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论坛

声乐理论课程建设探究

来源:艺术教育   编辑:乐音   2014-03-07 16:21:00

  内容摘要:理论是一切科学的灵魂和基础。声乐理论知识是从声乐艺术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引导人们进行声乐教学、声乐研究和科学发声的理论。声乐是一门技能性很强的学科,懂得了理论并不能代替学会技能。但理论可以指导技能的掌握。

  关键词:声乐理论 课程建设 课程目标

  近年来,声乐教学改革已经受到音乐界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声乐理论课程建设的薄弱和滞后已经成为声乐教育专业发展的瓶颈。突破瓶颈,加快声乐理论课程的建设步伐,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教育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声乐理论课程的建设,不仅要求编制恰当的课程目标,选择精当的课程内容,确定合理的课程结构,而且要出版一套具有规范性和权威性的声乐理论课教材。如果能做到这些,声乐教学一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一、把声乐理论建设引入声乐专业课堂的必要性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缺乏创新能力,就难屹立于世界之林。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一定要从全方位改革。在我们的声乐教学的课程上应该彻底改变以往一手“硬”(技术技巧过硬),一手“软”(对文化培养的忽略)的狭隘观念,把我们的教学思路调整为:以“知识音乐”的概念,运用科学的学习和训练方法,把学生朝着“声乐文化人”的方向引导。新的教学内容和思路将使我们看到学生不仅掌握声乐基础理论知识,还能理解和运用声乐艺术教育基础理论。

  1.从声乐演唱技能的有效训练,看声乐理论课堂建设的意义

  声乐理论课程建设是现时声乐专业课程的重要补充,它有益于声乐专业课程结构的完善,对于推进声乐教育改革,提高专业教育质量无疑具有重要作用。声乐艺术发展至今,已成为多种演唱风格、多种表现形式共存的艺术领域,但就歌唱原理而言,各种风格、各种形式有着共同的规律。声乐教学就应将这些规律以理论形式教给学生,使其成为指导歌唱练习的科学依据;同时,通过声乐批评,不断总结歌唱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使其条理化从感性上升至理性,以丰富声乐理论,才能推动艺术表现力日臻成熟。声乐理论为声乐技能服务。强调声乐理论课程建设,使声乐技能教学有了支撑点和灵魂。

  2.从声乐作品情感的正确把握,看声乐理论课堂建设的意义

  我国著名音乐理论家沈思岩先生就说过:“歌唱家应有解释音乐的才能。”这就是说,要演唱好歌曲,要体现歌曲的情感脉络,就必须在了解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歌曲内容的基础上,对歌曲的结构、曲式、调性、高潮、布局,以及节奏、节拍、速度、风格等音乐组织法与内容情绪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处理,并从歌曲的思想内容出发,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演唱手段,以体现其美学价值。同是以《圣母玛利亚》为题的歌曲,就有舒伯特(奥地利)和古诺(法国)分别谱写的两种曲谱,两者都生动地刻画出虔诚的基督教徒心目中淳朴、圣洁的圣像,但前者恬静、娴雅,而后者端庄、稳重。歌唱者只有正确分辨出二者的这种微妙差别,即具有高超的“解释音乐”能力,才能准确地反映情感特征。而这种音乐解释能力不仅来自歌唱者的歌唱体验,而且来自歌唱者音乐理论素养的长期积淀。

  声乐又是文学(曲词)、音乐(曲谱)和人声的组合,它是由诗人、作曲家和歌唱家(还常常需要器乐伴奏)共同创造出来的综合艺术。作为声乐作品,其一度创作基本上是曲词,曲谱是二度创作,它需要以曲词的思想情感和语言节奏为基础,演唱是三度创作,它又需要以前两者为基础。由此可见,曲词在声乐艺术中的地位。曲词是一种文学作品,多为诗歌,歌唱家要把握声乐作品的情感,没有一定的声乐语言理论素养和文学理论素养也是不行的。声乐理论课程的建设正有助于学生提高声乐综合理论素养,为正确把握和充分表达声乐作品的思想情感奠定基础。

