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125年7月6日 星期日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烟台泥塑

来源:烟台大众网   编辑:   2014-09-17 17:30:00   作者:

  

四大名著系列之《打虎》

 

对没一尊泥塑陈玉录都认真对待

 

    要做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泥塑

  陈玉录几十年的泥塑生涯中,从未就泥塑而泥塑,而是从其他艺术门类中汲取营养,形成他外缘广泛,内涵深厚的泥塑风格。四大名著系列、十八罗汉系列、门神系列、戏曲系列,都是陈玉录从其他艺术门类中“偷”来的灵感。

  既然是贴地气的民间艺术,陈玉录的泥塑从不端着,也不刻意地高高在上。他的泥塑或喜或悲、或夸张或柔美,让人一眼看上去便生出喜爱之心。调色明快、鲜艳,用色大胆,从里到外透着一股精气神。

  陈玉录说,他的泥塑要走民间吉祥文化的路子,要做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泥塑。“我要做的就是中国符号、山东符号。”陈玉录说。

  因了这份泥土气息,陈玉录没少受过“批判”。有人曾问他,你的泥塑为什么大多是歌颂,不见批判的影子?你不思考吗?对于这样的质疑,陈玉录并未放在心上。“艺术自然需要批判,但并不是每个艺术家都只能以批判作为艺术生命。我喜欢吉祥文化,咱们胶东的吉祥文化也很值得研究。”

  他的研究细致而深入。单单一个门神文化,就把陈玉录迷得如痴如醉。“门神可不是只有秦琼和尉迟恭,神荼、郁垒是门神,赵云、马超是门神,孟良、焦赞是门神,张飞、关羽是门神,海瑞、包公也是门神。还有文门神和武门神之分。”陈玉录如数家珍。排列架上,不同的门神有着不同的表情,不同的面目,仿佛有故事正在絮絮地诉说。

  还有《上梁》。这个陈玉录很得意的作品,完全脱胎于胶东大地的民间习俗。梁上搭被面,工匠撒糖果,看热闹的小孩,来帮忙的邻居,热闹地仿似能听到孩子们的笑声。泥胎泥骨却演出了活灵活现的一出戏。静极意动。

  锦心藏妙意,巧手捏山河。或晴或雨的天气里,陈玉录常一个人穿梭在山间林里,走访村野人家,听听过去的故事,看看淳朴却真诚的胶东人家。沐浴在胶东的文化里,陈玉录的泥塑也就深深烙上了胶东的印记。

  交谈过程中,屋外的公鸡时不时鸣叫一声,配上陈雨露特意移种来的几丛修竹,颇有些不食人间烟火的味道。陈玉录的笑容朴实而沉静:“泥塑是最朴素的艺术,做泥塑的人也要有最纯净的心。急功近利做不出好的泥塑,艺术也没有暴发户。”

  “我不求名利,只为泥塑这门艺术流传下去。”记者 孙毅 通讯员 曲建鹏 赵贵琳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孙毅

更多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