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烟台开埠前是知名港口

来源:烟台大众网   编辑:   2014-02-24 11:33:00

  烟台历史悠久。近代(公元1861年)烟台被辟为通商口岸后,经济社会空前发展,境域规模迅速扩大,更孕育了中国最早的民族工业,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近代文化,成为中国北方沿海重要城市之一。
  
  近代是烟台城市的起点,那么,开埠前的烟台是一个什么地方?是不是个“渔村”?
  
  烟台名字的由来
  
  烟台春秋时期的名称是“转附”。《晏子春秋》载,齐景公问晏子:“吾欲观于转附、朝舞,遵海而南,至于琅琊,寡人何修,则夫先王之游”。转附即是芝罘,这是烟台最早见诸史籍的记载。秦汉及以后,烟台均为“之罘”,《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王嬴政巡幸天下时曾三抵之罘:公元前219年“过黄腄,穷成山,登之罘”(黄即今龙口,腄即今福山);公元前218年“巡登之罘,临照于海”;公元前210年“至之罘,见巨鱼,射杀一鱼”。《汉书·武帝记》载,汉武帝多次巡幸东莱(今莱州)并到之罘,其中公元前94年“幸琅琊,礼日成山,登之罘,浮大海,山称万岁”。公元1398年(明洪武三十一年),朝廷为防倭寇袭扰疆土,保护国家安全,采用“筑小城建卫所”的军事防范策略,在全国各州、县要害地区设立卫所,其中在福山县的芝罘湾南岸奇山脚下设置了“奇山守御千户所”,直接归山东都司统辖。建置卫所的同时,于边境险要处设置烽烟墩台,一有敌情,便举火燔烟报警。公元1673年(清康熙十二年)罗博所修《福山县志》两次出现“烟台”。一是在“地舆图”上标有沿海十四座墩一座台。十四座墩分别是:营后墩、灶后墩、八家墩、郭家墩、鸡鸣墩、浮澜墩、木作墩、里东墩、白石墩、磁山墩、成阴墩、碁掌墩、现顶墩和清泉墩;一台便是奇山守御千户所对面突出海中的熨斗山(俗称北山)上的“烟台”。二是福山“八大景”有之罘朝日、“烟台海市”、仙峰夜月、磁山瀑布、长堤新柳、古寺奇泉、峆山卢烟云和石门春波。这是最早的“烟台”二字文字记载。公元1762年(清乾隆二十七年)何乐善所修《福山县志》载文:“有巨石似船形,在烟台山上”。“烟台”二字再次展现于史籍上,这也是史料上首次称熨斗山为“烟台山”。
  
  据此,烟台之名源于烽烟墩台。另有一说是“燕台”,烟台山上有块燕台石,“燕儿聚齐”,衍“燕”为烟。实用“燕”字不少,例公元1904年(清光绪二十九年)绘制的烟台街道图亦为“山东燕台街道图”。但不足为训。尽管烟台公元1861年开埠后经济社会发达,国内外名声显赫,但建置前烟台之名依旧不彰,报刊、资料、文书等依旧称之罘,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当地民众称烟台为“海”、“海上”和“烟台街”,直到公元1934年成立“烟台特别行政区”才正式定名。同样,之罘之名源于之罘岛和之罘湾,之罘改芝罘也有几说:一说是金朝改为芝罘;二说是因之罘岛酷似一叶灵芝,近代改为芝罘;三说是望文生义,之芝通用。1984行政区划变动时设立“烟台市芝罘区”。
  
  芝罘湾周边村庄
  
  公元1131年(金天会九年)设置福山县后,芝罘湾一带为福山县东北保。此时芝罘岛上有个村庄叫芝罘村,为东北保的芝罘社。芝罘村建于春秋时期,唐朝陆续有人迁来定居,19世纪中期村民以张、陈、安、孙、李等12大姓为主,近代多崇尚读书,经商者多,少数纯渔户,无渔村之名之实。1952年村民千余户,更名芝罘大疃村。福山县建置之初,芝罘湾南岸建有多处茅寮、窝棚,大多为季节性流动人口,没有正式居民点,只有高、初、夏、于、姚和刁等姓氏的相对固定居户,主要从事垦荒种地和渔业捕捞。
  
  明朝后期,芝罘湾周围人口不断增多。有明初奇山守御千户所的设立及清初撤所后排生的,有明清两代9次皇诏播迁移民而来的,有人口自然流动来此定居等渠道和途径。到烟台开埠前30年(公元1830年,清道光十年),芝罘湾周边村庄已达19个。芝罘岛上还有西口、东口二村,二村分别于公元1668年(清康熙七年)和公元1686年(清康熙二十五年)建村,村民多以渔耕为主,近代也出过一些经商发迹的富户,例如西口村徐氏家族等。在芝罘湾南岸散落着奇山所(城内分东门、西门、南门、北门4村)和所城外的仓浦、西南、上夼、世和、所东庄、西南关、大海阳、中海阳、小海阳等9个村庄,这些村均为福山县奇山社范围。村民商、工、渔、农多种经营,农、渔、商和苦力为多,无法确指哪个是渔村。西岸有芝罘屯、通伸等村庄,西沙旺散居着外地逃荒而来的难民,属福山县芝罘社管辖范围。海湾中有崆峒岛村,建于公元1766年(清乾隆三十一年),村民以渔为生。综上19个村,没有其中哪个村能代表开埠前的烟台。
  
