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页头

首页| 新闻 | 烟台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女性 | 汽车 | 房产 | 健康 | 人才 | 图片 | 论坛

新闻首页 | 烟台时政 | 烟台生活 | 烟台经济 | 烟台教育 | 山东新闻 | 国内热点 | 国际要闻 | 体育新闻 | 娱乐新闻 | 图片新闻

 

您的位置:校园频道外埠新闻

毕业选择:干什么最吃香?最想去哪上班?

   2010-08-06 08:20:00

  干什么最吃香?最想去哪里上班?面对这些问题,每个人的回答不一样,每个时代的回答也不一样。从上世纪70年代当兵、当工人受追慕,到上世纪80年代个体户流行,再到上世纪90年代“下海”经商风行,进入新世纪以来,吃香的行业、职业更趋多元化,银行、税务、工商、电信、外企……今天,在热门职业排行榜上,公务员、国企职工等赫然居前,成为一种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和择业倾向。
  
  从走出国企,到重新追捧“含金量”再次凸显的大型国企;从商海弄潮儿辈出,到公务员招考门庭若市,我们的就业图景,在不断丰富和变化中,也出现了戏剧性的回归;我们的择业观念,在不断改变和调整中,还潜藏着一些不变的质素。人们择业观嬗变的背后,反映了哪些深层社会问题?我们又应如何破解这些问题?
  
  在就业压力不断加大的今天,我们有怎样的就业理想?又面对怎样的就业现实?为了更广阔、更美好的就业前景,社会发展需要作出哪些调整?政府部门需要在哪些方面作出努力?而人们的择业心态和观念又需要作出哪些调适?本期“时事观察”,将就这些问题与您一起探讨。
  
  如何树立公平合理的择业导向
  
  李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
  
  人们择业的最基本驱动力来自劳动力价格,最想去收入高或资源多的单位。如果在择业导向上引导人们用自己的劳动去创造价值,将会增进整体福祉。垄断行业高收入主要是因为其垄断性。为了树立公平合理的择业导向,资源配置应向中小企业倾斜,引导求职者进入多种经济成分的领域,促进就业选择多元化。
  
  什么工作最受追捧?从每一个个体看,似乎仅仅是个人的求职意愿,但是,从社会整体看,却有着明显的社会导向意义。人们通常将大学生的择业倾向当作社会群体择业的晴雨表。近年来对大学生择业倾向的调查显示,政府机关和能源、电信等垄断性行业一直居于前列。
  
  社会科学研究早已证明,人才或劳动力流动的基本规律是:劳动力总是从价格低的地方流往价格高的地方。择业的最基本驱动力来自劳动力价格,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想去收入高或资源多的单位。那么,人们自然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某些行业工作收入高、资源多?更进一步说,社会资源为什么配置给了这些行业、职业?这样的配置合理吗?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看。
  
  第一,择业倾向事关社会整体利益。既然各种工作、各个群体的收入、资源、利益有很大差异,那么,我们判断公正、公平、合理的标准就只能是争取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或曰“全社会的整体利益”。大学生们一窝蜂地想挤入公务员队伍,是不是符合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呢?这不免使人想起法国思想家圣西门的为人所熟知的那段话:假如法国突然损失了50名优秀的物理学家、50名优秀的化学家、50名优秀的数学家、50名优秀的音乐家、50名优秀的作家、50名优秀的工程师,将使法国变成一具没有灵魂的僵尸;假如突然失去的是没有用自己的劳动促进科学、艺术、工业进步的王公、议员、省长、主教等,这并不会给国家带来政治上的不幸。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也有这个涵义,一个社会如果在择业上引导人们用自己的劳动去创造价值,那么将会增进整个社会的福祉。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机关人员膨胀过快,增加了全社会负担,如果“挤入公门”的就业选择继续推波助澜,是不利于社会整体利益的。
  
  第二,行业、职业、职位之间的收入差异难以避免,那么,什么样的差异才是公正、公平、合理的呢?笔者曾经提出过公正、公平、合理的收入差距的四条原则:首先是技术水平差别的原则,其次是承担责任差别的原则,再其次是劳动付出差别的原则,最后是工作环境差别的原则(指工作的物质环境对人体不利的应该在劳动报酬方面有所补偿)。如果按照这些原则去衡量的话,那么,垄断行业的高收入显然是不公平合理的。据报道,有些垄断行业职工的收入比全国职工平均工资水平高出4倍至10倍。这些行业的高收入主要不是因为其技术水平高、承担责任大、劳动付出多、劳动的物质环境不利等,而主要是因为其垄断性。如果社会的导向,引导人们去追逐这样的工作,当然会加剧社会的畸形发展。我们期待收入分配改革能切实体现“调高、扩中、提低”,治理分配不公现象,从利益分配上矫正就业倾向偏颇。
  
  第三,对于人们的择业倾向,应如何正确引导?目前我国正处在劳动力就业的高峰时期,每年城镇新增就业劳动者超过1200万人,2010年仅新毕业的高校毕业生就达到630万人。为了缓解如此巨大的就业压力,就必须有合理的机制将求职人口引导到适当的就业岗位上。我国国有企业,近年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笔者根据国家统计局有关数据计算,我国国有企业单位在岗职工占城镇从业人员的比例,1991年为69.88%,1997年53.28%,2002年27.94%,2005年22.80%,到2008年仅为20.28%。也就是说,在今日中国,八成城镇就业者已经是在非国有的多种经济成分单位中就业了。
  
