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器械进口68亿美元诊疗设备占大头
来源:中国医药报 编辑: 2013-08-23 08:51:00
原标题 [上半年器械进口额68亿美元]
最新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医疗器械进出口贸易额达158.21亿美元,同比增长14.4%。其中,医疗器械进口额为68.1亿美元,同比增长19.43%;出口额为90.11亿美元,同比增长10.87%;贸易顺差22.01亿美元,同比下降9.24%。
欧美主导进口市场
上半年,我国共从89个国家和地区进口医疗器械。从进口区域看,欧洲是我国最大的医疗器械进口来源地区,相关进口额为26.46亿美元,同比增长25.13%,在上半年我国医疗器械进口额中所占比重为38.85%;北美洲为第二大进口来源地区,相关进口额为22.75亿美元,同比增长21.61%,所占比重为33.4%;亚洲排在第三位,相关进口额为17.24亿美元,同比增长11.73%,所占比重为25.32%:三大洲进口额所占比重合计达97.57%。
从具体进口国家和地区看,排在前十位的分别是美国、德国、日本、瑞士、韩国、爱尔兰、英国、法国、荷兰和新加坡,相关进口额合计达57.1亿美元,合计占比达83.86%。
长期以来,美国、德国、日本是我国医疗器械的主要进口来源国。我国从美国进口的医疗器械产品主要有彩超仪、计算机断层扫描(CT)机、医用直线加速器、核磁共振(MRI)仪和医用缝合线等;从德国进口的医疗器械产品主要有CT机、MRI仪、内窥镜、血液透析机、X线检查造影剂和呼吸机等;从日本主要进口CT机、彩超仪、内窥镜、医用导管和血液透析机等。
诊疗设备“高高在上”
从产品结构看,上半年,我国诊疗设备、医用耗材、康复用品、口腔科设备材料和医用敷料的进口额分别为48.8亿、10.73亿、5.26亿、2.03亿和1.2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1.42%、23.64%、187.47%、27.87%和13.54%,在上半年我国医疗器械进口总额中的占比分别为71.67%、15.75%、7.72%、2.98%和1.89%。
从具体产品来看,进口额超过1亿美元的医疗器械主要有医用导管、彩超仪、CT机、MRI仪、内窥镜、血管支架、医用直线加速器、X线管、人工关节、矫形或骨折用器具。
彩超仪主要进口自美国、韩国、日本、奥地利、挪威和意大利,相关进口额排在前三位的企业是深圳市怡亚通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东松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和中国医药对外贸易公司。
CT机主要进口自美国、日本、德国和以色列,相关进口额排在前三位的企业是北京智源信和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中建材集团进出口公司和上海全行通国际物流有限公司。
MRI仪主要进口自德国、美国和荷兰,相关进口额排在前三位的企业是青岛美赫尔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中建材集团进出口公司和湖北国展慧德贸易有限公司。
民营企业增势显著
上半年,我国共有8476家企业从事医疗器械进口贸易,其中,三资企业、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数量分别为3351、4268和857家,相关进口额分别为27.74亿、24.19亿和16.1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2.57%、24.1%和8.75%,进口额占比分别为40.73%、35.2%和23.75%。
据统计,有134家企业的医疗器械进口额超过千万美元,其中美敦力医疗用品技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上海东松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全球国合报关(北京)有限责任公司、金佰利(中国)有限公司、概腾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上海益联进出口有限公司、罗氏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强生(上海)医疗器材有限公司、奥林巴斯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和波科国际医疗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排在前十位,相关进口额合计为8.87亿美元,合计占比达13.02%。其中,美敦力医疗用品技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和上海东松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的医疗器械进口额均过亿美元,前者的主要进口产品有血管支架、心脏起搏器和骨科器械等,后者的主要进口产品有彩超仪、监护仪和医用加速器等。
十省市占绝对份额
从具体进口地区来看,上半年,医疗器械进口额排在前十位的省(市)是上海、北京、广东、江苏、浙江、山东、辽宁、天津、福建和湖北,相关进口额合计达61.97亿美元,占比合计达91.01%。
上海的主要进口医疗器械产品有医用导管、血管支架、内窥镜、人工关节和血液透析机;北京的主要进口产品有彩超仪、CT机、MRI系统和X射线管等;广东的主要进口产品有彩超机、牙钻机和CT机等。
责任编辑:许堂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