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文学在艺术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来源:艺术教育 编辑:许春蓉 2014-07-06 17:10:00
作者:许春蓉
【内容摘要】近年来,我国教育探索与改革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与此同时,素质教育背景下各大教育学类出现了很大的突破,突飞猛进,卓有成效,但也暴露了艺术教育的薄弱与特殊性,艺术素质教育涉及的范围较有限,正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新时期,作者认为以音乐文学为基点,把握音乐与文学的关系,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传统的音乐课程设置,由此论述创设音乐文学课程的重要性及其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
【关键词】音乐与文学 艺术 素质教育 现状及作用
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特殊性和不可替代性,使其成为素质教育改革的一个关键点,越来越得到更加广泛的重视。音乐教育符合艺术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其主要面向的人群是来自非艺术专业的大学生,他们有理想、有目标、有干劲,加上音乐教育的促进作用,能够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具有很大的优势。但现行音乐教育缺乏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传统的音乐教育课程往往得不到广大非艺术专业学生很好的支持和理解,艺术素质教育得不到很好的体现。新时期文学作品与精神的传承逐渐得到重视,加之目前艺术素质教育渠道广泛性的特点,如何使艺术素质教育发挥最大优势,必须将音乐与文学结合起来。
一、当前艺术素质教育的现状及不足
艺术素质教育的发展往往因为应试教育等思想观念及现行学生考核制度的规定而无法得到充分发展,显而易见的是具有了良好的艺术素质,却不能很好地实现自己的理想与目标,由此使得接受艺术素质教育的学生出现“夭折”现象,极大地打击了学生的热情。下面笔者将就此逐一展开论述。
1.应试教育逐渐退出,但仍对素质教育的发展存在阻碍
当前民众始终对于应试教育的观念没有完全摒弃,始终认为“艺术不能当碗饭吃”,这也加深了学生特别是民众对于音乐教育等艺术教育的成见,也就阻碍了艺术素质教育的发展,这将是一个漫长且布满荆棘的过程。同时,当前学校办学以升学率为绩效考核的标准,这也是教师等从教人员继续就业的根本,所以,学校教育往往变“思考”为“记忆”,把学生的音乐品质和创新精神扼杀在摇篮里。此外,艺术素质教育更需注重氛围的营造,包括艺术作品、艺术技能、艺术精神等方面氛围的营造,这也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改革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由此扫除阻碍,促进发展。
2.缺乏、混淆明确的目标与目的性的现象
简单来说,有部分教师认为音乐教育并不是放在音乐作品及艺术精神的学习上,而是给予学生一种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把这两者混淆起来,就类似于把政治思想与艺术精神并为一谈,让其变成“政治化”的东西。例如,笔者记得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有通过音乐家的一句话或事迹来说明其反映了哪些哲学、经济学和政治学思想的题型,笔者认为,这就是一种“强加的教育”,把学生欣赏音乐的思维一下按照其方法变得“一体化,僵硬化”。由此,艺术作品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他们感触最深的是该作品及精神反映了哪些政治知识,而这其中关于音乐与文学的少之又少,让艺术氛围得不到体现。
3.艺术教育者需“充电”,创新突破教育成果
为了把现今艺术素质教育拓展开来,艺术教育者仍需“充电”。因现行艺术素质教育过于单调、简单而乏味,缺乏与学生更广、更适当的交流,如现今大学音乐鉴赏等选修课程的设置没有很好地实现艺术层面的学习,而在于这是获得学分的一个途径,经了解,大部分学生选择该门选修课程是为了完成一个学分。由此讲到较为重要的一方面,音乐与文学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结合,特别是在学术高度融合的当代,音乐能够启发人的心灵,文学亦同,仅就音乐论音乐、文学论文学的教育方式是不能得到长久发展的。由此,音乐文学课程的设置正为了结合这两者的发展,这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突破创新对教育者进行创新培训,促进音乐品质提升的同时,补习文学知识,进而传道、解惑、授业。
二、当今素质教育中音乐与文学结合的重要性及地位
