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2009 > 健康2009健康快讯

应急救助:政府为三无病人买单细节追问

来源:广州日报   编辑:   2014-11-11 09:26:00   作者:

原标题 [政府为“三无病人”买单的细节追问]

  钱从哪来,这是最为核心的问题。虽然办法中明确了政府和社会出资两条腿走路,但究竟政府出多少钱、社会上能筹多少钱,都还要打上一个问号。

  据新华社报道,河南省卫计委近日下发《关于做好疾病应急救助基金申请支付的通知》。这意味着河南省内发生急危重伤病、需要紧急救治,但身份不明确或无力支付相应费用的患者,将获“疾病应急救助基金”先免费救治。

  现实中,个别医院见死不救甚至遗弃病人的恶劣事件,归根结底还是一个“钱”字。医院也得考虑成本,明知收不上费用的“三无病人”,治还是不治,未必每个医院都能做出肯定的回答。但毫无疑问,见死不救既有违医德,也有悖人伦。正因为此,近年来应急救助制度建设明显提速。去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相关文件,规定身份不明确或无力支付相应费用的患者,医疗机构对其紧急救治所发生的费用可向疾病应急救助基金申请补助。河南此次设立救助基金、喊出“政府买单”,正是对这一制度的细化和落地,也是一个可供全国其它省份借鉴观察的样本。不难发现,河南在救助对象条件、各部门需承担责任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细化,但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当然还面临不少棘手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应急救助制度才能既叫好又叫座。

  首先,钱从哪来,这是最为核心的问题。虽然办法中明确了政府和社会出资两条腿走路,但究竟政府出多少钱、社会上能筹多少钱,都还要打上一个问号。有媒体报道,一项关于全国27个省份630家医院2011年“三无”病人欠费情况的调查显示,全国医院一年“三无”病人欠费约30亿~40亿元。具体到河南一省而言,恐怕也不是一个小数目。更让人担忧的是,这还只是一年的费用,很多伤者有可能长期卧病在床,后续的治疗、康复、陪护乃至伙食,都得基金掏钱。财政是否有长期买单的实力?如何确定基金投入占当年财政支出的一个合理比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此外,还必须鼓励社会主体踊跃向基金捐款,不妨给捐款企业更大的征税优惠,或在企业评级、政府采购中有更多加分。

  其次,是钱怎么花的问题。一方面,既为应急,就要尽量压缩从申请到放款的时间。但现行办法中的“无力支付”毕竟只是一个模糊概念,靠砸锅卖铁或向亲戚朋友借款,勉强可支付医疗费的,算不算“无力支付”?此外,应急基金必须在扣除各项社保、慈善补助后才启用,又面临社保、公安、民政等一连串部门的核实认证。若审批效率不足、申报门槛太高,有钱也可能花不出去,这方面一些慈善组织早有前车之鉴。另一方面,作为一笔公共资金,又需要防止违规挤占。为防止出现类似“开宝马领低保”的现象,基金收支必须做好信息公开,并邀请学者、市民代表、媒体记者参与基金管理、监督工作。

  再次,则是配套的制度衔接问题。一者,万一出现冒充“三无病人”,或者明明有能力支付却“装穷”蹭基金的现象,有没有何种强制措施应对这些“老赖”?若缺少这一考量,既让基金难以为继,又偏离了“雪中送炭”的设立初衷。二者,“三无病人”或经济困难患者出院时,社会保障应做好“无缝衔接”以打消其顾虑,避免因病致贫发生在出院之后。

  应急救助制度从提出构想到变为现实,还需一步一步细化落实。但让政府为“三无病人”治病买单,既是政府承担公共职能的应有之义,也体现了一个社会的人文温度。

初审编辑:胡昌辉
责任编辑:石语轩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