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王亮
责任编辑:李波
大众网通讯员 于娇 烟台报道
12月6日,烟台开发区一中邀请家庭教育指导专家王松壮教授开展主题为“家校协同育人,孩子健康成长”的讲座。培训采用现场观看与线上直播同步进行的方式,王教授围绕家庭教育的底层逻辑、青春期问题等多维度深入剖析要点,以生动案例与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全校教师对建立良好亲子关系、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和塑造健全人格有了清晰认知。此次讲座为该校“大德育”工作体系建设拉开了序幕,引发了教师们对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深入思考。
烟台开发区一中积极提倡以“大德育”观育“时代新人”,秉持着“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积极整合家庭与社会资源,将品德教育贯穿于校园生活的每一处角落。从课堂上的思政启迪,到校园文化活动中的价值熏陶;从社会实践里的品德磨砺,到日常行为规范中的习惯养成。以丰富多元的教育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致力于培养心怀家国、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栋梁之材。
初一新生入学课程:稳步成长过渡,开启求学新篇
初一新生引桥周系列课程是该校“大德育”工作的重要开篇。润习引桥周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涵盖学校文化课程、学段衔接课程、成长特训课程、安全教育课程、法治教育课程和文明礼仪课程等多个方面。通过这些课程,新生们快速了解学校文化与规章制度,顺利完成从小学生到初中生的角色转变,为初中学习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在润习引桥周课程体系的指导下,学校开展了课程动员大会、成果展示活动和家长见面会等活动。其中,初一新生家长见面会尤为引人注目。崔校长以一首诗歌《做最好的自己》惊艳开场,阐释学校包容差异、尊重学生成长规律的教育理念,解读“坚持不懈把每一名孩子培养成最好的自己”的教育追求,强调家校合作的重要性,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孩子教育,携手为孩子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家委会成立:密切家校联系,筑牢家校共育的坚实纽带
学校高度重视家校共育工作,健全了一套完整的组织管理机制。各级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建设完善家长学校,构建班级、年级、校级三级联动的家长委员会体系,以多途径、多方式进行沟通交流,从而构建家校共育体系,推动家庭和学校同心同力。
家委会在家校合作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积极参与学校各项事务的协商与决策。他们定期与学校管理层会面,在家长讲堂、活动组织、公益开展、劳动教育以及膳食管理等方面提供宝贵意见与建议。
家委会还在协调家长与学校关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当家长对学校某些政策或教学安排存在疑问时,家委会成员会主动与学校沟通,了解详情并及时反馈给家长,促进双方的相互理解与信任。同时,家委会积极组织各类家长志愿者活动,如爱心护学岗、劳动教育指导教师、校外研学活动等,为学校正常运转提供有力支持,真正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得力助手与坚强后盾。
家访:家校合力,精准育人,实现双向奔赴
家访是烟台开发区一中“大德育”工作体系中深入了解学生个体情况的重要举措。班主任及任课教师会定期走进学生家庭,与家长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家访内容涵盖学生的学习习惯、家庭环境、心理健康、兴趣爱好以及在家庭中的表现等多个方面。
对于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师通过家访深入了解其在家学习状态,与家长共同分析原因,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辅导计划,并指导家长如何在家中有效监督与辅导。对于行为习惯有偏差的学生,教师在家访过程中与家长深入探讨教育方法,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采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共同帮助学生纠正不良行为,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家访不仅拉近了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距离,更让教育变得更加精准、有温度,为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提供更贴心的关怀与支持。
心理与家庭教育工作室:更新家教观念,筑牢共育根基
学校成立心理工作室与家庭教育工作室,工作室从学生、教师、家长三个维度建构课程体系,为家校共育赋能。心理工作室配备专业心理教师,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与辅导服务,定期发送心理小报,帮助学生应对学习与生活中的压力、情绪问题,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心理工作室组织开展了亲子共读、正面肯定、爱的正确表达等系列活动。
家庭教育工作室则专注于提升家长教育水平,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工作室构建了家长培训课程,内容涵盖亲子沟通技巧、学习习惯培养、小升初衔接、青春期心理特点等,帮助家长了解孩子成长规律,掌握科学教育方法。工作室还为家长提供个别咨询与指导服务,针对家庭个性化教育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与解决。家庭教育工作室成员多次走进社区,为片区的学生和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同时,工作室主持人邹惠兰老师每天为家长分享育人经验。
家长学校:传授家庭教育科学方法,搭建沟通桥梁
学校定期开展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及家庭教育讲座,加强家长学校建设。在节庆日、体育节等大型活动开展时,邀请家长入校观看,了解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邀请教育专家、学者及优秀家长代表到校讲学。讲座主题广泛,涉及家庭教育理念、学习方法指导、品德教育、安全教育、生命教育等多个方面。这些讲座为家长提供学习交流平台,帮助家长更新教育观念,提升教育能力。
家庭教育讲座不仅面向家长,也鼓励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通过讲座,家校生三方能够深入交流互动,增进彼此理解与信任,形成教育合力。例如,在一场关于“给孩子一双魔力的翅膀”的讲座中,邹惠兰老师结合马斯洛需求理论,向家长阐释了“追求成就是生命的本能”,指导家长要相信“相信”的力量,看见孩子的成长,并且分享阅读重要性及培养方法。
社会实践活动:理论转化实践,拓展德育空间
该校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将德育课堂延伸至社会大舞台。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吕剧院、海洋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校外劳动基地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历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洋资源与保护、劳动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与社会责任感。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如社区义工、环保行动、关爱有困难人群等,培养学生奉献精神与社会服务意识。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尊老孝亲、尊重劳动、珍惜成果,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体验感悟,将道德认知转化为实际行动,有效拓展了学校“大德育”空间。
在“大德育”工作体系建设中,该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家庭为基础,以学校为主导,以社会为依托,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强大合力。展望未来,该校将继续深化“大德育”工作体系建设,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与途径,进一步加强家校社沟通合作。
初审编辑:王亮
责任编辑: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