艺术素质教育的发展离不开音乐文学课程的设置,而音乐文学是介于音乐和文学之间的一种课程,该课程的设置有利于学生在习得音乐的过程中补充相关的文学精神及品质修养。歌德曾对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说,“我文字所不能表达的东西,请用音乐表现出来。”笔者认为,这就是音乐与文学结合的最佳诠释。
下面,笔者从四个方面介绍音乐文学的重要性。
1.音乐属于艺术,可以促进精神潜力的开发
对于非艺术专业的大学生而言,其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及差异性。首先,音乐教学的目的性不是很明确;此外,不同学生对于音乐教学的爱好程度决定着整个教学对象的差异。但作为非艺术专业的大学生,他们也有着比较活跃的思维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动力比较充足,此时如果能把音乐教学创新化,加入新的元素,把音乐与文学结合起来,是明智之举。
2.文学也是一种艺术,能够促进学生陶冶情操、修身养性
一般来讲,文学的艺术性能够很好地陶冶一个人的情操,促进其健康快乐地成长。那么,对于文学的学习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从另一个角度讲,现今广大师生对于文学的认识都起源于孔子的《论语》,就连刚读小学,甚至幼儿园的小朋友都能哼上几句《论语》中的精华语句,虽然当时不能读懂其中的意思,但他们可以慢慢理解和体会,可见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深入人心。
不难发现,现今学生多数较为浮躁,对于处理一些较为棘手的事情的态度总带有一些偏激,倘若我们能开设这样一门课程,讲授文学知识、精神与情操,但又不单单以“乏味”的诗歌、文章的形式展现出来,而是赋予一种音乐的表达方式,那样应该更好。
3.音乐、文学需要点面结合、融会贯通
任何事物都需要一条引线,来贯穿事物发展的初始、过程与最终。“一个人只有通过音乐才能真正完善自身,成为一个真正成熟的人”,不难理解,音乐正是一种能够让人成长的引导线,在人生成长的轨迹上有着庞杂的知识结构与知识点,这就如同网络信息发达的今天,过于繁多的信息量,如果能够专注一条线索进行深入挖掘,所发现的会远远超越他人。
音乐文学在艺术素质教育中起着一条引线的作用,如果能够把这条引线抓好,学生所习得的不仅仅是音乐,也不只是文学,而是获得音乐与文学的升华感知。那么,在高校,应包括开设限定性艺术选修课程和任意性艺术选修课程,而不是单一地用学分制的要求束缚教师或学生对音乐文学的学习与钻研。
4.音乐文学需具备强大的师资力量,开设试点,开创佳绩
音乐文学属于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一部分,特别是融合音乐与文学两大载体,所以,对于师资队伍的要求难免要高于应试教育下的音乐课程,这就要求新的师资队伍具有一专多能的特点。由此,高校可以创新激励政策,激励有志之士建言献策,举办短期培训班,组织师生队伍参与观摩活动以及开设试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机制和方法。
三、新时期发展音乐文学的作用
新时期,也就是在素质教育全面开展的现阶段,发展音乐文学的重要性和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当代大学生(包括艺术专业的学生)接触了太多新颖的事物、想法与实践,他们的内心有时过于复杂,受制于浮躁,缺乏平静。所以,笔者将就此问题从三个方面阐述音乐文学在艺术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拓宽学生艺术视野,提高艺术内涵
实践证明,音乐文学能够很好地促进高校非艺术专业学生拓展视野。笔者在上文对现行的音乐教育进行了质疑,就其能否使广大师生既习得音乐知识,又改善和提高自己的思维及精神品质提出了疑问,音乐文学就是这样一种既能提高其艺术内涵,又能学习音乐知识的选择。
2.音乐文学是终身学习的需要
古人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说法,也就是,只有先处理好自己的问题,才能处理家庭乃至于国家的问题。学习依旧如此,不能很好地处理浮躁心理,怎能希望获得更多辉煌的成绩?
3.发展音乐文学是时代的进步、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结果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笔者认为,这句话告诉人们,艺术素质教育的方向就是把音乐与文学甚至科学等其他学科联系起来,只有多方融合与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促进发展指日可待。
结语
音乐与文学是这样一个共同体,它们受制于当前文化,但又能很好地促进文化的发展。当今的音乐教育不单单是一种审美教育和德育教育,更是一种为文化奠定精神品质、促进交流、和谐共处的关系学,也是促进个人、锻炼“修身”的良好品德与培养集体主义精神相结合的正确选择。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