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邢晨
责任编辑:李波
大众网记者 邢晨 通讯员 邹倩 经世奎 烟台报道
2025年4月10日,烟台黄渤海新区福莱山街道专业化调解室内上演暖心一幕:因维修费纠纷僵持三年的丁某与汉庭酒店负责人,在片区干部、居委会及专业调解团队的见证下握手言和,这一案例正是街道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鲜活注脚。今年以来,福莱山街道以“走在前、挑大梁”的担当,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创新构建“阵地标准化+调解专业化+防控精准化”治理体系,累计化解矛盾纠纷3200余起。
强化高位统筹,做优阵地平台
将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作为夯实平安根基的重要举措,整合资源、协调联动,高标准推进阵地建设。一是搭建组织架构。成立街道综治中心运行领导小组,街道党委书记牵头、党委副书记亲抓,综治、司法、信访、民政等8个内设岗位具体实施,37个村居、社区协同配合,定期召开综治形势研判会议,梳理中心运行情况,解决实际问题。二是升级场所建设。创新“三室一厅一窗口”运行模式,设置群众接待窗口、网格化综合指挥大厅以及退役军人事务、劳动纠纷、综合事务三大调解室,实现“只进一门”受理群众反映的各类矛盾纠纷和诉求。三是整合资源力量。建立公检法司、信访、人社等部门“常设常驻、派驻轮驻、随叫随驻”工作机制,引入4名专职调解员、3名信访专员、1个律所及2名律师等专业力量和春晖志愿服务中心、有邻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5家社会机构,一揽子为群众提供调解仲裁、法律援助、心理疏导等服务。
强化实战导向,提升治理效能
深入践行“抓前端、治未病”理念,不断优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体系,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一是构建“铁脚板”网格体系。辖区网格均建立“1名网格员+1名志愿者+1名专业人员”三人巡察队伍,每日开展“拉网式”走访,重点关注家庭纠纷、物业矛盾等高频问题,目前已组建巡察队572支,通过巡查现场解决矛盾纠纷2300余起,持续跟踪化解670起。二是提供“家门口式”解纷服务。推行网格“六事”工作法,通过“提事、理事、议事、办事、晒事、评事”,让群众直接参与社会治理,有效解决老旧小区改造、污水管网改造、路灯安装等各类民生实事340件。组建1560个居民网格微信群,及时发布政务信息,回应群众诉求,形成良性互动。三是打造矛盾纠纷化解“联动链”。建立“网格员—社区调委会—片区—街道综治中心”四级金字塔式协作联动工作机制,建立矛盾纠纷“绿黄红”三色分级风险评估制度,实行梯度处置与动态调整有机结合。今年以来,各类纠纷的调解效率、化解率较同期分别提高13.6%和11.5%。
强化风险防控,筑牢平安防线
打造社会治安防控平台,大力推动群防群治工作,进一步提升治安风险隐患预警预防能力。一是建立“智慧防控”体系。利用网格化综合指挥大厅,接入小区、校园、医院、商圈等重点区域的视频监控资源,实现关键点位“一键调取”,配备“区—街道—社区—网格”4级指挥系统,应急响应及时高效。二是推行“网格+群防群治”模式。发动网格员、党员干部、退役军人、物业保安、志愿者等力量,以小区为单位,组建106支平安巡逻队伍,开展“白+黑”群防群治巡逻工作,目前已发现并协调处理消防、治安等各类安全隐患430件,较好地发挥了发现、处置和震慑作用。三是探索“云上调解”机制。全面发挥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和“山东解纷码”、劳动纠纷专调微信号、人民法院线上调解平台作用,加强线上线下有效衔接,实现风险隐患线上感知、矛盾纠纷云上调解,有效提升解纷效率和群众好评度。
福莱山街道综治中心在矛盾纠纷化解、社会治理协同及风险预警预防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下一步,将持续深化探索为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贡献更多创新实践,为群众缔造安全、稳定、和谐的美好生活环境。
初审编辑:邢晨
责任编辑: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