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张忠莉
责任编辑:李波
大众网记者 牟玺陆 通讯员 栾钧屹 烟台报道
为全面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决策部署,龙口农商银行积极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的责任和担当,立足地方特色产业,主动适应市场变化,进一步激发新动能、展示新形象、创造新业绩,持续发力服务实体经济,推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截至2024年12月末,龙口农商银行各项贷款余额218.8亿元,较年初增长15.67亿元。
强化科技金融,助推新质生产力。龙口农商银行完善“银企”常态化对接工作机制,积极参与当地工信局牵头组织的产融对接活动,及时转发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及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企业名单,加大融资支持力度;深入推进“一业一品”工作,继续加强科技应用和产品创新,面向“专精特新”、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科技型企业及其上下游关键企业加快推出“科创贷”;同时,针对科技型企业高研发投入、高科技含量、轻资产、长期资金需求大等普遍特征,聚焦当地科技型企业资源禀赋,实施“一企一策”,积极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信贷产品,全力满足科技型企业合理融资需求。结合科创企业发展规律和特点先行先试,银行引入信用、知识产权等多样化担保方式,延伸服务触角,研发专属产品,做到“三快一优”,为其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最终实现“科技”到“产业”的良性循环。
截至12月末,龙口农商银行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分别为6.76亿元、3.54亿元。
聚焦绿色金融,赋能转型新路径。龙口农商银行将发展绿色金融列入五年发展规划,围绕碳达峰、碳中和任务目标,印发《龙口农商银行绿色金融管理办法(试行)》,从组织管理、投融资流程管理、绿色信贷管理、绿色金融评价等六个方面提出政策性要求,大力支持传统绿色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绿色、低碳、环保项目。
龙口农商银行充分把握绿色产业发展主动权,加大与地方党政、工商、环保等部门的沟通力度,积极组织“银企”座谈会,全力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同时,将绿色信贷占比纳入年度经营目标,加大绩效考核力度,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信贷原则,严格执行贷前动态跟踪调查,积极支持重点行业和领域节能、减污、降碳、增绿、防灾,促进清洁低碳能源体系建设和绿色技术推广应用。截至12月末,龙口农商银行绿色贷款余额21.27亿元。
深耕普惠金融,提升支农新成效。龙口农商银行一方面紧盯辖区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探索“一产业一方案一产品”运行机制,不断加大对特色农业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大力推广“快贷”产品,全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金融供给,重点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种业发展、“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现代设施农业建设等。此外,银行重点加强与省农担在春耕备耕、“三夏”生产等关键时节的合作,开通“绿色通道”,优化贷款审批流程,实施限时办结,做好资金调拨供应,确保不误农时、不误农事。截至12月末,龙口农商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3.56亿元。
擘画养老金融新蓝图,书写最美“夕阳红”。龙口农商银行有序推进辖内65个网点进行“适老化”改造,在网点公共区域配备老花镜、放大镜、大字版计算器、常用应急药品、血压仪等助老设施及便民物品,并开通爱心通道、设置专属服务窗口,及时办理现金收付、残损币兑换等业务。目前,银行所有网点“适老化”改造均已达标。
近年来,龙口农商银行把柜台“搬”到社区、农村及老年客户家中,安排工作人员携带移动展业设备、社保卡制卡机,开展密码更改、社保卡换发等业务,让老年客户能够享受到“家门口”的贴心服务。银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老年人信息保护及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知识宣教,不断提升养老金融服务质效。
践行数字金融,打造发展新引擎。龙口农商银行全面推广“信e快贷”线上办贷模式,对具备条件的客户,全程实现“自助办贷、秒批秒贷”;持续优化“信e贷”办贷模式,通过开展线下集中授信、线上大数据交互验证等方式,全程实现“自助申请、线上审批、当日申请、当日放贷”。同时,龙口农商银行深挖“智e通”“智e购”、手机银行等产品和平台的品牌优势,以数字金融为“纽带”,加速构建“数字银行”,购置74台智能柜台机,将智能服务延伸至网点末端,有效提升服务质效;银行重点关注“吃、住、行、游”等生活领域,以搭建支付场景、代收代付应用场景为主线,聚焦本地主要商业圈,拓宽获客渠道,增强客户黏合度。截至12月末,龙口农商银行个人智e通有效客户达到11.3万户,有效客户占比47.33%。借助微信、支付宝、云闪付铺底政策以及省联社微信、支付宝银行卡绑卡消费等特色主题活动,强化活动宣传,叠加计价考核。微信绑卡客户达到24万户,较年初增加0.87万户,支付宝绑卡客户达到18.88万户,较年初增加0.39万户,银联在线支付客户达到11.17万户,较年初增加0.26万户。
初审编辑:张忠莉
责任编辑: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