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从50度拖到600度 孩子近视问题不能拖
来源:大众网烟台频道 编辑: 2017-02-06 18:53:00
小峰(化名)今年8岁,2年前查出有50度近视。“当时我们认为才50度近视,应该没什么关系,也就不太在意,这两年也没再带他去检查。”小峰的妈妈说。此后,小峰开始出现眯眼、斜眼视物等情况,看电视也越看越近了。小峰的妈妈这才意识到,孩子的视力问题加重了,赶紧带着孩子到烟台爱尔眼科医院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小峰的近视居然高达600度,属于高度近视。这一结果大大出乎家长的意料。
当康烨院长建议给孩子配镜时,小峰的家长都很抗拒。他们不能接受孩子的近视度数竟然这么高了,在小峰试戴眼镜时一直问小峰戴眼镜会不会晕,尽管小峰表示试戴很舒适,他们仍不放心。“类似这样的情况很常见。”康烨院长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只是父母的爱心有时用错了方向。“在近视这个问题上,家长应该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像小峰这种情况,配镜能有效解决孩子的视力问题,防止因为视力问题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近视科普知识
1.近视的概念及分类
近视是指眼在调节静止状态下,平行光线经过眼的折射后所聚成的焦点位于视网膜之前,看远物象时视物模糊不清。
300度以下的近视为轻度近视,300-600度为中度近视,600度以上为高度近视。
近视的分类与特点:
(1)病理性近视发病年龄早,近视度数高,近视呈进行性发展,视力矫正不良,易发现并发症(视网膜脱落等),遗传因素明显。
(2)生理性近视发病年龄偏晚,一般为中、低度,成年后屈光度数稳定发展,视力矫正可正常,一般不会出现并发症,遗传因素不明显。
(3)调节性近视即假性近视,近视度低,注意用眼,视力可恢复正常。
2.近视的原因
遗传因素:
据统计,如果以视力正常者的孩子患近视的人数为基准,父母之一近视的近视患者数为其的3.8倍。而且,中高度近视眼的遗传是其的2.6 倍;双亲都近视的近视遗传倾向更明显。所以,如果父母都是近视眼,就需要特别留意孩子的用眼习惯、学习环境和饮食搭配,以尽量延迟孩子患上近视眼的年龄。
饮食不当:
1. 吃甜食过多,增加近视发病率;
2. 吃得过精或者偏食、挑食,引发视力减退;
3 .吃硬质食物过少,导致青少年近视增加。
用眼不当:
1.读写姿势不正确,用眼距离过近;时常躺着或坐车看书等;
2.环境光线不良,课桌椅高矮不合适;
3.长时间凝视电视、电脑、手机。
户外活动不足:
城市生活环境的限制,住房密集,学业负担加重,现在小孩普遍户外活动不足。养成每天运动的好习惯,不仅可以缓解眼部疲劳,而且可以活化细胞,是最理想的眼睛保养法。但是不要忽视强光对眼睛的损害,所以外出郊游最好戴上起保护作用的遮阳帽和遮阳镜。
3.儿童、青少年近视预防
足量的户外活动研究表明,每天2小时的户外活动可以有效预防近视的发生。
减少近距离用眼减少近距离工作,尤其减少连续的近距离工作是预防近视的有效方法。一般说来,每连续近距离阅读40分钟,应休息远眺10分钟。
建立屈光档案家长最关心的就是怎样发现儿童“近视的苗头”。传统的做法是,当发现孩子出 现视物喜近、头位异常(偏斜)、看电视眯眼现象时就怀疑近视了。然而当上述情况发生时,临床上首次验光发现在-6.00D(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视屡见不鲜。而给儿童建立屈光档案则是最好的近视预防方法,应该从3岁开始就到正规眼科医院为孩子建立屈光档案。
什么是屈光档案?
就是对眼球的发育过程做一记录,即定期记录角膜曲率、眼轴、睫状肌麻痹、眼压等指标,连续跟踪儿童眼球和身体的发育情况,当这些指标异常向近视化发展时,能及时发出“预警”,以引起家长重视采取措施,避免或延后近视的发生。
4.儿童、青少年近视治疗
验配合适的眼镜
不同儿童的近视发生和近视状态是不同的,验配眼镜也不能“一刀切”。需要结合双眼的眼位(有无内、外隐斜)、调节力、屈光状态(有无屈光参差,有无过高的散光)等多种因素来考虑给配镜处方的。
配镜不但需要准确的验光,更需要双眼视功能等多种视光学检查,所以需要到专业的眼科医院检查获得合适的眼镜处方。此外,还要根据孩子的检查情况选择不同的功能性镜片(如渐变镜、双光镜、周边离焦控制镜等),不同的戴镜方式等以达到最佳近视控制效果。所以,配镜“合适“比”准确“更重要。
角膜塑形镜
近年来,角膜塑形镜对儿童近视进展有明确的、有效的控制作用,但角膜塑形镜属于三类医疗器械,家长应带孩子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和验配。
责任编辑:曹平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