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阳市凤城街道聚焦“三条主线” 全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2024-12-31 19:41:03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梅雪丽

  大众网记者 梅雪丽 通讯员 范少帅 烟台报道

  今年以来,海阳市凤城街道抢抓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机遇,以航天产业集群为依托,通过航天育种科技赋能,加快传统农业更新,推进城乡产业一体化,聚力打造“城乡融合·共富凤城”乡村振兴示范区,从“三条主线”入手,为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聚焦“增收致富线”,壮大乡村振兴硬实力。一是科学规划聚合力。梳理辖区农田及设施农业资源,按照“地域相近、特色鲜明、成片连线、集合优势”,将辖区村庄分成4个区,整合项目区内土地资源,强化资金、技术投入,以北河沟、陂子头、邓家、新安等村为中心,重点发展生态旅游、特色种植等产业,实行抱团发展,积极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相结合,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二是高效建设添动力。实施精品果蔬大棚建设,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提高耕地质量、农业装备水平和土地产出率,实现耕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农民增产增收10%以上。依托农业特色产业村庄,建设高效果蔬智慧大棚90亩,其中,建设玻璃智能温室1.7万余平方米,预计年收益130余万元;利用原有电商平台,打造1200平方米高效果蔬农业展销基地,便于周边200余个果蔬大棚的农产品集中交易,切实推动产业升级、销量扩大、品牌打造。三是党建领办提能力。推广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动员群众入社入股、抱团发展,不断做强做精乡土产业,发展壮大高质量集体经济,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目前已在北河沟、新安等村建成农业合作社,吸纳社员1000多户,辐射周边2200余户,增加集体收入超过300万元。

  聚焦“人才培育线”,积聚乡村振兴强动能。一是立足于“选”,招引各类人才。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党工委“领头雁”的作用,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人才工作,不断完善人才招引机制,聚焦产业发展需要,大力实施人才招引计划,采取政企合作、人才引进、动员在外人才回乡创业等方式,积极招贤纳才。现拥有研究生及副高以上职称21人,外国高端人才3人,专业技术人才25人,青年人才68人。二是着眼于“育”,提升各项能力。注重在返乡创业人员、大学毕业生、退伍军人、种养大户等队伍中培养“致富能手”,强化专家指导,按需开展种养技术、电商销售、育婴护理等专业知识培训。目前,已培训高素质农民500余人次,每年培育乡村振兴带头人达到20名。三是致力于“管”,强化组织管理。制定完善《凤城街道农村岗位目标考核意见》,根据年度考核结果,制定村干部考核报酬和干事创业奖励等级,创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实施党支部书记专业化管理,择优推选党支部书记纳入海阳市专业化管理农村党组织书记,开展专业化管理书记“擂台比武”活动,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进一步激励村党组织书记担当作为、争先进位。

  聚焦“文明宜居线”,塑造乡村振兴新风貌。一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山东省航空航天特色小镇建设,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投资4.15亿元,完成共计11.8公里的道路拓宽改建工程,形成了“五纵五横”的主干路网。投入各级财政资金、自筹资金4800余万元,抓好供水、供暖、雨污分流等基础工程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地区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推动城乡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促进城乡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二是用好红色文化资源。结合凤城街道红色文化实际,围绕不同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重大节点,充分挖掘红色资源、革命文物背后的感人事迹,在建设村、窑上村改造提升两处红色文化广场,展示海阳革命老区自明代大嵩卫到新中国建立过程中作出的历史贡献,并且配套文体活动场地及设施,丰富居民日常活动需求。三是坚持新时代文明实践。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乡村综合性文化站等平台,开展文明乡风主题宣讲,并与实际充分联系起来,用“小故事”讲“大道理”。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的重要作用,常态化开展道德“红黑榜”评议、红白喜事帮办等活动,激发群众共建共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初审编辑:梅雪丽

责任编辑:李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