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成长 让孩子“动静皆宜”
来源:大众网烟台频道 编辑: 2018-11-19 16:45:00
儿童精神科专家于德祥在与小患者谈心
大众网烟台11月19日讯 (通讯员 丛冰 记者 姚辉) 活泼好动、富有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健康儿童的重要标志之一。然而孩子过于“调皮捣蛋”,也会让父母大伤脑筋。一年级学生康康(化名)的父母最近就很郁闷,刚刚开学一个周,家长就被“请”到了学校。
原来康康上课根本坐不住,不是扯前面女生的小辫子,就是把铅笔盒弄得“哗啦啦”响,甚至在教室里跑来跑去打断老师讲课。“太调皮了,怎么劝阻批评都不听。”老师的讲述令康康父母大为恼火,回到家就给了康康一顿“胖揍”。挨过打的康康只“嗷嗷”哭了几声,就又折腾开了,一会儿拆玩具车,一会伸手去鱼缸里拨弄金鱼,一刻也不闲着。
康康妈妈介绍,康康从上幼儿园开始就特别“调皮捣蛋”,为此没少挨打,但让父母头疼的是,不管挨多少揍,康康一点儿都没改,总是“记吃不记打”。无奈之下,妈妈带着康康来到烟台市心理康复医院进行咨询,儿童精神科专家于德祥在为康康做了一系列测试后,诊断康康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也就是俗称的“多动症”。
多动症,堪称儿童精神障碍“第一症”
据于德祥介绍,儿童多动症是儿童精神科最常见的一种病症,堪称儿童精神障碍“第一症”,发病率在2%—15%之间,且男孩发病率明显高于女孩,男女之比约为3-9:1,绝大多数为7—12岁学龄儿童。“从概率上讲,相当于中小学校每个班级至少有1—3名多动症孩子。”
遗憾的是,许多老师和家长对多动症认识不足,遇到孩子多动往往武断地认为孩子在“调皮捣蛋”,从而采取训斥、惩罚等方式,将“疾病”当成“毛病”来改,结果往往是孩子挨了揍,“毛病”依然在,家长错误地抱怨孩子“屡教不改”,而孩子也白受了不少皮肉之苦。
儿童多动症,也就是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是一种发生于儿童时期,表现为同其年龄不相称的,明显的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冲动任性和情绪不稳及学习困难为特征的行为障碍性疾病。
“孩子多动,不是孩子想动,而是因为他们大脑中的某种化学递质发生了改变,才会出现这些表现。”于德祥说,虽然儿童多动症的发病机理尚不明确,但多年的研究表明,儿童多动症并非单纯的心理疾病,还与大脑额叶功能低下有关。如果说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那额叶则是“司令部”里的“总司令”,多动症儿童往往由于大脑前额叶功能发育相对滞后,所以才不能控制自己。于德祥举例说,患有多动症的儿童,一般在婴儿时期就特别爱哭闹,稍大一些后就不听大人指令,吃饭要追着喂,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而且常常破坏纪律。“患多动症的孩子往往特别‘外漏神’,影响了学习,老师找家长谈话时才引起家长重视,而这个时候孩子的学习成绩已经很差了。”
儿童多动,关注神经系统的“软体征”
儿童多动症患者主要表现为注意缺陷、多动和冲动,易受外界干扰,注意力极容易分散。“像上课交头接耳随便讲话、摇椅转身、离位走动等小动作不断,都是多动症儿童常见的症状。症状轻的对自己喜欢的活动,如看电视、听故事等尚能集中注意力,重者对任何活动都无法集中精神。”于德祥介绍,多动症儿童多冲动任性,学习困难,虽然智力正常,但无法将注意力关注在学习上,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低下。还有部分多动症儿童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表现为阅读错误(如跳行、漏字、漏行)、左右分辨障碍(如将“6”认成“9”,将“b”认成“d”)等。
相关研究显示,多动症儿童常伴有各种各样的行为问题或品行障碍,如说谎、逃学、偷窃、惹事生非、打架斗殴等。因而,儿童多动症必须引起家庭和社会的重视和关注。“如果孩子调皮好动,千万不要粗暴地予以训斥和惩罚,应该联系专业机构,通过一些专业测试进行诊断。一些测试体现出来的神经系统‘软体征’,在大约50%的多动症儿童身上都有类似反应。”于德祥举了一个例子,“快速翻手运动,多动症儿童多出现快速转腕时动作笨拙;还有像闭目难立、扣纽扣困难等表现。”据悉,约有一半的多动症儿童其症状会持续到成人阶段,甚至相伴终生。
文静过了头,也会是多动症
“多动症儿童并非都多动;文静过了头,也会是多动症。”据美国多动症研究学者阐述,现在多动症已经不是好动孩子的“专利”了,有些文静的孩子也有可能患有多动症。
叶子(化名)上小学一年级了,妈妈发现她在家做作业、复习功课时,总是心不在焉的,周围稍有一点儿动静都会让她分心,每次做作业都得爸爸妈妈花时间、费精力地看着才能完成,而且作业也总是错误百出。妈妈跟班主任交流后得知,叶子在校上课时,虽然很守纪律,似乎也很认真地在听课,但回答问题时却总是答非所问,不知所云,而且一堂课经常上到一半时,就开始走神了。
“这也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表现。”于德祥介绍说,多动症患儿不一定都多动。
实际上,除了多动和冲动外,多动症另一主要表现为注意力缺陷。这一类型的孩子平时并不表现为多动,而是与同龄儿童相比明显注意力难以集中,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暂且注意力易分散,很容易因为外界环境的动静而分心。这类患儿自我调节能力很差,不管给他安排什么任务都难以完成。“一般来说,冲动型和混合型的多动症比较容易发现,而注意力缺陷亚型孩子则因为看上去较为‘文静’而常常被家长忽视。特别是女孩子,许多人认为女孩子文静是正常的,因此更难以及时发现。”
防患未然,还孩子健康童年
于德祥介绍说,要避免产前、围生期和出生后等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避免父母关系不和、教养方式不当等家庭和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为儿童提供一个健康的成长和生活环境。一般来说,对于症状较轻的多动症患儿,如能早期发现并通过加强教育、改善家庭生活环境等措施,可以不用治疗即能痊愈。但症状较重的多动症患儿则必须及时进行专业治疗,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否则,极有可能延误病情发展为成人多动症,甚至其他精神疾患,给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更大的不良影响。
除药物治疗外,心理治疗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家长、老师和专业医生要互相配合,采取积极正确的态度,对患儿进行合理教育、辅导和管理。”于德祥进一步解释,“对多动症患儿要做到不歧视厌弃,也不溺爱放纵;不过于苛求或限制患儿的活动,更不过分责骂和体罚。要多引导、启发和培养孩子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多安排其参加一些有益的体育运动和文艺活动。对孩子的适宜行为,要及时给予鼓励、支持和强化;而对于不适宜行为,则采取漠视或合理惩戒的方式。”以此,让患儿在科学合理、充满爱与关怀的环境中愉快接受治疗,战胜疾病,回归健康。
责任编辑:石语轩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