不足为怪了。

  据报道,我国某知名演奏家,在向国外介绍自己演奏的乐曲时,把《龟兹舞》说成乌龟舞;把唐诗《枫桥夜泊》中“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诗句,解释为描写日出的情景。如此文化功底、知识水平,怎不另人汗颜?

    今天的被教育者,未来有可能成为教育者,有的甚至会跨入专家、教授的行列,如果不及时改变忽视文化及理论学习的习惯,让文化知识欠缺的短板伴随终生,不仅与“专家”、“教授”的头衔不相称,甚至难免会露怯。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