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125年7月5日 星期六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烟台泥塑

来源:烟台大众网   编辑:   2014-09-17 17:30:00   作者:

  

陈玉录正在创作的八路军女战士形象

精气神十足的门神泥塑

抗战系列泥塑作品

    一捧黄泥,一双手,几件简单的工具,捏捏刻刻间,无骨之泥逐渐变成栩栩如生的人、物,变成了一个又一个千姿百态的故事。从儿时小伙伴们玩耍时的泥巴,到如今栩栩如生的泥塑作品,泥土已经陪伴泥塑大师陈玉录几十年。

  “对我来说,泥塑已是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上午柔和的阳光照在泥塑上,望着这些似有灵性的泥塑,陈玉录眼中有着淡淡的宠溺。泡上一壶茶,已过不惑之年的陈玉录开始诉说他几十年的泥塑人生。

  每个泥塑都有生命

  20几平方米的工作室里,除了门,其余3面墙都堆满了大大小小的泥塑作品。床边的工作台上,还有陈玉录正在创作的抗战系列。一组八路军战士,或扛枪,或敬礼,眉目清晰,气韵凛然。没有油彩,没有复杂的造型,却真实、朴素,像是真实场景的再现。

  陈玉录手上正在做一名准备去埋地雷的妇女。穿着大襟袄,抿腿裤,左手提锄,右手挽着装地雷的篮子,神情里严肃透着从容。“做抗战题材的泥塑是我一直以来的愿望,我希望通过泥塑把咱们胶东人民的抗战故事讲出来。”陈玉录说。

  40余岁的陈玉录并未经历过抗战年代,但对抗战的故事却耳熟能详。“我的爷爷奶奶当年都为八路军送过军粮、做过军鞋,我的姥爷还是民兵英雄,从小就听抗战的故事。”

  陈玉录至今仍记得,那些幼年时关于硝烟烽火的故事。闲逸的午后,老人摇着蒲扇,微眯着双眼,炮火纷飞的年月就这样在眼前再现。讲到激动处,老人会站起来比划,会怒骂,会气愤。在老人的讲述中,在老照片的渲染中,陈玉录渐渐熟知了那段历史,也渐渐萌发了一个念头。“我要把咱们胶东大地抗日的灵魂给塑出来。”

  找资料很辛苦。为了能真实再现那段历史,陈玉录跑遍了烟台市图书馆、博物馆,到年纪大的老人家里听故事、找实物。从衣服、到器具,一样也马虎不得。

  已完工的一组抗战题材的泥塑里,陈玉录展现了后方支前的几个片段。两名妇女对坐着正在纳鞋底,几名青年把粮食装上小车准备运往前线,一个孩童在帮着妈妈磨面,妈妈的脸上满是温暖的笑容。如果不是亲眼看到,很难想象几寸高的泥塑能展现如此丰富的内容,真实自然而又饱含情感。

  其实,陈玉录的每一件泥塑作品都能感受到这种情感。“泥塑是有生命的。以敬畏之心去对待它,以虔诚之心去创作它,才能做出好作品。”做完一个泥塑,陈玉录把脸贴在泥塑上,轻轻地摩挲,与它交流。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孙毅

更多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