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论坛

音乐教育的早期开发与策略研究

来源:光明网   编辑:贾秀峰   2016-07-24 15:18:00   作者:贾秀峰

  音乐是用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内容之一。这不仅能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对音乐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审美能力,还能陶冶高尚的艺术情操,形成正确的艺术观。如果一个人的音乐天赋在后天教育和实践中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势必会影响人的全面发展,因此,音乐教育的早期开发,特别是在学前教育阶段,就显得特别重要。

  音乐教育早期开发很重要

  音乐教育能够提高学前儿童的智力。人的思维在学前阶段以形象思维为主,通过各种音乐教育和实践,可以提高学前儿童的思维力、想象力和记忆力,例如,在伴有马蹄节奏的音乐中让他们想象马儿在大草原上奔跑等。

  音乐教育能够提高学前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听觉是在人的感觉系统中最先形成和发展的知觉。学前儿童学习音乐,首先是靠听觉感受音乐,再结合视觉等感觉器官学会欣赏音乐,同时在神经系统的整合下,通过运动系统展示音乐与舞蹈。只有他们在记住歌词、旋律、舞蹈动作的前提下,才能更快更好地学会唱歌、跳舞,进而提高学前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

  音乐教育能够提高学前儿童的言语与语言能力。音乐活动和言语活动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首动听的儿歌不仅要有优美的旋律,还要有生动的歌词。学前儿童要想理解其中的含义,就需要进行言语思维;要想唱得好听,就得用语言表达,语言在音乐教育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音乐教育能够促进学前儿童言语思维的发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音乐教育能够促进脑结构的分化,提高大脑功能的整合能力。人脑是在胚胎第四周开始发生和分化的,其中大脑有左、右两个半球组成,两半球中存在着不同的功能系统。例如左半脑主要的功能是言语的、逻辑的、抽象的思维,右半球主要的功能是音乐旋律的、空间性状的、全面综合的功能。这就是大脑两半球的功能不对称性。学前儿童通过歌唱、手舞足蹈等活动,使得脑的结构从胎儿、婴幼儿阶段不断分化和完善,完成大脑半球功能的专门化或功能的单侧化,同时,两个大脑半球通过胼胝体逐渐高度整合。

  课程设置不合理、家长功利化心理等,是我国音乐教育早期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现阶段学前儿童的音乐教育主要是通过幼儿园音乐教育、家庭音乐教育和社会性的音乐教育。其中,幼儿园音乐教育是最主要的音乐教育途径,由于幼儿园音乐课程设置不合理,忽视了音乐欣赏和音乐活动,尤其是对活动具有的审美性和参与性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难以充分调动婴幼儿学习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在家庭及社会音乐教育方面,由于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功利化,违背婴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在家长严苛教育下易导致学前儿童对音乐学习产生逆反心理,影响了音乐教育的早期开发。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早期音乐教育缺乏系统性。人的学前阶段应包括在胎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和儿童期。针对学前的不同阶段,国家没有统一的音乐课程标准,例如,生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胎儿期最先形成的感觉是听觉和触觉,胎儿对母体内外的刺激能做出一定的反应,并能感觉到声音。这就给胎教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生理基础,使得音乐胎教成为早期音乐教育的第一个阶段。婴儿期进入学唱期,作为音乐教育的第二发展阶段。然而,我国早期的音乐教育大部分是安排在幼儿阶段进行的,忽视胎儿期和婴儿期的音乐教育,在学前阶段缺乏全面的、系统的规划和安排。

  早期音乐教育存在不均衡性。虽然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要求“积极发展学前教育”,但是由于地域的差异,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不均衡,特别是农村学前教育比较落后,幼儿园的布局非常不合理,加上现阶段幼儿园的音乐课程和教材内容脱离婴幼儿生活, 造成我国早期音乐教育的发展存在不均衡性。

  早期音乐教育忽视差异性。由于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存在着个体差异,音乐教育应尊重每个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考虑到学前儿童的家庭生活与知识的差异,从他们的兴趣、爱好出发,因材施教。但是,有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把父母的意愿强加给孩子,例如,有的孩子愿意学跳舞,不愿意学钢琴,却遭到家长的反对,阻碍了孩子的个性发展。

  如何应对和解决音乐教育早期开发问题

  为了使我国早期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得到解决,家长、教师和社会应齐心合力,克服困难,共同开发。根据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从以下几个方面应对早期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家长、教师和社会共同转变教育思想。当前,在我国的早期音乐教育中,许多家长和教师把对音乐教育的早期开发看做对孩子未来的投资,期待成为歌星或明星。这种错误的思想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导致只重视技能的培养,忽略了健康人格的培养。家长、教师和社会应共同传播积极、健康的教育思想,同时,寓德育于音乐教育之中。早期音乐教育必须从情感入手进行个性陶冶, 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共同开发和提高孩子的音乐智力。

  音乐教育的早期开发要分阶段实施,在学前的不同阶段,应从胎儿期、婴儿期和幼儿期三个阶段,适时进行早期音乐教育。在胎儿期,胎教音乐应选择旋律优美的、欢快的轻音乐,也可以选择带有鸟叫虫鸣和潺潺流水声的曲目,在接近自然的同时给人以无尽的想象。因为这类音乐不仅能使孕妇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促使孕妇分泌一种有利于健康的物质,通过胎盘传递胎儿,有益于胎儿的生长发育,还能刺激胎儿听觉的发生,使胎儿脑的机能进一步分化。在婴儿期,婴儿对声音刺激是最敏感的。现代生理心理学实验表明,早期的音乐教育在促进幼儿听觉能力发展中有独特的作用,用摇篮曲等适合婴儿的音乐来对婴儿大脑进行刺激,有助于开发婴儿的右脑,而人的感情和直觉主要是右脑来支配控制的,再通过音乐感受、音乐活动等,让大脑左右半球协调起来,有助于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在幼儿期,音乐教育主要开发幼儿潜在的表达能力和音乐素质。通过早期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表现能力、审美力和创造力,让孩子们在音乐活动中,提高感觉统合能力。

  家庭音乐教育、幼儿园音乐教育和社会性的音乐教育协调发展,共同开发。在家庭音乐教育中,家长尽量创设良好的音乐氛围,根据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选择合适的音乐内容,采用启蒙式音乐教育方法,让孩子通过触摸各种乐器、播放设备,聆听美妙音乐,来感知音乐世界。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首先要根据幼儿教育课程标准,确立教学目标;其次,选择合适的教材、教具和乐器,采用启发式音乐教育方法,加强幼儿园音乐教育。在社会环境中,采用辅助性音乐教育方法。积极配合家庭音乐教育、幼儿园音乐教育,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为幼儿和家长提供灵活多样、多种层次的社会性的学前音乐教育体系,促进学前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在幼儿园课程设置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程整合。在幼儿园教学中,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充分采用音频和视频技术,提高音乐的可视性,同时整合音乐课和游戏课,采取形式多样的音乐游戏活动,使我们的幼儿园音乐教学不断丰富,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到音乐,在音乐中得到快乐,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同时要提高家长的音乐素养。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在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家长自身修养如何,制约着教育的效果和成败。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家长音乐素养,例如社区宣传、观看音乐会、家长和幼儿园联欢会等形式。

  总之,家长、教师和社会应共同努力,根据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学前儿童提供良好的音乐教育场所,进一步提高整个社会对早期音乐教育的认识,从各方面增加投资,狠抓硬件投入,发挥幼儿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早期音乐教育发掘学前儿童潜能,促进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