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早单位多数量大新职业增长迅速———
从11月初开始,企业人才招聘会、名企校园宣讲会以及各种招聘、用人的信息贴满各高校的布告栏。随着2006年冬季的到来,企业进校园招聘的温度正在迅速上升。记者在京城多家高校采访时了解到,今年的校园招聘较之以往体现出多种变化:时间早、高峰期提前,较往年提前了两周至三周;单位多、新职业增长迅速,并且用人需求旺盛;企业性质、地域分布出现明显变化,南部经济发达地区对人才的需求更明显。
现象篇
在北京大学的秋林报告厅内,一家用人单位的人事主管正在用各种手势调动现场气氛,伴随着一阵阵的喝彩和学生情绪的提升,这家全国行业内龙头企业的人事主管才开始该企业人才培养的政策宣讲和招聘信息。数百人的报告厅内早已是座无虚席,而门外该企业收简历的桌前也是人头攒动。
●特点一:时间早、高峰期提前
虽然规定企业进校园的开放日是11月20日,以往校园招聘的高峰在11月底,而今年企业进校园举办宣讲会时间早,高峰期在10月中旬出现,成为校园大招的突出特点。
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副主任李军凯介绍,国家规定企业进校园的开放日是11月20日,由此,以往北大校园招聘的高峰期集中在11月中旬。而今年企业以宣讲会等形式早在9月末、10月初就纷纷挺进校园,为招聘造势,在10月中旬就形成校园招聘的高峰,比往年整整提前了一个月。例如,深圳证监会在9月底就在北大召开了宣讲会,是历年宣讲会举办得最早的一次。
北京工商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杨林主任举例说,10月11日,安踏中国有限公司举办完宣讲会后,准备录用30个学生,只是学生觉得现在签协议太早,很多持观望状态。
不只公立高校,民办大学同样校园招聘时间在提前。由于进入民办大学招聘的企业普遍提供相对低层次、低职位的特点,因此,民办大学校园招聘一般设在大四下学期。而据北京城市学院常务副院长刘林介绍,今年企业联系校园招聘事宜时间明显提前。像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在今年10月份或11月初就已经与学校联系校园招聘。
●特点二:招聘企业构成多元化
外企独占名校招聘的风光不再,国家机关、地方机构蜂拥进名校大门;民办高校一改往日只受中小企业垂青的面貌,迎来了招聘企业多元化的新局面。
李军凯副主任说,原来北大校园招聘的重头戏是外企、合资企业,而今年国家机关部委、中直机关、各省市人事厅局、人才中心纷纷抢进校园,大有与外企抗衡之势。并且,地方用人单位联合招聘的形式正成为招聘新特点,吸引人们眼球。例如,沃尔玛、青岛啤酒、芒果网的“捆绑”招聘活动刚刚结束,浙江省人才中心、南京市人事局团购人才又大规模亮相。
并且,随着民办高校的社会认可度逐渐提高,进军民办校招聘的企业构成也出现变化。刘林介绍,过去到城市学院招聘人才的企业以高新企业为主,民营企业居多,而现在招聘企业构成朝多元化方向发展,一些企业看好职业院校学生动手能力强、就业期望值低的比较优势,越来越多地走进民办高校招聘人才。
北京培黎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余临解释,进入一流大学与民办大学的企业区别在于层次不同,提供的岗位群不一样。一流大学的招聘企业一般都是大中型企业,而在民办大学招聘的企业大多是中小型企业,不过,近年来这种现象也有变化。例如,联想集团的客户服务部曾要走了计算机专业的一个毕业班的学生。
●特点三:单位多、数量大、新职业增长迅速
招聘企业构成多元化,带来招聘企业数量多、招聘职位数量多、新职位增长迅速的新情况。尽管刚刚进入11月中下旬,北京大学已经迎来了近160家企业的校园宣讲活动。与以往咨询、IT、金融企业唱主角的情形不同的是,今年纺织、制造、电子、地产、轻工业企业数量明显增多。过去招聘企业多集中在大城市,而现在南方经济发达的非特大城市,如温州、东莞等出现大规模的人才需求。
李军凯副主任介绍,成长型企业人才需求旺盛,无论在规模还是数量上增长速度很快,这是人才地域配置向平衡化发展的表现,反映了社会、企业人才观的逐渐成熟。
杨林说,10月份,普华永道、宝洁、安永华明等公司就已走进北京工商大学进行校园宣讲,与往年比,不仅进校园时间提前,而且多家知名企业几乎同时进校园。这在往年也是很少见的。
科锐国际人力资源北京有限公司高级总监周丽虹指出,今年从总体趋势上来看,每个招聘单位的职位需求量很大。以某家咨询公司毕业生招聘计划为例,在北京将招聘500人,而在全国范围内计划招聘1500人左右,与往年相比,这个招聘数量是很惊人的。
探讨篇
●企业校园招聘还将持续增长
随着校园招聘时间提前、招聘单位构成多元化方向发展趋势的到来,校园招聘似乎正朝着一个高峰攀升,然而,网络招聘的盛行、学校对校园招聘的协调和控制,能让校园招聘的势力再扩军吗?