  二、声乐理论课程建设的目标和内容

  课程设计是课程建设的关键,课程设计就是对于课程的各个方面、各个层面作出的规划和安排,它涉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等各有关范畴。声乐理论课程设计主要包括编制声乐理论课程目标、选择声乐理论课程内容和确定声乐理论课程结构等几个环节。

  1.编制声乐理论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Curricularobjectives)是课程实施的结果预设,反映了课程设计的教育价值和基本要求。作为课程的首要环节,课程目标为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课程结构的确定提供了现实的依据,因而制约着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课程结构的确定等后续设计工作。课程目标与培养目标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培养目标的下位概念。一方面,培养目标需以课程目标为中介才不致落空,注意把培养目标转化成课程目标:另一方面,编制课程目标需以培养目标为导向才不致盲目,注意使课程目标与培养目标相衔接。声乐理论课程目标至少应当涵盖这样三个方面:了解和应用声乐艺术教育基础理论;领会和掌握声乐艺术的心理、生理和语言等基础理论;认识和了解声乐艺术发展史、声乐艺术各种表现形态等基础理论。

  2.选择声乐理论课程内容

  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不仅要训练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更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音乐教育能力与综合的素质与能力。这种综合的素质与能力应包括全面、系统地掌握声乐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发声原理,艺术表现的规律,声乐学科和其他学科的交叉等几个方面。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对传统的声乐教学和教学内容的突破是必然的结果。具体的,除了传统的声乐技巧训练,新的声乐理论教学模式还应增加以下内容:

  (1)声乐理论基础

  有些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技巧课大都是教师们各自为政、口传心授,对学生个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曲目也常常带有很多的随意性。集体课教学的声乐理论课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对这些问题加以解决。开设《声乐理论基础》:应贯彻教材的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及实用性。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歌唱是依靠人体中哪些器官进行的;②歌声是怎样形成的;③声部是什么;④人体中有哪些共鸣腔;⑤声区是什么,歌唱时有哪些声区;⑥喉头的相对稳定是什么;⑦怎样正确处理歌唱中的咬字;⑧怎样进行歌曲的艺术处理。通过从以上8个课题开设《声乐理论基础》课使学生不仅熟悉和掌握自己所属的声部特点和演唱方法,更重要的是能学到更多更全面的声乐知识。这8个方面的声乐理论基础课知识是相互联系的,也是每位在校的学生应该掌握的。

  (2)声乐语言学

  声乐作为人声唱出的带有语言的音乐,它的“音乐化语言”的特质,确定了这一学科的依存性与独立性。它的依存性在于它要紧密结合声乐的发声、呼吸、共鸣、演唱等一切创造与表现,以此来决定它的质的规律性。在这个基础上,它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能的独立性。声乐语言学是全面系统研究与阐明“音乐化语言”创造与表现规律的学科,它介于声乐学与语言学的边缘的综合科学,而显示了它的科学的独立特征。

  (3)声乐表演学

  声乐属于表演艺术的范畴,它主要借助于歌唱性的语言动作与形体动作,来创造和展示声乐的艺术形象。声乐表演课一方面可把技巧与歌词朗诵内容相结合,针对学生的舞台风度、气质、表情、眼神、手势、形体动作等进行训练;另一方面,为适应基础音乐教育活动课多的特点,培养锻炼学生的组织编排节目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可以教师启发、学生自主选择课题,自愿组合,进行创编实践,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创编的内容应丰富多彩,如重唱、小合唱、表演唱、歌伴舞、音乐剧等形式不限。表演课在二三年级开设较为适宜,可采用集体授课形式,一来教师可以点带面进行教学辅导,二来为学生创造一个有观众的氛围,以锻炼学生的舞台适应与表演能力,调整提高学生的歌唱心理素质。

  (4)中外声乐艺术史

  学习的目的在于清晰地把握中外声乐在发展中的脉络,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声乐作为音乐中的一个重要的存在,有着历史的渊源及形成过程。

