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民营银行落定“鲶鱼效应”待考
来源:经济参考报 编辑: 2014-11-28 10:54:00
9月29日,银监会再批复两家民营银行筹建,分别是上海华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和浙江网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加上7月底批复的前海微众银行、温州民商银行、天津金城银行,国内首批民营银行试点已增至五家。
批复文件显示,上海华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为均瑶(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美特斯邦威服饰股份有限公司,分别认购该行总股本30%和15%股份,注册地在上海;浙江网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为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即由阿里巴巴电商更名)认购30%股份、上海复星工业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认购25%股份、万向三农集团有限公司认购18%股份、宁波市金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认购16%股份,注册地在杭州。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复星集团放弃成为华瑞银行发起人,对此,有消息人士透露,这是由于持股比例等问题最终难达成一致。
一位接近银监会人士透露,五家民营银行覆盖华北、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未来监管层有可能考虑向中部地区拓展试点。
业内专家指出,民营银行运营模式各有特色,腾讯、阿里发起的两家银行将尝试网络银行拓展业务的模式,这将对网点式“圈地”的传统商业银行带来“鲶鱼效应”。不过,民营银行信贷业务有区域限制,很难形成全国性的竞争,客户资源、成本管理与风险控制将成为今后需要面临的现实问题。
平安证券估算,按照未来5年每年银行净增的数量在15至20家左右的水平来推测,到2017年末,预计新增设立的民营银行的整体资产规模应该控制在1.5万亿元至2万亿元,占银行业总资产比例大约为1.4%;民营银行每年将扩大贷款投放3000亿元,大约占到贷款新增量的2.3%左右。
与前海微众银行类似,网商银行在开展小微企业和个人金融服务时,也将采用互联网模式。网商银行筹建组的相关负责人表示,“网商银行以互联网为主要手段和工具,全网络化营运。同时,网商银行会坚持小存小贷的业务模式,主要满足小微企业和个人消费者的投融资需求,主要提供20万以下的存款产品和500万以下的贷款产品。”
不过,也有知情人士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目前,互联网金融监管框架和具体的业务细节均未出台,这给网络银行模式造成了一定的政策阻碍。并且,监管层对网络银行可能存在的风险尚在评估之中,由于缺少相应的运营和风控经验,监管层不可能立刻给出一整套完备而成熟的方案。另外,按照我国银行业现有的相关监管要求,银行必须建立实体网点,部分银行业务需要用户到实体网点进行面签,因此,面签的风控问题也将是网络银行模式的一道坎。”
与网商银行不同的是,华瑞银行发起人上海均瑶(集团)和美特斯邦威是典型的“民资+实业”背景。华瑞银行筹建负责人表示,“将充分发挥民营机制的优势,充分发挥上海自贸区特色,形成面向自贸区的,涵盖‘结算、投资、融资、交易’的专属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
平安证券银行业分析师励雅敏认为,新创设的民营银行在建设初期应该更加紧密地围绕股东的上下游业务进行金融业务的开发,逐步拓宽业务范围。
《经济参考报》记者从天津金城银行筹备组人士处获悉,该行的“公存公贷”模式明确定位是做企业客户,针对小微企业的放贷额度最低可以5万元起,初期也可能会围绕股东上下游产业链的公司拓展客户。
前海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则借助其大数据优势,拓展个人和小微企业客户。未来不排除会引入第三方机构来参与建立大数据。
海通证券分析师认为,民营银行初期依托股东资源、人员引入和细分市场挖掘等有望高速增长。在整个银行业可能面临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各家银行能否在细分领域寻找有效需求实现有效的风险定价,或者创新模式分走原来蛋糕,仍需观察。另外,在寡头垄断的行业结构下,腾讯等股东背景优势明显的进入者可能做大。
也有专家认为,年内存款保险制度和银行破产条例难以出台,监管层特别强调民营银行风险自担原则,由发起人承诺风险兜底,同时,建立“生前遗嘱”制度,另外,在试点过程中,监管层也将考虑避免逐利资本借办银行之名做关联交易,利益输送,因此,一套相对完备的内控机制也将是这些民营银行是否能在6个月内顺利落地开业的关键。
“民营银行的出现将使企业融资难的局面略有改观,未来有可能成为服务小微企业的主力军。不过,民营银行要循序渐进地发展,对于实体经济融资的资金供给渠道也不能停滞不前,包括集合债、股票等非银行融资渠道还是不能少。”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说。
原标题:首批民营银行落定“鲶鱼效应”待考
责任编辑:曹昱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