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莱州频道 > 主图_聚焦

横跨4500公里 莱州医疗援藏之花盛放雪域高原

来源:大众网莱州频道   编辑:   2017-12-18 10:56:00   作者:

  编者按烟台与聂拉木,相距4596.3公里,几乎横跨了整个中国。仙境海岸与雪域高原血脉相连,心念相通!

  2016年6月25日,肩负着港城700万人民的重托,烟台市第八批援藏干部奔赴雪域高原。一年来,经过千辛万苦,烟台市组建了西藏自治区第一个县级组团式医疗援藏队。2017年5月20日,8名来自烟台莱州市的医疗专家正式在聂拉木县人民医院上岗。 

  世界屋脊乃人类禁区,行行重行行,道路阻且长,千难万险却抵挡不住,烟台医者的梦想扬帆。把思念的背影留给亲人故园,把健康的希望洒向雪域高原。蓝天与海水,在烟台医者的大医精诚下、在藏族同胞的康复笑容中早已浑然一色…… 

  即日起,烟台大众网联合烟台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推出“雪域天使·烟台医疗援藏风采录”栏目。我们将用平实的语言、真实的情感、详实的记录为大家展示烟台医疗卫生系统的白衣天使们在高原上的点点滴滴。他们是医者,更是“爱在烟台,难以离开”的忠诚实践者。

    8个人,不同的医院,不同的科室,他们因为共同的期待一起走入了这片雪域高原;8个月,不一样的患者,不一样的疾病,他们用自己高超的医术为这片土地带来了希望;4500多公里,藏族和汉族,医生和病人,他们因为爱成为了一家人......

  2017年5月17日,莱州市医疗系统选派的8名队员组成援藏医疗队从莱州出发,远赴4500多公里外的西藏聂拉木县开展为期8个月的组团式医疗援助工作。近8个月以来,这群白衣使者用坚强的意志战胜了高原反应,适应了艰苦的工作环境;用正确的定位,理清了工作思路;用苦干、实干的态度,展现了组团式医疗队的医疗品德;用无私的爱心,和当地干部职工一起战斗在医疗一线,获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初进藏区,环境艰苦困难重重

  离开妻女、父母,5月17日我们一行八人坐上了从青岛飞往拉萨的飞机。西藏是一个充满传奇与神话的地方,是一片供灵魂歇脚的地方,一个无数颗凡俗疲惫的心灵想要抵达的归宿。高耸的世界屋脊上那雄起的地貌和璀璨的蓝天白云,数不尽的神山、圣湖以及蜿蜒曲折的天路,巍峨的布达拉宫,还有那虔诚的宗教文化以及淳朴的民族风情。或许是对这片土地的向往,还有对事业的追求,亦或是骨子里的冒险精神,让我选择了这趟西藏之旅……

——王永峰,2017年05月18日记

莱州援藏医疗队赴藏欢送会现场,医疗队员与家人紧紧相拥

  5月17日,莱州市援藏医疗队赴藏欢送会现场,即将出发的医疗队员与家人紧紧相拥,相互宽慰,场面令人动容。随后,莱州援藏医疗队一行8人,正式踏上了赴藏医疗援助的新征程,本次行程的终点,便是聂拉木县。聂拉木县地处西南边陲、喜马拉雅山区,毗邻尼泊尔,平均海拔3987米,气候条件寒冷、昼夜温差大,紫外线照射强烈。在汉语中,聂拉木意为“地狱之路”。2015年4月尼泊尔发生8.1级大地震,严重波及到聂拉木县,对全县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聂拉木县人民医院几乎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楼房倒塌,设备受损,医护人员流失严重。现在医院正在重建,租借了一处宾馆作为临时医院使用。

灾后聂拉木县人民医院

  初进藏区,王永峰在日记里写道:“第二天早饭后,我们便踏上了去往聂拉木县的最后一段行程。沿着有“最美国道”之称的318国道一路疾驰。沿途风景秀丽,多姿多彩。一路行来,要经过几个海拔5000米左右的垭口,下车稍作休息,便感到脚步轻浮、呼吸急促,遂上车继续前行。经过10多小时的艰苦跋涉,车还没到县城,远远的就看见路的两边站满了欢迎我们的藏族群众。他们身穿传统服装,跳着‘谐庆舞’欢迎我们的到来。下车后,藏族老者为我们献上了洁白的哈达,并送上了祝福。”

