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

文化食粮深“种”到基层 奏响农民幸福交响曲

来源:大众日报   编辑:   2014-08-05 14:38:00   作者:

  △广场舞表演

  △广场舞表演

  △广场舞表演

  □郑书伟 杜晓妮
  
  昆嵛湖畔放歌声
  8月1日凌晨,牟平区龙泉镇埠前村村委办公室的灯依然亮着,妇女主任杨爱波带着村里的20个姐妹正为即将到来的第二届农民文化艺术季排练,说起准备的四个节目,他们原创的三句半《群众路线是个宝》让其颇感自豪。
  “群众工作很平凡,群众路线系民心,要问你有啥体会,做贡献!群众利益无小事,串门入户议大事,只要为民办实事,快乐事!”在久久企盼中,埠前村队带着自己的原创作品走上了属于老百姓自己的大舞台,对群众工作最有发言权的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抒发感言。
  8月1日,龙泉镇第二届农民文化艺术季启动仪式暨广场舞大赛在风景如画的昆嵛湖畔如期举行,正如牟平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媛所说,“本届农民文化艺术季的开幕,是龙泉人民的一件大事,也是全区人民生活中的一件喜事,既是龙泉文化成果的集中展示和检阅,也是打造龙泉文化品牌的再次动员和部署。”
  整个会场喜气洋洋,上到古稀老人,下到不悔年华的少女,往日的村民卸下一脸疲惫和满身尘土,换上新装展新颜,扭出自己的喜悦与欢腾。今年72岁的吕文卿是16支文艺演出队里年龄最大的舞蹈队员,“每天晚上我都要把其他队员喊出来,能和大家一起跳跳舞别提多高兴了,我这身子骨是越跳越硬朗。”这位来自潘各庄村的老人聊起自己的“舞蹈生涯”格外兴奋。
  龙泉第二届农民文化艺术季将历时6个月,采用广场舞表演、乡村文艺汇演、高端论坛、瓜果采摘、摄影采风、钓鱼大赛等形式,集中展现生态小镇和谐的生活氛围和浓厚的文化艺术。在龙泉镇党委书记姜振超看来,“承办好本届农民文化艺术季,是龙泉百姓赋予我们的光荣任务。为农民开展文化艺术展示与交流,搭建了宽广舞台,对壮大农民文艺队伍,促进农村文化蓬勃发展及乡村精神文明建设,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文化播种在基层
  龙泉镇孔庄的孔宪政当了28年的村支书,对村里的变化可谓如数家珍。28年前,孔庄还是个三面环山的破旧村庄,脏乱不堪,村民赌博成瘾。如今,小村庄化身小社区,告别四大堆,有了娱乐广场和路灯,文明之风盛行。“我已经成为历史的见证人了,”孔宪政谈起孔庄便是满脸的喜悦。
  近年来,龙泉镇始终把群众文化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特别注重结合乡村文明行动、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新农村新生活宣传活动等重点工作。据龙泉镇八甲村村支书贺长杰介绍,如今村里的娱乐项目越来越多,健身器材、篮球场、乒乓球台、农家书屋等丰富了老百姓的业余生活,“乡村旅游富了老百姓的口袋,乡村文化充  实了老百姓的脑袋。”
  播下文化的种子只是开始,为农民搭建艺术展示与交流的平台,壮大农民艺术队伍,促进农村文化蓬勃发展才是为民服务之根本,而这也正是农民文化艺术季创办的初衷。人居环境是形体,精神文明是灵魂。据龙泉镇镇长吕孝良介绍,2014年上半年,龙泉镇党委、政府继续强力推进“文化惠民”政策,健全文化基础设施,共改建文体健身广场2个、文化大院1个;农村图书总量达到8万多册;新增文化墙、文化刊板等250个;为百姓量身定做剧本、编写歌曲、快板等,在全镇组织文艺演出30多场次,进一步完善龙泉文化建设架构。
  “有梦想谁都了不起”,在龙泉,老百姓不仅有梦想,也拥有了私人定制的“梦想舞台”。“我都这个岁数了,从没想过也能站到台上和大家一起跳舞。我们农民也可以扬眉吐气了,舒心日子咱就扭着过。”吕文卿告诉笔者。而文化惠民的深入,龙泉镇的基层工作人员功不可没,“攀比”成了大家新的工作作风,“我们现在的工作都要比着做。不管节假日还是恶劣天气,镇政府总有人帮我们排忧解难,人家都能做那么好,我们也不能落后。”贺长杰说。
  六送工程暖民心
  “我们村不光唱戏、跳舞有地儿去了,镇里还给订了报纸,办了培训班,送了种子,还给我们做体检……”刚刚表演完广场舞《中国范》的埠前村村民赵喜华兴奋地告诉笔者,“我们龙泉农民的幸福指数都是高高的!”赵喜华所说的订报纸、办培训等惠民服务,指的就是龙泉镇一项深受百姓欢迎的民生工程——“六送工程”。
  本着为百姓办实事的思想,龙泉镇给全镇百姓送去了服务,温暖了民心。今年上半年,龙泉镇党委、政府为群众送去了科技——半年来先后举办3次专题培训班,受训人员达到1500人次;送去了知识——出资67.8万元,为全镇百姓订阅了《农业知识》、《致富快报》等报纸刊物;送去了健康——组织当地知名医院的医学专家,深入全镇52个村为群众免费体检,赠送医疗保健知识手册和常用药品;送去了温暖——出资2万元,为老党员和困难群众送去慰问金、米面油等,并建立帮扶档案,形成长期帮扶制度,同时开展“夕阳红”工程,对全镇239名9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夕阳红补贴,为60岁以上老人每年免费体检一次。
  送科技、送文化、送知识……一系列的便民惠民举措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我家有7亩樱桃园,往年一年能收入6、7万元,今年这7亩樱桃赚了13万,说起来,真得感谢镇里给订的《农业知识》。”龙泉镇东店子村村民耿顺生说,“从前管理果园都是靠土方法,按照书上的办法管理之后,增产增收特别明显。”
  和耿顺生一样,龙泉镇不少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种植苹果、樱桃等经济作物。“和城市相比,农民的文化生活比较单调,接触的科学技术也少,但是他们对文化科学的渴求是非常迫切的,把刊物送到老百姓手上,把技术交到老百姓手里,是提高农民增收致富的直接有效途径。”姜振超说。
  惠民服务谁来送?龙泉镇在实践基础上形成了一套“四级联保”工作机制,镇两委成员包机关干部、机关干部包村两委成员、村两委成员包党员和村民代表,党员和村民代表包组包户,形成“四包”。这些基层党员干部不仅担负着“六送”到村民手中的职责,村民有什么问题,也是向他们反映。目前,已收集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建议120条,帮钱帮物共计8800元,解决实际困难80个。

初审编辑:张利然
责任编辑:容德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