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贞为小老虎上色
面塑虎
如今许多充满文化色彩和人情味的独特民俗,随着现代化步伐的加快,被淡忘甚至消失。如何才能使这些美好民俗保存并传承下去?莱州面塑的境况也许会给我们一些启示。 现状:真得很辛苦 1月16日上午,当记者来到莱州市文峰路街道姜家村面塑艺人李秀贞家时,夫妇二人正从正间面桌往炕上置摆面塑。桌子和炕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面塑,有雕工细腻的“富贵有余”,有栩栩如生的“龙凤呈祥”,还有憨态可掬的小老虎…… “面塑是我从小看俺母亲和俺婶婶做学会的。”今年55岁的李秀贞自幼爱好雕刻、绘画、刺绣和面塑,她告诉记者,自从2003年莱州石展会上,她参展了一条60厘米长的“龙”和两个近40厘米的“狮子”后,来预订的客户就多了起来,最后,就不由自主的走上了面塑经营这条路。 “做面塑很辛苦,没毅力绝对干不了。每天早晨四五点钟起床,揉面、制做、蒸、上颜色,常常一忙就到晚上十点多!”满世明是李秀贞的丈夫,今年已经59岁了,可仍然放不下深爱的面塑。“不过面塑制做的时间比较集中,除了腊月、‘五一’和‘十一’三个大节外,就是平时的一些黄道吉日,所以忙过一阵就能歇歇。” 满世明说,他的两个儿子都有自己的买卖,老两口根本用不着这么辛苦,可他们觉得有面塑的日子很充实。 发展:渐成艺术品 “我们和各大商场是合作伙伴,在商店柜台里摆了样品,客户看中后,商场便给俺打电话,俺再根据客户需要进行加工。”老满说,正月十五做“圣虫”,春节期间做“压锅鱼”,“再就是结婚的、生孩子的和盖房子的散客,每年的客户至少也得有百八十家,哪家也得拿个三百到五百元钱的东西。” “这个买卖比外出打工挣得多,还省心。成本低,现金交易,还赏心悦目,陶冶性情。”老满一边掰着手指一边说,“客户也省心了,以前都是自家自做,或是请人去做,现在到商场订购或现场购买就行了。”李秀贞说,“过去虽然很兴这个东西,但面紧张。现在白面有的是,而且做的花样也多了,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要做多大就能做多大,也成纯艺术品了。” 隐忧:咋能规模化 当记者问他们为什么不专门成立个面塑加工厂时,老满摇头说:“做馒头行,做面塑不行。馒头天天吃,而面塑仅是为了图个吉庆。光招些人来做,做完了不知哪有需要的,哪行?馒头可以用机器做,而面塑必须人工做;而且这个东西保存期不能太长;再说,这是个艺术活,到哪儿去招这么多的懂美术会面塑的工人?” 记者从莱州有关部门了解到,现在莱州有名气的面塑也就是五六家,而且都是50岁往上的人。由于对加工人员的要求较高,面塑生产始终难以规模化。而现在的年轻人没有好这个的,闲暇时夫妇俩也担心,自己钻研了一辈子的手艺没有传人。 李秀贞说,“下一步,我们打算在传统面塑艺术上融入些现代元素,做些有时尚图案的东西,不但让老年人喜欢,还要让年轻人也喜欢。只有喜欢了,才会想学,这样面塑就会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通讯员 孙政黎 杜蕾 记者 胡昌辉
摆设在桌子上的面塑
富贵
120元一个的富贵有余
龙凤呈祥
每对80元的圣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