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三成孩子上下学由家长车接送 有没有必要?

来源:齐鲁晚报   编辑:   2012-09-04 08:18:00

第五媒体 第一时间 彩信发送 每天两期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QLWB10086轻松定制
每月资
费三元

   
  9月3日,烟台市普通高中学生开学,同时,在芝罘区又掀起了一条条“送子车”堵车长龙的景象。孩子上学车接车送,有没有必要呢?

    61人的班里有19人由父母开车接送

  究竟有多少孩子乘坐家长的车上下学呢?近日,记者在芝罘区两所中小学做了调查问卷。

  在一小学44名学生的班级里,有14人车接车送,15名学生走路上下学,7名学生包车上学,7名学生混合方式上学,只有1名学生乘坐公交车。

  在一所初中61人的班级里,父母开车接送的有19人,走路的学生有20人,乘坐公交的10人,包车上学的有5人,多种方式混合上学的有7人。

  在两份调查问卷中,由家长接送上下学的学生占全部学生的30%,乘坐公交车的学生却只占很小的一部分。
    等孩子放学的家长都成了牌友

  8月31日下午5点在一中南校门口,家长王先生已经把车开到了学校附近。王先生说,女儿初一时他下午5点到学校,可以停在学校正前方,初二了要往东推20多米,如今车越来越多,又多排了50米。

  女儿上初中了,王先生让女儿和同小区的孩子结伴坐公交上学。“人家孩子从小挤公交很容易就挤上了,女儿从小没经验挤不上,后来坐的另一路远点的车,多走了半个小时才回家。开车接送孩子上学已经7年了,再坚持5年吧!”王先生说。

  学生上学的日子里,每天下午一中南校门口都会有一堆打扑克的市民。他们自带马扎、扑克,放学铃声一响就各自散去,都是来接孩子的家长,时间久了就成了牌友。
    年纪大些的孩子可鼓励结伴上下学

  采访中不少家长感慨,要是有校车就好了,安全有保障,接送孩子的家长也就解放了。而一位教育界人士说,在城市里设置校车比较困难,城市交通主要依靠公交系统,如果配置了校车,对于分散的学生生源来说,校车路线能否不压车都无法保证。

  对于孩子上学应不应该车接车送,鲁东大学教育学博士王丹认为,孩子上下学的交通问题是症结所在,要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家庭状况等。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应循序渐进,从培养孩子独立性来说,年纪大些的孩子可以鼓励结伴上下学,但要注意结“好伴”。

    □相关链接: 不一样的年代 不一样的上学路

  一位60后家长介绍,当年他和同学们都是步行上学,没有一个耽搁上课的,和伙伴们在一起很快乐。一位70后家长的上学回忆是“大金鹿”,从最初的溜脚蹬子到后来一条腿从杠下骑车,再到坐到车座上,骑车方式的转变是他成长的见证。一位80后说,她上小学时喜欢走一条山路,山上的一条蛇皮,泉眼里的小青蛙,甚至于四季里的花草都是童年的乐趣所在。初中时就骑自行车上学了,就算是冬天冰天雪地的马路,也没有任何关于吃苦遭罪的记忆。如今00后的孩子们,虽然物质条件好了,但快乐似乎少了。

  天下的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只是爱的方式不一样。其实,高档轿车并不能代替孩子的亲身感受,童年的成长需要孩子们留下自己的足迹,我们应该相信,孩子自己也能走得远、走得稳、走得好。 刘清源

王郝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