队员去往聂拉木县时拍摄的途中风景

当地群众热烈欢迎医疗队员的到来

  5月18日,经过10个多小时的艰苦跋涉,医疗队终于到达了本次行程的目的地聂拉木县。队员们的到来受到了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然而,队员们心中的喜悦之情还没有褪去,新的困难便迎面而来。聂拉木地处青藏高原,队员们在到达后藏区后均出现头痛、心慌、胸闷、憋气、步行不稳等高原反应症状。加上时差原因,导致部分队员入睡困难、严重失眠,需要服用地西泮、阿普唑仑等药物才能入睡。

聂拉木县泥泞的街道

聂拉木县城俯瞰图

  “聂拉木县全年只有两个季节,‘冬季’和‘大约在冬季’。”采访中,孙立国打趣道。每年的5-8月份为聂拉木县雨季,县城道路泥泞不堪,狭窄的街道又被灾后重建的建筑材料、机械占据,上下班路上,医疗队员们在躲避泥泞的同时还要躲避施工车辆经过时飞溅起的泥水。10月份以后,下午温度已是零下,随着绿色植物的枯萎,空气更加稀薄,这对队员们体力是一种更大的挑战。“工作场所唯一取暖设备是仅有的一个800W的‘小太阳’,因电力负荷问题只能间断使用,每天擦完桌子、拖完地都会结一层薄冰。”孙立国说。

  在聂拉木县,有两样东西是十分宝贵,一是氧气,另外就是水。聂拉木县城没有制氧中心,每次都要到日喀则去罐装,来回耗时至少2天。由于聂拉木县没有自来水净化系统,生活用水是山上积雪融化后引入宿舍区后使用,水质特别浑浊,必须静置2-3天才能使用。加之受到重建施工影响,医疗队宿舍供水也于今年7月中旬彻底中断,在停水期间,队员们每天都要到宿舍楼下的供水处接水,再提到居住的五楼,爬楼过程中要时不时的停下歇息,洗澡更是成为了一种奢望。

  除了工作环境恶劣,队员们还要时刻防备当地不时发生的地震,以免造成损伤。今年的8月21日,尼泊尔再次发生3.9级地震,在聂拉木能感到轻微震感。“那几天我们和衣而睡,保持通讯畅通。同时我们还准备了逃生包,里面有饮用水、食品、充电宝、照明设备及御寒衣物。以备不时之需”孙立国说。

  克服困难,以藏为家服务当地群众

  一位藏族产妇,在产前检查时发现其不适合分娩,建议其至上级医院行剖宫产手术。某日清晨患者临产,来院就诊,宫口已开,此时已不具备转诊条件。全院全员共同讨论治疗方案并做好分工。队长孙立国作为总指挥,范培宏负责接生,葛瑞川、于新超、綦升薇负责孩子,宋宁宁负责检验,王永峰、谢振堂待命,随时准备抢救产妇。孩子娩出后,呼吸、心跳微弱,立即开始抢救。经过努力,最终将孩子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病情稳定后,向家属交代病情,决定把患儿转到定日县人民医院进一步诊治。孙立国队长带领葛瑞川、于新超、綦升薇一起护送孩子,途中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经过三个小时的颠簸,终于把患儿安全的送达定日县人民医院。

——王永峰,2017年07月13日记

  20多年来,烟台市曾多次派专家对聂拉木进行医疗援助,对当地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进藏以来,医疗队成员以做“聂拉木人”、干“聂拉木事”为己任,致力于聂拉木县卫生事业发展,为当地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牢固树立起"真情援藏、真正融入、真心服务、真实干事"的援藏观,以良好的状态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各项工作中。

内科医生王永峰坐诊

外科医生谢振堂坐诊

  “我们刚来聂拉木的时候,不少当地群众都点名要求让援藏医生帮他们看病。到后来,有时候我们走在路上,不少开车的当地群众都会邀请我们上车,捎我们一程。平日里碰见当地的学生,他们都会很热情的和我们打招呼,还跟我们合影。”内科医生王永峰告诉记者,“几个月前我曾经救治过一位患有肺源性心脏病的85岁藏族老奶奶,她长期卧床病情比较严重,当地医院不敢轻易收治,我们来了之后,她女儿带她来找我们看病,经过检查后我们将她收治入院,并结合现有医疗条件进行治疗。老奶奶的家属每次来拿药都会拉着我们的手连声道谢,我们得知她的病情有了很大的好转,现在可以下床并能进行短距离的行走后,心里就特别的满足。”

