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莱州9月14日讯 (通讯员 原云涛 记者 田丰恺) 笔直平坦的村西巷街道、繁盛茂密的梧桐林荫、依坡而上的樱桃园、相映成辉的标准化猪舍……日前,记者深入莱州市驿道镇费现村时,看到这一幅幅产业扶贫的精彩画卷,也感受到了干群一心精准扶贫的力量。
费现村,位于驿道镇东北部,全村人口462户1327人,其中贫困户21户37人,耕地面积2800亩,其中果园500亩。该村多是丘陵薄地,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配套较难,是莱州市畜牧兽医局包村帮扶贫困村。自畜牧兽医局派驻第一书记驻村以来,始终坚持把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作为脱贫攻坚的突破口,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让老百姓逐步摆脱贫困,走上致富之路。
筑好平坦路 疏通“致富渠”
“要想富,先修路”。很多地方走向富裕道路,都是从修路开始的。在费现村,路的好坏同样影响着经济和村庄的发展。
“这几年村里变化真的很大,以前不仅产业没有,房前屋后都是泥巴路,之前为了盼修路,还有村民特意将自家大梧桐树都杀了,现在新栽的梧桐树都‘6岁’了,终于盼来了,太好了。”望着已经硬化130米的道路,几位村民围着畜牧兽医局驻村“第一书记”王洪贤聊得正酣。
“我们的道路还要继续修,不仅让水泥路串联起村与村、户与户的距离,还要努力完善道路安全设施,只有强基础,才能兴产业,大家的生活才会越过越有盼头。”市畜牧兽医局驻村第一书记王洪贤与村民们不断交谈着。
据了解,莱州市畜牧兽医局党组高度重视包村帮扶和扶贫攻坚工作,多次进行现场调研,认真制定帮扶计划,不仅投入15万元资金硬化道路,还建成了350米长的输水灌溉工程,有效解决了饮水安全、农田灌溉,并对村庄21个贫困户开展了“一对一帮扶”。同时,以农村产业改革为突破口,大胆实践探索,创新推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扶贫方式,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自我“造血”能力。
依托土地流转 打造种植+养殖示范基地
在村北的田地里,一排排樱桃树上新嫩的枝芽风中嗦嗦作响,而在它不远处是则是一片标准化的牧业公司。
“我们的樱桃是从国外引进的‘俄罗斯8号’,是一个新品种,市场上很少,眼下种了200亩,计划明年扩种500亩,3年后达到1000亩。”王洪贤告诉记者,这个品种的樱桃个大、口感好、耐储存,肯定能畅销市场。而且,后期村里还将采取大棚种植,并采用“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和老百姓合作,在樱桃挂果成熟后由烟台格林中科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统一销售,共同致富。
扶贫开发工作中,如果只依靠专项扶贫,很难从根本上改变贫困状况。能不能抱团发展,集合更多的产业项目?莱州市畜牧兽医局提出这样的思路,并根据自身优势,协助村里完成800亩地土地流转,引进了A股上市企业、专业从事高档猪料研发、生产和营销的海大公司,投资2.1亿元建设“莱州知猪人牧业有限公司生猪养殖场”项目,推行粪池堆积发酵还田和粪水分级沉淀处理,变养殖粪污为樱桃的“养分”,实现种养结合的扶贫产业体系。
据了解,目前一期已投入使用,年产仔猪25万头,村集体收入和群众收入节节攀升,直接带动300户群众增收,人均增收1400元/年。二期预计10月开工,2019年5月完工。
“对于大型养殖场而言,环保设施的成本非常高。而与种植业相结合,不仅能很好地缓解粪污处理的压力,还能促进农户增收和樱桃品质提升。”王洪贤表示,抱团闯市场,既能增强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也能让扶贫经营主体多元化,通过培育发展种养结合、果畜结合的畜禽养殖模式,实现产业循环生态养殖、零污染排放和可持续发展。
以种植业推动养殖业,以养殖业带动种植业,发展农牧循环经济,实现共同发展,莱州市畜牧兽医局种养的有机结合开辟了一条贫困村脱贫致富,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