  (5)声乐教学法

  声乐教学法课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常见歌唱毛病的解决方法和手段,了解声乐教学规律,掌握其组织教学形式,并把教学法理论与教育观摩、教育实习结合起来,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尽快胜任工作,服务于社会。声乐教学法可以从以下几个课题开设讲座课:①青少年变声期的嗓音特点以及训练方法。声乐教师如果掌握了学生这一年龄段的嗓音变化特点和正确的训练方法,就能使他们正确应用和保护自己的声带,安全顺利地度过变声期。②怎样进行自然声区的训练,自然声区是各声部最主要的基础声区。对于基础声区的练习要特别重视,一丝不苟。③怎样根据不同类型嗓音条件来选择曲目。从歌唱的角度根据他们的身体发育状况,嗓音特点及条件,正确地选择演唱曲目。④列举一些常见的错误与发声方法作为例证,进行辨别与纠正。通过专题讲座、电教手段、现场演唱等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分辨力和纠正错误发声的能力及手段。

  (6)声乐作品赏析

  作品赏析课应当贯穿于音乐教育专业整个教学过程中。该内容可以采取讲座形式,定期举办。可以充分利用音像资料,让学生欣赏到大量中外名家作品,从中了解中外各个时期的声乐流派及代表作,分析把握各类作品的曲式结构、演唱风格和特点,掌握最新的声乐发展动态。同时要为学生创造一些观摩演出的机会。艺术水平的提高,离不开丰富的知识与环境的熏陶,多练、多看、多听是必不可少的几个步骤,是提高学生辨别声音质量能力及综合音乐素质的基本要求。加强声乐作品赏析课的建设是声乐教学改革的关键性步骤。

  三、声乐理论课程建设的方法和实践形式

  声乐理论课必须有一套规范性和权威性的教材,所谓规范和权威的声乐理论教材,首先应该把握下面四个基本原则。

  1.要特别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这是一部“教材”性质的教材,根据课程教学要求要将声乐基础理论与相应的发声、练声、呼吸、共鸣、咬字、吐字、歌曲处理、练唱、范唱、演唱、教唱等教学实践紧密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空泛地讲解理论,也不能单一地只顾练声,要协调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要以理论指导实践,又以实践的成果去巩固理论知识的掌握,做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2.要把握阶段性与递进性

  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需要逐步建立与完善声乐教育体系,从学校声乐教育来看,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的普通声乐教育,到中小学、高师大专、本科、硕士生及音乐院校的专业声乐的教育,从实现控制上把握其阶段性与递进性。为此,声乐理论课教材,既要满足中小学师资的教学需要,又要考虑本科与硕士生的高层次递进关系。这样在培养规格上能有一个量与质的区别。

  声乐理论课程结构应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讲座三种形式,具体结构如下:①必修课:声乐基础理论、声乐教学法;②选修课:声乐语言学、声乐表演学、中外声乐艺术史;③讲座:声乐作品赏析。

  声乐基础理论课、声乐教学法课的授课本科可在二年级第二学期开设,专科可在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声乐教学法在学生参加实习前开设较为合适,本科在三年级第二学期开设,专科在二年级第二学期开设较为合适。声乐语言学、声乐表演学,中外声乐艺术史应以选修课形式进行。声乐作品赏析应以讲座形式开展。作为艺术的种类和教学的手段,无论是声乐理论课,声乐技能课都有其自身积极的意义,它们没有高下之分,有的只是哪一个更适合于我们目前的声乐教学对象和艺术教育目标,哪一个能更好地为我们的声乐教育事业的发展服务。

  结语

  随着时代与声乐教育的发展,单纯的声乐技能教育已不能适应声乐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必须尽快进行声乐专业的课程建设,优化声乐教育的课程结构。设置声乐理论课、编撰一套具有规范性和权威性的声乐理论教材。就声乐理论课程建设而言,它不仅是声乐专业课程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能有效地为声乐技能课程服务,使声乐技能教学有了支撑点和灵魂。与此同时,声乐理论课程的建设有助于学生提高声乐综合理论素养,为正确把握和充分表达声乐作品的思想感情奠定基础。要实现上述声乐专业的课程建设,必须摆正技能技巧和理论的关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声乐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高素质音乐教育实践与理论有机结合型的人才。

  作者单位: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