  这种局面下,如果新的求职者,仅仅青睐政府机关和大型国企,既不现实,也会造成很大的就业困难。疏导的办法,就是积极引导求职者进入多种经济成分领域。今天,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吸纳就业大军的主要领域。我们的资源配置也应向中小企业倾斜,这样才能起到职业导向的作用。今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提出消除制约民间投资制度性障碍,完善对小企业的支持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交通运输、电信、石油等领域。如果这些政策真正得到落实,那么,随着就业领域拓宽,择业倾向将更加理性、多元,有望步入良性互动的轨道。
  
  资源分配不合理,就业倾向就集中
  
  曾湘泉(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
  
  巫强(中国就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调查表明,就业机会不平等现象已经出现代际传递,一窝蜂似的就业运动降低了人力资源配置效率,暴露了社会创新创业精神的缺失。过度集中的就业倾向,更多是由于不合理的资源分配所致。社会需要树立新的职业成功观和事业观,政府需要深化改革,营造公平竞争的就业环境。
  
  从某种程度上说,择业变化的过程是一个人性不断获得解放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就业经历了从统包统分到双向选择的转变,自由择业促进了资源有效分配,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
  
  人民日报观点版和人民网最近关于择业观的调查,反映了目前人们就业图景和择业倾向上的一些问题。关于“最想去的工作单位”,有六成以上的人选择政府机关,选择国有企业的人数排在第二位。关于“选择工作时,优先考虑的因素”,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薪酬待遇、福利保障和职业稳定性。关于“对实现就业影响较大的因素”,社会关系和家庭背景排在前两位,且都有一半以上的人认为影响很大。这样的就业图景,折射出一些深层社会问题。
  
  首先,它说明就业机会不平等现象已经出现代际传递。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在接受教育的机会上本就有一定差异,如果接受了同样教育的人在就业中还会由于社会关系或家庭背景而受到不同的对待,那么上一代已经形成的不平等状态必然传递给下一代,而这种不平等的代际传递对社会稳定与发展是极为不利的,目前有关“富二代”、“官二代”、“农二代”的讨论已经让这个问题不容回避。
  
  其次,一窝蜂似的就业运动降低了人力资源配置的效率。觉得国有企业待遇好都想挤破头进去,觉得做公务员好大家都争着进政府机关,在人潮汹涌中很少有人去思考什么样的职业适合自己的兴趣,什么样的工作能发挥自己的特长。调查中,人们就业时优先考虑的因素,“专业对口”和“兴趣爱好”比较靠后。从讲求“人岗匹配”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看,这种忽视专长和兴趣的就业,对社会来讲往往是效率较低的。
  
  第三,目前的择业观暴露了社会创新创业精神的缺失。许多人择业时的理想标准是“钱多活少离家近,位高权重责任轻”,这种对回报的过分关注,对付出努力与创造价值的漠视,如果蔓延开来,我们谁也不要指望还能得到什么。假如创新创业精神丧失殆尽,用于财富分配的力量远大于财富创造的力量,社会前进的动力将大大消解。
  
  为什么会有如此过度集中的就业倾向?不应将责任简单归咎于个人,作为市场经济中的独立个体,他们只是在权衡利弊后做出对自身有利的选择。就业图景中暴露出来的社会问题更多是由一些不合理的体制机制造成的。
  
  非市场化的资源分配机制导致部分行业、企业攫取了过多的社会资源。虽然改革开放已有30多年,但长期存在着市场和非市场两种分配资源的方式,在电力、石油、电信等领域,非市场导向的资源配置使许多本应属于公众的资源被用于营利行为,巨额利润使得垄断企业有冲动也有能力为自己人多发工资。其次,不透明的收入分配机制给部分行业或企业“肥水自流”提供了充足的空间。这使得一部分用人单位具备了寻租条件,从而在就业市场中始终充斥着希求一劳永逸的投机行为。此外,我们在文化和观念上的一些特征也不可忽视。比如,“学而优则仕”传统和官本位思维,“自给自足”的小农意识,无形中影响着人们的就业选择,暗示人们追求一种稳定、安逸、远离竞争的生活,容易导致短视、盲目的就业选择。
  
  对于目前的就业现实中凸显出来的问题,我们需要树立新的职业成功观和事业观。充分认识到职业图景是多元化的,每一个职业都有成功的机会。在选择职业的时候要充分考虑自身的特长和兴趣,让能力和兴趣成为持续取得成功的动力。树立正确的事业观,既要重视物质追求,更要强调精神上的追求,追求崇高理想与事业成功应成为指引职业发展的新航标。
  
  同时,需要深化改革,尤其是在资源分配领域和收入分配领域,破除一切不合理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公平竞争提供保障。政府除了向就业弱势群体直接提供就业服务、为希望创业的群体提供创业服务外,更重要的职能还在于营造公平竞争的就业环境,促进能力导向和业绩导向的市场经济规则确立。在这样的环境中,高收入和高能力、高风险、高投入相匹配,杜绝劳动力市场中的寻租行为,以公平竞争环境保障高效率就业的持续进行。
  

人民日报         

编辑:钟文         

烟台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烟台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烟台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烟台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烟台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烟台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烟台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烟台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闻搜索

·“我的2009”博客大赛

·千年等一回慧眼看日环

·迎春纳福--祝福墙

·手机报数码产品团购节

·首届慈善义工征文大赛

·烟台交警在线

·直通十一运会

·百名记者直击全运会

·中秋节专题

保洁员小区内烧垃圾

“五老”监督员忙巡视

烟台直航庆祝酒会举行

莱州港口吞吐量开门红

一废旧物资市场被整顿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4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网烟台站主办 email : ytnews@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