  芝罘湾港口的作用和地位
  
  芝罘湾海口古代就是中国北方沿海重要的通商口岸,海上交通发祥地之一。春秋时芝罘湾即为我国五大港口之一;秦至唐代,新罗商人、日本“遣唐使”、学问大僧大多由芝罘湾等沿海港口登陆,国内芝罘湾港口多为军事活动服务,是军队、军事物资的重要转运站;元朝定都北京后,海漕运输大兴,海漕以上海刘家港为起运港,以天津杨树码头为目的港,全程“凡一万三千三百五十里”,航线进入山东后,“荣城之石岛、俚岛,文登之威海,福山之芝罘,蓬莱之庙岛,为粮必经之路”,因芝罘岛是天然导航标志,很容易为航海者认识和利用。芝罘湾一般有婆婆口、崆峒岛、夹岛、老鸦港(养马岛)、龙王庙前(养马岛)等5个主要停泊点(元代航海者将养马岛划入芝罘湾范围),年经芝罘湾进出漕船千只以上,运粮100万石以上;明代,官方组织的海运频繁,“北望波涛浸远天,玹菟庚癸正堪怜,风微日暮帆樯集,不是当年采药船”的诗句,真实地反映了运输军粮的船只麋集芝罘湾的景况。经芝罘湾运输的既有军粮,亦有大规模的海外运输。例如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督海运粮四十九万石饷北京、辽东,后增七十万石”。再例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拨旧日行海水手船只,淮安运南米一十万石,山东运登、莱米石一十万石,俱至平壤交卸接济”;清代中期以后,随着海运业的发展,芝罘湾港口空前繁忙,其停泊点逐步由婆婆口、崆峒岛前和夹岛向风向顺、海面平静、停靠安全、码头开阔的南部转移,到清中后期,烟台港活动中心便固定地集中在西南河口一带。
  
  芝罘湾港口既是海上运输的中转站、对外交往的启至地,又是渔盐码头和商港。自春秋时,芝罘湾一带就有人将近海捕捞的渔货到岸上交易。后来,蓬莱、八角、牟平、文登等地渔民经常在芝罘湾码头卸渔货并交易。随着捕捞技术的进步和芝罘湾一带人口的增多、地位的突出,渔货上岸、交易量大增。到公元1810年(清嘉庆十四年),芝罘湾南岸码头成为胶东最大的渔货集散地。清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朝廷为鼓励沙船参与海漕运输,规定“八成装米,二成搭货,免其纳税以恤商”,刺激了港口贸易的发展。鸦片战争以后,广州、厦门、上海、宁波、福州五口被迫开埠通商,大量洋货涌入南方沿海,地处南北海上交通要塞的烟台,不可避免的受到冲击和影响,使烟台港口冲破狭小的“入口不过粮石,出口不过盐鱼”局面,扩大了港口贸易的货源品种。特别在《南京条约》(公元1842年)关于“洋货在一口纳税,准运天下”的规定下,参与海漕运输的沙船大量贩运并携带洋货,使抵烟台港口交易的货种集南北和海外之全,有棉布、糖、米、竹、笋、木耳、蘑菇、皮货、木材、大豆、花生、豆油、豆饼、粉丝和日用百货等多个品种,还有害民害国的鸦片。当时十分活跃的福建、广东、东北和上海、宁波、重庆等几大船帮以及当地奇山所的张、刘两姓船帮,成为烟台港口贸易的主体。
  
  公元1861年,登州的通商口岸有登州城口(蓬莱)改为烟台,其原因不仅在于芝罘海湾条件优越,更重要的是烟台港口的地位、港口贸易的盛兴和在国内外的影响。有资料显示,《天津条约》(公元1858年,包括《中俄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中英天津条约》和《中法天津条约》)签订之前,“烟台为南北之冲,渔船经过收泊较多于他处,故以此一口较盛”。公元1859年(清咸丰九年),在烟台港进口的洋货中,仅英美棉织品就多达2万包(100万匹),“烟台的港口贸易已表明它是一个重要之地,人们已经充分的知晓这一点”。
  
  烟台开埠后,借助口岸优势,其名声在国内外更大。外国传教士蜂拥而至,17个国家(含苏联)相继来设领事馆,高峰时“烟台街”上洋行逾百家,外国教会、团体建教堂几十座、学校十几处、医院数家;清廷涉外方面很多事项在烟台实施,包括丧权辱国的公元1876年(清光绪二年)中英滇案《烟台条约》、公元1895年(清光绪二十年)中日《马关条约》烟台换约生效等,充分证明了烟台在国际上的地位。
  
  从军事上,由于芝罘湾地处要津,是扼守京津的重要门户,且与朝鲜、日本隔海相望,因此芝罘湾自古以来就为山东北部沿海的军事要塞。姑且不列举明代奇山守御千户所的设置,清代东西炮台的建设等,就连外国侵略者也重视烟台港的军事作用,公元1860(清咸丰九年)法国侵略军就是把烟台作为桥头堡进攻天津、北京的。
  
  综上事实足以证明,开埠前的烟台,是一个在国内外已有名气的港口之地。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纪虹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