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晨上课前,大三女生石秀琴都会交待母亲一上午的任务:“把这几件衣服洗一下,把那些地方打扫一下……”课间10分钟,石秀琴总是雷打不动地回到家中,看一眼后,迅速返回课堂。
石秀琴并不是一个习惯指使别人的孩子,“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把妈妈拴在家里,只有这样,她才不会到处乱跑,我才有心思上课。”
在安徽师范大学,石秀琴一直默默无闻,直到她寻母的故事传遍了整个芜湖市,很多人才知道,这个刚满20岁的女孩一直带着患病的母亲在校园里生活,用爱守护着母亲残缺的人生。
石秀琴出生在安徽省安庆市一个贫寒的农村家庭。母亲在她不到3岁时就患上了精神病。小时候,她总是幻想着父亲有一天会回家,母亲的病也会痊愈,可这些始终是个幻影。
自从懂事以来,石秀琴就学会了自己照顾自己,平时帮着奶奶做家务、干农活,照料母亲和弟弟。
“农村孩子,上学才有出路。”因为家庭贫困,多次面临辍学困境,石秀琴却不肯放弃“大学梦”。为了省掉书本费,她就用别人的旧课本;为了一顿免费早餐,她就在学校食堂打工;为了照顾家里,她舍弃重点高中,选择一所离家近的普通高中……
2007年,石秀琴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安徽师范大学物理系。可就在她满怀信心憧憬未来之际,命运又给了她沉痛的一击:奶奶不幸去世,家里仅有的两间平房意外地焚为灰烬。弟弟在外地打工,母亲无人照看,怎么办?
石秀琴决定,“带着妈妈上大学”。就这样,在学校教工宿舍区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小屋里,母女俩开始了新的生活。
为了交付房租、补贴家用,石秀琴利用课余时间做家教、做兼职。一周里,她有5个晚上奔波在家教的路上;寒暑假期间,她在超市做理货员,一个夜班就是9个小时,回到家中已是天亮。
学习与生活的压力还能应付,石秀琴最伤脑筋的就是母亲的病情。平日里,母亲免不了“小闹”一番,大半夜唱起黄梅戏,左邻右舍被扰,石秀琴第二天上门赔礼道歉;春季里,母亲病情加剧,熟睡中的石秀琴常常被母亲打醒,每次醒来,石秀琴拼命地哄着母亲,看着她不要出事,直到母亲累了、困了。
“这些,我早已适应。”石秀琴说,“最担心的,还是妈妈的安全,生怕她走丢了。”但是,不幸的事还是发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