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中日韩自贸区第二轮谈判开启

来源:经济参考报   编辑:   2013-07-30 09:09:00

  原标题:中日韩自贸区第二轮谈判今日开启 孙韶华 实习生 周文其

  《经济参考报》记者29日从中国商务部获悉,中日韩第二轮自贸区(FTA)谈判于7月30日至8月2日在上海举行。另据日本共同社报道,在第二轮谈判中,三方拟进一步协商谈判方式,并讨论货物、服务及竞争领域相关议题,还计划就知识产权、电子商务等举行专家会议。

  作为东亚经贸框架安排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日韩自贸区FT A于2012年11月正式宣布启动,并在今年3月于韩国首尔完成了首轮谈判。在为期三天的首轮谈判中,三方讨论了自贸区的机制安排、谈判领域及谈判方式等议题。

  据预测,该自贸区建成后,将形成一个拥有15亿人口和15万亿美元G D P的共同市场,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板块。中国的G D P获益增长1 .1%至2 .9%,日本G D P获益增长0 .1%至0 .5%,韩国G D P获益增长2.5%至3.1%。

  尽管前景广阔,但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专家均表示,由于存在敏感产业、政治环境等诸多阻碍,中日韩自贸区的建成会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在目前中日、日韩整体外交关系偏紧张的背景下,第二轮谈判仍将是相互间“摸底”和“试探”的过程,仍难以触及实质性议题。

  中国商务部国际司副司长孙元江表示,在经济方面,中日韩三国经济水平差异性较大,产业分工不平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会导致市场容量、市场结构与消费结构的差异,导致对产品准入标准的差异化要求,从而增加了贸易、投资等领域的障碍与摩擦。” 

  此外,中日韩贸易收支严重失衡且存在贸易壁垒,日韩对贸易赤字增减的关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自贸区的进程。

  孙元江指出,三国对敏感产业的关注也会加大谈判的难度,例如,日本的敏感产业有:农业、钢铁产业、能源产业、服务和纺织等加工工业、造船产业。韩国的敏感产业有:农水产业、能源产业、服装和纺织等加工工业。中国的敏感产业则包括化工产业、汽车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机械设备产业、金融业、零售业、中高端制造业和运输设备。其中,农业是中日韩自贸区谈判中的头等难题。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宋泓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中日韩FTA即将开始第二轮谈判,根据多边谈判的经验来看,一般前几轮谈判都不会涉及实质议题,更多的是准备和相互之间的了解,这次谈判也是这样,目的是要“探探底”。

  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院长蔡旭指出,即使是基本的方向问题也需要相当长时间去讨论,到后期触及更加深层次问题的谈判,则会需要更长时间。

  “在本轮谈判中取得实质性进展非常难”,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经济研究室主任张季风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对于中日韩自贸区而言,首要的影响因素不是经济,而是政治关系,还有区域外大国的干扰,因此,在当前中日、日韩的首脑会谈都已经中断的外交背景下,三方自贸区的谈判难有实质进展。

  对于建立中日韩自贸区,三国的心态各不相同。总体而言,中韩比较积极,日本的推进意愿则可能受到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谈判的影响。就在不久前的7月23日,日本正式加入T PP谈判,成为T PP的第12个参与国。

  宋泓表示,从中方立场来讲,虽然有推动中日韩F T A的愿望和打算,但目前三国之间的外交氛围不适合谈判。自贸区中经济因素的考虑是一方面,战略和安全方面的考虑也很重要,所以中韩之间的自贸区进程可能会先于三国之间的自贸区进程。

  “中国现在应该把在亚洲发展自贸区作为一个重点,比如现在的中国—东盟自贸区就是以亚洲国家为主。但考虑到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因此可以推进的程度有限,不像美国等发达国家可以高调推进。”宋泓说。

  就日本而言,宋泓认为,日本将T P P优先于中日韩F T A的倾向明显,加入T PP谈判可能会使日本对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的兴趣大大降低。但日本还是会坚持“脚踩两只船”的策略,在T PP收获安全和战略方面的益处,巩固日美同盟,在中日韩FT A中收获经济好处。

  张季风表示,日本更多可能是多面下注、互为砝码、相互促进。“比如说,在中日韩FTA谈判中,就以TPP为砝码谈条件,反过来也是如此。这样,日本恐怕很难在具体条款中让步。”

  韩国在已经和欧洲、美国达成自贸协定的情况下,比较积极推动和中国、日本达成FTA。蔡旭认为,如果中韩自贸区能够成功,中日韩自贸区也就具备了成功的基础。

初审编辑:张雪松
责任编辑:许堂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