妇产科医生范培宏正在为患者检查身体

儿科医生葛瑞川正在坐诊

手术室护士于新超正在协助抢救新生儿

  舍下对家乡的挂念,硬顶着头痛、胸闷等一系列高原反应坚持开展工作,妇产科医生范培宏将自己的心血都倾注给了聂拉木县这个远离家乡的地方。“记得有一位藏族产妇进行产前检查时发现胎位不正,由于医院条件有限不能进行手术,转院的话路途遥远怕出问题,只好留院观察。第二天一早我正要去食堂吃饭的时候接到医院打来的紧急电话,说是发现胎儿胎心异常必须进行接生。挂了电话赶紧拉着儿科的葛瑞川大夫向医院跑去,一路上坡呼吸愈发沉重,幸好及时抵达医院为产妇进行手术,最后产妇成功分娩,孩子经过治疗也十分健康。之后随访这位产妇时,她十分激动,拉着我的手一直说感谢的话。”范培宏告诉记者,有些在医院分娩过的产妇,在身体康复后还会带着孩子回到医院,和她分享孩子成长中的一些趣事。“我们在上下班路上会经常遇到曾经找我们看病的藏民向我们吐舌头,起初还很纳闷,到后来了解到这是当地特有的一种表达敬意的一种风俗后,我们援藏队员都感到非常荣幸,同时也感觉肩上的担子更加重了,生怕辜负了当地群众的希望。”

外科医生谢振堂冒着被辐射的危险在X光机下进行前臂取异物手术,因没有照明,同事用手机为其照亮手术视野。

  在进藏工作的近8个月的时间中,医疗队员们克服重重困难,竭尽全力帮助每位急需救治的当地群众。“现在走在聂拉木的街头,我们经常被当地群众认出。‘医生,我明天可以找你去看病吗?’,这已经成为藏族同胞和我们打招呼的独特方式。”孙立国说,“为了援藏,大家都放弃了很多,也付出了很多。外科医生谢振堂冒着被辐射的危险,在X光机下为患者进行前臂取异物手术,因为没有照明,同事在现场用手机为其照亮手术视野。手术室护士于新超,本定于今年7月举行婚礼,接到医院的援藏通知后,和妻子商量商量决定将婚期推迟到年底。还有儿科医生葛瑞川,来藏时女儿刚出生三个月,等他再次踏入家门的时候,孩子估计都会走了。”

  手把手带教,打造“撤不走的医疗队”

  我们一行八人,涉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检验、麻醉、放射及手术室护士等相关科室,组成了全国首支县级组团式援藏医疗队。为聂拉木县人民医院构建起了相对完整的医疗服务框架。当地卫生局从各乡卫生院及县医院抽调16名当地医护工作者,通过“一带一、一带多”的形式进行培训。经过几天的适应,我们很快投入工作之中。积极熟悉医院情况,完善补充药品目录,开展技术帮带工作,强化医疗制度,规范医疗行为。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提高当地医务人员的服务水平,做到“小病不出县”,为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王永峰,2017年06月04日记

  工作几日后,队员们逐渐适应了当地环境,开始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医疗工作当中。毕竟医疗队本次援藏时间仅有8个月,最终还是要离开,如何将“输血”变“造血”,为当地留下一支“撤不走”医疗队,成为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队员们积极熟悉医院情况,开展技术帮带工作。从强化医疗制度,规范医疗行为做起,向当地相关人员授课,讲解医疗核心制度的内容和意义。在临床实践中,带领当地医护人员建立并严格落实三级查房、病例讨论、医疗查对、病历书写等多项医疗核心制度,把规范的诊疗制度和先进的专业技术耐心细致、手把手地传授给当地医护人员。

医院中的临时药房

医院中的临时检验科

队长孙立国为学员进行阅片培训

内科医生王永峰进行全院业务讲座

  同时,在第八批援藏干部及当地卫计委牵头下,医疗队通过认真筛选,确定了16名县乡卫生工作人员跟班学习,组建了“一加一”及“一加多”工作互助模式,结合日常诊疗,培训常见病多发病的相关临床诊疗知识及注意要点,并结合个案病例进行多学科综合分析与融教。

