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留学初期,很多中国留学生选择寄宿在当地人家中,一为提高外语水平,二为熟悉所在国家的生活习俗,以便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然而,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也可能导致寄宿学生与寄宿家庭之间的不适应。
在国外的“家” 李汝琦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读国际贸易与经济管理专业。她的留学生生活一般是这样度过的:周一到周五,在“家”吃过早餐后去学校,中餐是从“家”里带去学校的三明治或其他食物;下午放学后回“家”吃晚餐。周末时,除了外出和朋友聚会,李汝琦都会留在“家”中,周末午餐时间,大家聊聊一周来的趣闻。 对李汝琦来说,这个和睦的家庭,就是她在国外的“家”。 通常情况下,选择寄宿家庭的留学生年纪都比较小,他们往往希望在寄宿家庭中寻找到家的温暖,帮助他们度过初到异国这段最艰难的时期。而到英国时已年满20岁的李汝琦选择寄宿家庭,是希望能够加深对当地人的文化和生活的了解,“逼”自己在一个更彻底的异国环境中迅速成长起来。 同样居住在寄宿家庭的李志洋,现在在意大利的佩鲁贾外国人大学念大二,他的房东是一位银行退休职员,家里有3个男孩,两个已经工作,一个还在上中学。平日里,他经常早起和房东一起遛狗聊天,晚上则和大家一起看球赛,房东一家也对他照顾有加,李志洋和他们相处得很融洽。李志洋说:“留学生初到国外,会有很多与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证件需要办理,比如居留证、税号、住房证明等,如果住在寄宿家庭,通常会得到更多帮助。” 在美国加州某社区大学读书的李程然,学的是设计与实用艺术专业。为了能对美国人的生活方式有更深了解,她也选择居住在寄宿家庭里。她认为,中国留学生初到异国,除了生活习惯的不同,还很难了解美国的文化。而美国家庭就像是一座桥梁,对留学生能顺利度过适应期很有帮助。 “一个国家的文化是体现在每个人的生活中的。寄宿在美国人家庭,通过和他们的交流以及生活上的磨合,能更好地了解并适应当地文化。这对留学生以后的生活和工作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李程然说。
含蓄与直白的冲突 但是中西之间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也会造成留学生和寄宿家庭之间的困扰。 “东方人比较含蓄,西方人比较直接。”李志洋说,“在面对自己无法理解的事情时,西方人表现得相对直接。”在寄宿家庭里,李志洋经常使用电饭煲煮饭,但是意大利的电费很贵,所以他的房东多次对此提出质疑,有时甚至在他做饭的时候拔掉电源,因为他们认为使用天然气做饭才是合理的选择。“后来经过我反复解释,他们才了解到这是中国人惯用的电器,而且用电量并不大。” 李程然所在的美国家庭是一个五口之家。虽然一家人对她都很友好,但她还是有自己的困惑:“比如我不好意思拒绝他们提供的东西,尽管有些我并不是特别喜欢,或者不愿意接受,但看到他们那么热情,我也会勉强自己接受。”后来有一次,李程然说出了这个困惑,寄宿家庭主人的大儿子告诉她,其实她完全可以直接拒绝,家里人不会介意。“相比起勉强接受,他们更在意的是你的真实想法。”李程然说。 虽然文化差异带来的隔阂很难转变,但李程然仍在慢慢学着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她也尝试通过更多途径来理解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多看美国电影或者电视剧,可以增加对他们的了解。” 另外,食物也是一大难关。李程然说,真正想家的时候,最想的还是中国的饭菜。对于这点,李汝琦也有同感,出国前对西餐没有太多尝试,到国外后才发现,整天吃西餐实在很难接受:“这个时候最需要沟通,你可以尝试告诉寄宿家长自己的困扰。有时候也可以给他们做顿丰盛的中餐,让他们也爱上中国菜,甚至教他们做一些中国菜式,这样在食物的选择上也可以有些变化。”
如何和睦相处 寄宿家庭毕竟不是自己真正的家,在很多地方,比如饮食作息、使用电话、收拾房间、朋友来访等方面,都需要留学生注意。 李汝琦说,刚进入寄宿家庭,“家长”通常都会在饮食作息方面制定一个“家规”,以约束寄宿学生的行为。比如没有意外情况,10点前必须回家,周末午餐在家食用,平日早餐一定要参加等。 在室内卫生方面,留学生要更加注意。“特别是厨房、洗手间等公共区域,一定要保持整洁,并定期主动清理。”李汝琦说。 李志洋认为,良好的寄宿生活关键在于和房东的沟通。“这是一切的基础。准备选择寄宿家庭的留学生也不要有心理障碍,一般人都是通情达理的。” 经过了一段适应期,李程然现在很享受在寄宿家庭的生活。她认为,美国人比较尊重个人选择的权利,这点对她影响很大。“在寄宿家庭中,只要谈到我想要做的事情,家人们都会说:‘去做吧,不要让时间和机会流走’,这让我很受鼓励。而在国内和家人朋友聊到类似想法时,大家往往最先考虑实际困难,很多想法因此被打消。” 李程然认为,最好选择对方孩子和留学生本人年龄相仿的寄宿家庭。这样留学生可以了解到美国同龄人都在做什么、想什么,让自己更快融入美国年轻人的圈子。同时,寄宿家庭的父母也能带领你了解美国社会。除此之外,寄宿家庭举办派对或者参与别的活动,留学生都应该多参加,这样就能扩大交往圈,更快适应在美国的生活。
|
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钟文
|
|
烟台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烟台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烟台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烟台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烟台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烟台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烟台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烟台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