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是高校里招生就业部门最忙的季节,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副主任李军凯表示,进校园招聘的企业会越来越多。过去人才市场的情况是,企业希望招聘到的人才是熟手,拿来就用,不愿意花精力和时间去培养新人。而随着社会、企业人才观的成熟,企业会越来越重视培养人才,重视大学生的招聘,因此进行校园招聘的企业会越来越多。但是,在校园招聘与网络招聘互为补充的情况下,企业选择人才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并且更加注重与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合作。例如,神州数码与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合作创建的“职业规划训练营”,既给学生实用的职业规划指导,也是人才储备的一种形式,同时,起到雇主品牌建设的目的。从这个发展趋势上看,企业把培养招聘人才的功夫下在平时,是对集中校园招聘的分流,也可能会造成校园招聘企业的减少。
中央民族大学的兰义勇老师认为,校园招聘的时间和规模不会减弱。2003年“非典”后,国家出于安全方面考虑,鼓励网络招聘,取消特大规模的场地招聘,使得网络招聘盛行起来。尽管如此,校园招聘由于能让单位和学生面对面地交流,具有网络招聘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因此会继续受到欢迎。而在大学里举办的综合性招聘会,又没法满足企业灵活招聘的要求,因此,企业乐衷于举办单独的校园招聘会。
尽管对很多高校来说推行网络招聘是一个发展计划,但是由于建设不到位,还不能实现。杨林主任同样认为,运用传统招聘模式,进行面对面的招聘,目前仍然是很多企业和学生的首选,因此,校园招聘会越来越多。
周丽虹说,企业和学生互动是一个大趋势。学生现在为找工作而与企业进行的互动是不完整的,是一种短视的简单的行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学校对学生职业培训责任的出逃。如果学生明晰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有准备地发展自己,企业和学生的互动效率提高,企业招聘成功率也会提高,就会有更多的企业加入到校园招聘队伍中来。
●高校也在尽量减少招聘会对教学的影响
大学校园毕竟是个学习的地方,但是,随着企业进校园,很多学生把大四大部分或者全部时间投入到找工作上。那么,企业进校园到底是利是弊?
李军凯副主任认为,校园招聘为企业和学生提供了面对面的交流机会,搭建了互动平台,这种招聘形式是非直接接触的招聘形式所不能取代的。不过,由于校园招聘开始的时间越来越早,在校园里制造起就业的紧张空气,影响了学生的学业精力。校方在这方面将会有所控制和协调。学校与企业的配合上,要注重扬长避短,还是以神州数码与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合作创建的“职业规划训练营”为例,既给学生实用的职业规划指导,也是人才储备的一种形式,同时,起到雇主品牌建设的目的。只要给学生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更多的教育,帮助学生建立起职业规划的意识和能力,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求职上“扎堆”的现象,学生也较少受到企业校园招聘的负面影响。
兰义勇老师分析,企业进校园招聘一定利大于弊。因为高校培养人才的目的是将学生输送给社会,归根结底还是就业问题。校园招聘从企业角度讲是选人才,从学生角度讲是找工作,正好实现了供求平衡。而校园招聘影响学生学业的问题是不存在的,大学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知识经过四年的积淀,而不是几场校园招聘就能影响的。
周丽虹说,从校园招聘的总体上看,利处要占更大的成分。在国外,企业与学校互动是非常紧密的,国外大学不存在毕业生集中校园招聘的情况。国内现在集中的企业和校园的交流,有待于发展成常规化的、覆盖面更广阔的交流形式。各高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由于缺乏对学生紧迫需求的职业规划的教育,使得学生在进入就业领域前,没有养成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职业行为标准、职业风险意识,而是盲目地投简历,参加招聘会,造成人才市场的恶性竞争。因此,学校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教育,开设专门的教育课程和培训,随着企业和学生互动频繁,互动效率的提高,就能使校园招聘变得有序规范。
培黎职业学院常务副院长余临认为,企业进校园对学生就业是个好事情,但是确实冲击了学校正常的组织教学秩序。最近一次听课,一个原本有20多人的班级竟然只有八九个人在上课,没来上课的学生都去单位顶岗了。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是,学校应该调整教学计划,为学生找一份好工作服务。
●大学生就业问题还将持续2至3年
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副主任李军凯分析,影响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才的地域配置不平衡。大城市完善的基础设施、优越的社会环境、良好的发展空间,吸引着人才蜂拥而上,造成人才竞争激烈。而偏远地区、中小城镇,却因经济相对落后,人才短缺却又很难及时填补。
而大学生缺乏职业规划意识和能力是造成就业难的根本原因。很多学生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选择职业的盲目在一定程度上加紧了就业难的趋势。学生要尽早学习了解自我,探索职业,逐步培养职业规划意识,养成职业规划能力,在求职时就会减少盲目性,提高就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