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南宁市检察机关破获了一起关于房产测绘的重大商业贿赂案件,市内各城区的房管所所长几乎全部牵扯进来,拖他们“下水”的是一个姓张的年轻人。经调查发现,虽然张某只是个小人物,然而通过一个神通广大的“中间人”帮其结交各个受贿者,一个称得上庞大的腐败利益集团最终得以形成。(见《经济参考报》9月20日)
这个神通广大的“中间人”,实质上扮演的就是“权力掮客”的角色———利用固有的关系网,在行贿受贿者之间牵线搭桥,从中渔利。强大的社会关系网是其立身之本,而助人交易成功则为其生财之道。
据悉,在医药等行业,也存在着类似的“权力掮客”。有业内人士透露,普通人软磨硬泡几个月未必能找到门道,这些人只要一个电话,很多事就可以迅速“摆平”。
如果说商业贿赂是一颗毒瘤的话,那么,“权力掮客”便可称做这颗毒瘤滋生的催化剂。
其一,“权力掮客”扩展了商业贿赂的范围,将一个行贿者的能量放大了数倍甚至数十倍。以往行贿者受贿者之间直接进行权钱交易,可能只涉及几个人,而有了这些“权力掮客”的存在,交易会变得更加“灵活”和“方便”,甚至行贿人受贿人之间并不需见面,交易即可完成。
其二,降低了行贿受贿的风险成本,为行贿受贿开辟了一条相对封闭、但更加“可靠”的途径。以往有些商业贿赂现象是在相互间并不熟悉的人之间进行,风险较大。而通过“权力掮客”的“职业化”运作,当事人则可少了后顾之忧。
其三,“权力掮客”不仅熟悉各种行业内幕,而且在人际关系方面能量巨大。他们虽然是商业贿赂交易不可或缺的一环,但由于他们通常隐身幕后,加上消息灵通,因而往往很难被发觉。
毫无疑问,“权力掮客”是目前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甚至可以说,能否有效打击“权力掮客”,已成为治理商业贿赂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但从目前情况看,形势不容乐观。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相关法律法规的欠缺。那些并没有浮出水面但却为害甚大的“权力掮客”,正游离于法律的监管和惩罚之外。填补法律空白,惩治“权力掮客”,已成当务之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