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梅雪丽
责任编辑:李波
大众网记者 梅雪丽 通讯员 孙文玉 烟台报道
在“万企兴万村”行动引领和“城乡融合·共富凤城”乡村振兴项目重大机遇下,海阳市凤城街道积极行动,将企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以企业之力,兴乡村之业。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壁垒,让企业在乡村找到发展的新机遇,也让乡村在企业的帮助下焕发新生。通过人才招引、营商环境优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多措并举,凤城街道正逐步构建起企业与乡村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人才为先,汇聚智慧兴乡村
凤城街道始终重视培养人才、团结人才、成就人才,不断完善人才招引评价机制,聚焦产业发展需要,大力实施人才引培计划,采取政企合作、人才引进、动员在外人才回乡创业、培育农村优秀人才等方式,积极招贤纳才,引进外国高端人才3人,专业技术人才25人,青年人才68人。着力引进农业科技人才、乡村旅游策划人才、电子商务人才等各类专业人才,为项目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同时,加强乡村本土人才培养,通过举办技能培训班、创业指导班等方式,提升农民的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培养出了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质效
凤城街道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参与乡村振兴创造良好条件。一方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水利、电力等配套设施,提升乡村投资环境。另一方面,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审批流程,提高行政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同时,针对企业现实情况,实施分类管理、因企施策,完善建立“小升规”企业台账,当好企业的“知心人”,为企业解难题,纾心结。定期到经营个体、企业车间、项目工地一线,送政策上门,送服务上门,帮助企业更好地享受政策红利。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多元化打造“乡村旅游+”模式
在“万企兴万村”行动的推动下,凤城街道“城乡融合·共富凤城”乡村振兴项目区正逐步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农产品深加工、电商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形成了多元化、特色化的产业格局。拓展培育农业新业态,通过“村集体+政府部门+东方航天港集团”多方共建,培育航天育种技术,带动果蔬产业品种升级、亩产均量和产品附加值提升,利用“互联网+农业”的模式,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依托海阳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地雷战”红色文化历史底蕴和特色航空航天产业,大力发展文旅产业,以北河沟、陂子头为代表的航天农业科普、生态旅游、农家乐、村史馆等文旅产业项目正逐步成为推动项目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坚持企业、村集体和农户多赢的原则,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积极引导企业与村集体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打造乡村共富工坊,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
初审编辑:梅雪丽
责任编辑: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