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当课堂 鲁东大学农学院师生党员精准助力春耕生产

2020-04-03 09:25:00 来源: 大众网·海报新闻 作者:

  大众网·海报新闻烟台4月3日讯 (通讯员 宋慧杰 记者 李俊东) 一场疫情,打乱了农民春耕备耕的节奏。为帮助农民,鲁东大学农学院师生党员精准发力备战春耕生产,在春耕的田野上实践所学,在抗“疫”的一线里贡献青春力量,助力打赢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战。

  线上指导,为春耕生产注入“云科技”

  为了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在特殊时期仍能畅通无阻,鲁东大学农学院师生党员通过微信、QQ、电话、农技推广服务平台等线上科技服务方式启动“云助力”,开展线上“问诊”指导,及时解决农户们在生产中的难点、堵点。

  学院院长、党员程显好教授带领食用菌技术党员服务团,在线上为企业、合作社、种植户即时解决规划设计、原料短缺、生产技术等问题,并针对当下疫情销售受阻的情况,远程指导农民通过降温降湿等方式延期出菇、延期上市,保障农民收入。

  疫情以来,农学院师生党员通过网络向种植户们线上传授知识,解决春耕备耕的技术问题和困难,目前累计线上服务1000余人次。

  线下实践,以实际行动助力“抢农时”

  俗话说,人误地一天,地误人一年。因为疫情防控,不少地方的春耕已经“慢了半拍”,一些农技专家下不了村,田间地头特别需要科学专业的指导。在这个特殊时期,农学院师生党员主动走进农业园区、田间地头,将所学所研反哺春耕大地。

  学院省派莱山区乡村振兴服务队党员宋志忠副教授针对服务地郑家庄村“烟薯25”种质变异严重、薯苗质量参差不齐这一现状,主动联系张洪霞教授农林作物遗传改良中心党员服务团,积极找问题、想对策,探讨出“原种创新育苗+科学栽培管理+附加产品开发”的科学、先进的一条龙发展新模式。

  学院副院长、党员闫冬春教授带领水产养殖技术党员服务团赴蓬莱市中柏京鲁船业有限公司进行校企合作对接,指导南美白对虾养殖池的设计、病害防控等。

  科技特派员、党员杨建敏教授来到山东华春渔业有限公司,详细了解企业在水产苗种繁育、海珍品养殖等方面存在的技术难题,并进行了详细解答。

  科技特派员、党员王建瑞老师赴青岛汪河水南村、忘屋庄村指导玻璃温室发展项目、蔬菜大棚改造、羊肚菌种植等,现场帮助企业和农户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学生党员也积极相应就地参与家乡春耕生产的号召,将春耕生产作为“学农、爱农、为农服务”的实践舞台,或解疑答惑、或技术帮扶、或支援生产,以实际行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为农业农村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产销对接,多渠道解决“销售难题”

  每年春季,正是时令蔬菜收获上市的季节。然而,受疫情影响,不少农户种养殖的农产品面临滞销风险。怎么帮他们把农产品销售出去呢?

  农林作物遗传改良中心女博士党员服务团发挥专业优势,一方面在疫情期间坚持对莱山区院格庄街道郑家庄村大球盖菇的栽培进行全程指导;另一方面面对滞销风险,团队采取控温、控水等各种技术手段将丰产期延后十几天,积极参与“同心战‘疫’爱心助农”网络公益活动,解决了村民燃眉之急。

  建言献策,以专业优势打好脱贫“收官战

  结合当前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工作重点,学院党总支鼓励教师党员积极发挥专业优势,围绕疫情防控重点难点和农业生产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建言献策,助力科学防控、精准施策。

  学院院长、党员程显好教授带领食用菌技术党员服务团,针对疫情期间流通受限、农贸市场封闭,而鲜活农产品保质期短的情况,通过电话、微信、QQ调研了工厂化栽培企业、栽培农户、园区化栽培合作社的现状与困难,思考应对困难、减少损失的措施手段,形成建议后,通过山东省食用菌创新团队汇总后提交了政府,形成了对整个食用菌行业的指导意见。

  服务团还积极探索“1+N栽培模式”的试验示范与推广,党员教师们亲自动手,几天时间完成了校内简易棚试验区的第一轮次品种栽种,以期形成一亩地一个大棚,一年四季多个(+N)品种轮作,实现产出效益20万元以上的目标,以项目留住农民,助力乡村振兴。

初审编辑:李泽

责任编辑:张其天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