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勉强到自愿 烟台大学“无手机课堂”获赞
来源:烟台大众网 编辑: 2014-11-10 04:27:00
“有时候觉得上课无聊,也不是故意去玩,就是没事就想拿出手机来翻翻看。”李梦说。
但随着学校纪律检查小组加大对活动的检查力度,她也加入到上课上交手机的队伍中。这给她带来了不少麻烦。
因为要向同学发放活动通知,李梦曾把手机壳卸下充当手机塞进了手机袋里。一次上课时,一位旧友找她聊天,连发20余条语音信息。当李梦下课拿到手机时,后面几段语音留言已经变成愤怒地责怪,这让她花费大量口舌向好友作解释。每当碰到此类遭遇,她心中就会闪过对“无手机课堂”的反感情绪。
樊梦翔,标准的宅男,对动漫十分热爱的他平时话不多,跟手机交流却不少,习惯用手机追动漫。
“实际上以前也只是偶尔玩手机,加上其他同学也有聊QQ、看电视剧的,就没觉得有什么问题。”樊梦翔告诉记者:“一开始我是想,让交就交呗,不过交上去之后确实会时不时习惯性地去摸手机。”
班长陈姗姗告诉记者,经过班长、辅导员通过班会反复沟通,直至活动推行一个月后,才实现全班主动上交手机。为了解决同学上课用手机拍PPT的问题,每堂课也会有专人负责。
而当“无手机课堂”得到真正落实之后,不少同学也表示,上课上交手机后学习效率确实提高了。“刚开始我是不太情愿的,但看到越来越多的同学都主动上交手机后,我现在也养成了一进教室就把手机放到手机袋里的习惯。”有学生这样告诉记者。
团支书龚丽君觉得,好在学院从大一一入学就实行“无手机课堂”,而高中时由于课业压力大、学校要求严格,大多数同学还没有形成对手机的长期依赖,还能够及时扭转这一习惯。
至于上课被“剥夺”的刷手机时间,学生们会不会从其他非上课时间补回来,导致晚睡等其他问题,影响上课质量,李梦并不认同。“上课玩手机,多半不是强迫性的,只是习惯性的,现在我们上课上交手机后也会发现,其实也并非离不开它。”李梦明显感到,自己现在课前上交手机已经是很自然的步骤,不像一开始那样不自在。
虽然“无手机课堂”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但采访中,记者还是发现,手机也并非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的唯一原因。一些学生也坦言,不玩手机,还可以看书、睡觉。可见,提高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是禁用手机这么简单的事。一些同学表示,虽然能理解“无手机课堂”的初衷,为了自身学业提高也会配合学校,但总觉得老师讲课的内容足够吸引学生才是最重要的。
责任编辑:张其天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