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气正浓。一位保洁工人埋头扫地,她一手拖着簸箕,一手拿着扫帚,身后留下路面一片干净。“阿姨,请问意大利馆怎么走?”一位女游客从背后拍拍她的肩膀问。
一个转身,没想到竟是一张青春逼人的笑脸。没有丝毫错愕与不快,她热情地比划着线路。“早就习惯被叫做‘阿姨’、‘大妈’了。”年仅22岁的金玉巍说。她和黄月茹、杨正、李晓净,是记者这天在世博园区遇到的四位女生。她们是一家环卫公司从淄博职业学院招来的44名实习顶岗大学生中的“四小天使”。
纯真的笑容与心灵,正如她们的青春一样,点缀着世博的美丽。
记忆中的冷暖色
大学生,怎么会来扫垃圾?
“能参与上海世博会,多了不起啊。”心直口快的李晓净回想当初在学校里踊跃报名的情形,“即使做的是保洁工作。”
就这样,为着一个简单的念想,这群刚刚读完大二的学生们从山东来到上海。
然而,热情过后的人间烟火才是真正的生活。世博开园的三个月里,她们的记忆里也被涂抹上各种冷暖色调。
“工作时间是从中午12时到晚上12时,平均每人每天在责任片区里要走75圈。”黄月茹说,上次有记者问她的工作量,当时没说上来,后来便留心数了一下。一圈200米,75圈就是15000米。站着排队的游客都要满身大汗,何况在日头下干活?每天,身上的工作服总是湿了干、干了湿,背上绽开了盐花。
“遇上下雨,更是无语。”杨正说。一场暴雨,掉在地上的导览图就变得像烂泥一样——怎么也扫不起。穿雨衣干活太闷,她们就把黑色的大垃圾袋从头往下套,只挖两个小孔,露出眼睛。“这样干活利索多了,可不挡雨。那天夜里,等我们把后滩外广场上40多个垃圾桶全部清空,整个人就像从水里捞上来一样。”
日子里的冷暖色,记录着艰辛;她们心中的冷暖色,则讲述着坚韧。
提起三个月里最难堪的一幕,黄月茹记忆犹新。那天,她到德国馆门口的蛇形通道旁清扫,长时间排队的游客一看见她,便纷纷将手里的垃圾扔了出来。“那一刻,我就像个垃圾桶——可乐瓶、水果皮劈头盖脸地飞来,当时我就被气哭了。”
不过,也有游客默默地给予她们支持。一次,有位男生路过杨正时,回头看了一眼,一句话也没说,便弯腰把路边的垃圾捡起来放入垃圾箱。小小的动作,在杨正心里画出一道暖色:“虽然他走了,我还是冲着他的背影,乐了。”
三个月里长大
三个月的细碎时光,过得很快。平时在家很少做家务的她们,却在世博园区一把扫帚扫到半夜。但对她们最大的冲击还是来自思想上。
开园不久,一起来的大三学姐打“退堂鼓”走了。临走前,掏了真心话:“被人看成‘反面典型’,实在受不了!”原来,常有游客对着她们指指点点,教育着孩子:你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就跟她们一样去扫垃圾。“我们也是大学生,何至于此?”师姐们想不通,走了。
她们也犹豫过。这是黄月茹第一次离开家,父母牵肠挂肚。从电视上看到世博园区这么大,每天参观人数那么多。父母心疼了:“闺女,要是吃不消,咱还是回家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