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身上多了红斑水泡 检查竟是“慢性烫伤”
来源:大众网烟台频道 编辑: 2017-02-03 09:10:00
大众网烟台2月3日讯 (通讯员 姚昕廷 记者 姚辉) 寒冬来临,暖水袋、电褥子等物件又成了不少人夜间休息的“御寒佳品”,殊不知,这些遍及大部分家庭的常用物件,极有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
疑:一觉醒来,俺咋就“慢性烫伤”了
家住福山的小李今年25岁,19日清晨醒来感觉胳膊有些刺痛,仔细一看原来多了一块红斑,忙于上班小李并未在意。未料第二天痛感加重,红斑也愈发明显,中央起了水泡,且有扩大迹象,小李慌了神,赶忙来到福山区人民医院皮肤科就诊。
询问病史及平日生活习惯后,福山区人民医院皮肤科张启亮主任给小李诊断为烫伤,得知结果的小李惊讶万分——晚上睡觉用了热水袋,咋就烫伤了?“再说了,俺就怕烫着,还特意在热水袋外边包了层毛巾呢!”不服气的小李缠着医生再给仔细检查一下,未曾想张主任一笑:小伙子,最近像你一样的患者可不只你一个呢。
释:专家解读,什么是慢性烫伤
原来自入冬以来,福山区人民医院皮肤科张启亮主任发现了不少类似小李的“特殊”病例,患者不分年龄段,共同症状是早上醒来发现身体某一部分突然起了红斑,严重者甚至出现水泡。经详细询问,张主任发现这些患者都有使用暖水袋或电褥子的习惯,其中不乏像小李所说“怕烫,用毛巾包着热水袋”、或是电褥子温度不高的情况。那么,烫伤到底从何而来呢?
张主任介绍,这种烫伤其实是一种“慢性烫伤”,也叫低热烫伤、低温烫伤,患者没有特定年龄段,共性则是都使用了热水袋或者电褥子。由于个人体质不同,对痛觉的敏感程度不一样,有的人可能像小李一样只感到轻微刺痛,有些则感觉难以忍受。至于为什么会出现慢性烫伤,张主任解释即便暖水袋外边多了层毛巾,电褥子有纤维织物包裹,也只能使它们与皮肤之间的热传导变慢而非不存在,正因如此,人们才不会有“一下子被烫”的感觉,但如果这些物件长时间固定接触身体某个部位,热量就会慢慢传导到皮肤,暖水袋和电褥子温度又大大高于皮肤,这样一晚上就能形成所谓的“慢性烫伤”又不会被人们轻易察觉。
“烫伤的程度跟热的传导速度和时间成正比,打个最简单的比方,开水烫伤只需几秒钟,裹了毛巾的暖水袋就会慢很多。”张主任说。
防:保暖需谨慎,使用要注意
“给长期卧床患者,尤其是瘫痪病人使用电褥子,家里人一定要注意,最好能定期检查一下身体,按时翻身”,张主任说,前两天接诊的一位70多岁长期卧床的老太太就是被电褥子烫伤。“年轻人用电褥子还好点,起码能经常翻身,长期卧床特别是瘫痪病人无法翻身,很容易出现此类情况。”另外张主任还提醒有些年轻人晚上怕冷,入睡时习惯抱着暖水袋或者把暖水袋放在脚下保暖,这些行为都不可取。
“预防慢性烫伤很简单,平时睡觉前先打开电褥子预热,睡觉时最好关闭。如果是给卧床老人或瘫痪病人使用,电褥子一定要放在床褥下面,而不是直接放在床单下面。如果使用暖水袋,则应将温度降到50℃以下方可抱袋入睡”。烫伤后如何处理,张主任建议如果患者发现慢性烫伤症状,应立即用冷水冲洗或冷敷数分钟,症状轻者,可使用烧伤膏外涂并用无菌纱布包扎,严重者应抓紧时间到正规医院就诊。
责任编辑:石语轩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