内科医生王永峰带领当地医生进行查房

手术室护士于新超进行业务讲座

外科医生谢振堂为本科室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妇产科医生范培宏为本科室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据孙立国介绍,近8个月来,援藏医疗队已接待门诊患者2835人次,住院患者80人次。门诊患者较去年同期增长60%,住院患者较去年增长63%。继续加强医疗培训计划,开展相关培训工作,开展全院职工培训30例次,涉及医院相关制度、临床相关知识及临床基本技能等;切实提高了全院职工对医院医疗制度的认识及执行力,提高了医疗临床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认识、诊断及治疗能力。规范了临床查房的形式及内容,强化了临床对疑难、危重病例的认识及主动讨论的积极性,提高了对疑难、危重病人的诊断及治疗能力。进一步加强院感管理,强化医疗废物分类管理。全体医疗队员实行24小时听班制,在确保日常诊疗、带教任务的前提下,不论节假日还是午间、夜间,保证随叫随到。完成危重病人抢救17人次。进行健康查体300余人次(包括肝包虫病筛查、干部群众查体、小学生、幼儿查体),征兵查体20余人次。同时,手术室建设在医疗队参与下开展顺利,于10月22日成功举行聂拉木县卫生服务中心手术室启动仪式,并于当日在手术室内开展接生处理妊娠期高血压、胎盘早剥1例,为今后陆续开展手术提供了硬件保证。在重阳节来临之际,医疗队全体医疗队员放弃休假,主动组织到当地养老院进行送生活用品的慰问活动及送医、送药的义诊活动。

麻醉科医师綦升薇为医师、护士讲解无菌操作

检验科医师宋宁宁(妇幼)为本科室人员进行操作演练

  医疗队员在承担医疗本职工作的同时,还承担着相关职能工作。“组团式”援藏工作实施以来,当地医院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各项工作逐渐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医疗队因地制宜,帮助当地医院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工作标准、规范执业行为,进一步优化了医疗服务流程、提高了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带领当地医护人员建立、完善各项医疗制度约60项,完善了药品目录。各成员根据自己本专业及当地院实际情况,制定以“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基础的带教培训制度及培训计划。进行各种培训100余次,采取临床带教、面授讲课、口头提问、技术考核等形式,对医师进行培训。对疑难、危重病例,开展全院讨论,并记录讨论经过,评价讨论质量,并对后期治疗进行追踪,对抢救措施进行详尽分析,以不断提高医疗业务水平。强化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改善医疗服务,切实提高了当地医务人员的临床实践能力,使聂拉木县群众可在家门口享受内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得到了更多实惠和更大便利,实现了“小病不出县”的医疗目标。

  藏汉一家,援藏医疗工作获当地肯定

医疗队被聂拉木县县委、县政府授予“2017年聂拉木县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援藏期间,援藏医疗队的各方面工作得到了当地政府及群众的认可,医疗队被聂拉木县县委、县政府授予“2017年聂拉木县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回顾近8个月的医疗援藏生活,孙立国感受颇深,他表示,组团式医疗作为新的医疗援藏方式,能够加强受援医院专科建设和医疗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使援藏成效惠及当地群众,是促进西藏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有效方式。采访中谈及大家的辛苦付出时,孙立国一度哽咽,他说:“条件虽然艰苦,但大家都在拼尽全力的去付出,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困难。当我们看到患者痊愈后脸上露出的笑容时,听到他们对我们说一声谢谢时,心里觉得这一切的付出都值了!作为医护工作者,我们感到十分的骄傲!在接下来的援助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为聂拉木医疗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队员感言:】

  情系高原、不辱使命;无私奉献、造福同胞。援藏是一种选择,更是一份责任;是一次历练,更是一生的财富,人生因援藏而精彩。——孙立国

  从东海之滨的烟台莱州,到皑皑雪山下的聂拉木,五千公里的距离没有阻挡我们的热情。8个月的援藏,真情诠释了什么叫汉藏一家亲,我们也收获永恒的友谊。同时磨练己身,再攀高峰。 ——王永峰

  虽然聂拉木不是我的故乡,但这个地方会让我永生难忘。每每回忆发生在这的点点滴滴,都是人生道路上不可磨灭的回响。——葛瑞川

  高原见证真情,奉献诠释大爱。援藏经历尤如一朵盛开的格桑花,镌刻在我记忆的深处,永远点亮着我生命的旅程。——范培宏

  援藏的经历,净化了我的灵魂,磨练了我的意志,充实了我的人生。选择援藏,一生无悔。——宋宁宁

  砥砺人生,磨练意志;增长阅历,收获深情。——于新超

  在雪域高原上奉献智慧,在援藏磨砺中升华人生。——谢振堂

    扎根高原,磨砺人生,真情援藏,一展风采。——綦升薇

                                                                                                  

                                                                                               大众网记者 田丰恺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史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