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烟台大学和第七餐厅的7名保洁员老人舆论广为关注,因为老人们的工作餐是学生们吃过的剩饭。这7位老人年龄最大的66岁,最小的也有53岁,但他们选择了同一种方式来传递“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正能量:每天午晚餐吃学生们的剩菜剩饭,以此来倡导学生们节约粮食。他们的事迹登上了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并先后入选2013年度“山东十大凡人善举”、2013齐鲁公益盛典“年度公益项目”、“2013全国影响三农十大新闻事件”等极具社会影响力的事件中。这7位老人给包括王夏夏在内的烟大学子带来的触动是巨大的,他们没想过让全社会尊敬、学习的道德楷模就那么平凡地站在自己身边。
作为2011级新闻1班的团支书,王夏夏觉得这7位老人的事迹是值得全班同学学习的,“生于困难年代的老人在现在这个富裕条件中仍然不忘勤俭节约的习惯,那么生于现在的我们是否也能像曾经老人一样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勤俭节约的重要呢?”王夏夏在主题班会上向全班同学抛出了一份问卷,她倡议全班同学一起参加“5元长征”的挑战:每天只用5元钱来吃饭,坚持3天。“之所以称它为长征,是想向那些走过长征的革命前辈一样珍惜粮食。”王夏夏介绍说,3天时间虽短,但坚持下来的人并不多,很多同学一顿早饭便花光了一天的份额,导致在第一天就放弃了挑战。最后全班仅有8人坚持了下来,这8人中只有1名男生。“挑战结束3天后,我们搞了一个成果交流会,让这8名节俭达人分享这3天的经历。那些没有坚持下来的同学都挺受触动的,之前在他们眼中,这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学校泔水数量从每天30余桶减到了10余桶
其实不只是新闻学院,7位保洁员老人的精神散播到了烟台大学的各个角落。化学化工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31名学生就组成了“启梦团队”,在校园内安装了废旧笔芯回收盒,利用专业知识将笔芯制作成木塑和PE复合材料。而烟台大学每年固有的展板大赛也加入了节约元素,“不只把展板主题定为节约,这次比赛用到的展板必须都是从前用过的废旧展板,把它们变废为宝,发挥新的价值,这才是节约。”烟大学生会主席李行说。
学生们的改变最直接地影响在了泔水回收上。据烟台大学餐饮服务中心统计,在保洁员事件后,烟台大学各餐厅的泔水数量由每天的30余桶减少到了10余桶。而据烟台大学计算机学院2012级自动化专业学生的统计,在一天中午前往第七餐厅4楼就餐的1443名学生共使用了1200份餐盘,仅有14份餐盘中仍有明显的剩菜剩饭,光盘率已达98.83%。
2014年5月27日,中宣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召开了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烟台大学党委书记崔明德出席会议并作发言,从加强引导、深化教育和强化管理三个方面来总结烟台大学在厉行节约方面取得的成效。除了学生更注重节俭之外,崔明德更重视的是校方本身的节约和对学生的教育及引导。2013年,烟台大学相继出台《关于深入开展节粮节水节电活动的实施方案》、《关于在全校开展“崇尚节约 摒弃浪费”讨论并践行活动的通知》,并在全校发起“弘扬勤俭节约优秀传统,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倡议。
去年学生宿舍节约用水28.9万吨 节约用电11.2万度。
“据学校后勤集团统计,2013年,学生宿舍较往年节约用水28.9万吨,公共场所较往年节约用电11.2万度。”确切的数据永远是最有说服力的,但崔明德认为仅有学生是不够的,校方也应学习保洁员精神,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落到实处。“无纸化办公”和《日常办公节约办法》的出台便是校方落实“三节”活动最好的证明,烟台大学在教学、科研、行政办公、基建后勤等方面建立健全科学的规章制度,在节粮节水节电等各个环节出台具体实施办法,努力降低办学成本并不断改进后勤服务水平,强化节约管理;严格公务开支标准,控制各项经费支出;规定新建教学实验楼一律不搞豪华装修,严禁超标配置办公用房、家具和设备,2013年共节约经费40余万元。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烟台大学校长房绍坤在接受采访时说,这虽是一句老话,但在新的时代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往小了说,我国还有一些地区,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远没有那么高;往大了说,世界上仍有8亿多人口正因为饥饿而挣扎。勤俭节约是传家宝,无论什么时代,永远都不会过时。”光盘行动和保洁员的精神虽然已经深入人心,但正如王夏夏为她的活动所命之名一样,节俭是一场长征,我们只是刚刚走过了第一步。眼下,7名保洁员入选全国“节俭之星”,有了他们的引导,相信全社会会在这条长征路上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