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勉强到自愿 烟台大学“无手机课堂”获赞
来源:烟台大众网 编辑: 2014-11-10 04:27:00
大众网烟台11月10日讯(记者 王遥驰 刘若镜)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已成为现代人都市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具有较多可供自主支配时间的大学生,更成为手机消费的中坚力量。但手机在方便人们通讯的同时,也带来不少负面效应。近年来,随着社交网络的流行,手机更是霸占了人们大量的注意力,关于年轻人过马路翻看手机而遇车祸的消息屡见不鲜;走进学校食堂,能看到不少学生虽然围坐一桌,却一个个瞪大了眼睛,聚精会神盯着各自的手机,即使一路并行,也少有语言交流;大学课堂上,大片学生埋头于手机,少有人抬头听讲的情景也早已如病毒般蔓延开来。
在烟台大学人文学院2014级中文3班的课堂上,上课前同学们进入教室后第一件事却并不是各寻各座,而是将手机放入教室前的手机袋里,这些手机袋与每位同学的学号对应。这就是中文3班团支部开展的“无手机课堂”活动。活动开展之初并没有得到学生们的配合,班长陈姗姗告诉记者,9月刚开始推广“无手机课堂”活动时,响应者还不足班级人数的一半,同学们多以“没带手机”、“手机需要充电”、“需要用手机拍照”等理由拒绝上交手机。
李梦,一个标准的手机控,属于即使花几十分钟排长队等到校际班车,如果发现手机忘在寝室也一定会毫不犹豫地立即下车去取的女生。虽然在高中时没有被允许使用手机,但高考结束后,李梦对手机的依赖便拉开了闸。聊QQ、上贴吧、刷微信朋友圈成了每天的必做功课,平均每天必会更新一次微信朋友圈。
作为韩国综艺节目“Running Man”长达4年的忠实粉丝,在手机上看节目也是消遣的方式之一。以至于进入大学最开始的半个月里,她就将通讯套餐中包含的1G4G上网流量和680M3G上网流量耗尽,这还不包括她在寝室里使用无线上网消耗的流量。对于“无手机课堂”活动,她一开始也表现地十分不情愿。
责任编辑:张其天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