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山大面
来源:烟台大众网 编辑:孙毅 2014-07-17 13:32:00
权师傅传授福山大面技艺
抻面时手上要很有把子力气
为面道寻找传承人
梁实秋在《雅舍谈吃》里曾说过,烹饪的技巧可以传授,然神而通之蔚为大家者究不可多得。犹之乎戏剧的名角,一旦凋零,其作品便成广陵散矣。作为福山大面的传承人,权福健深有感触。
福山大面的传承史可谓是曲折的。曾经走进宫廷的福山大面在近代却很是沉默了一段时间。权福健认为,这与当时的传播方式紧密相连。作为鲁菜发祥地,福山有的是鲁菜烹饪好手,也不乏制作福山大面的高手。但和兰州拉面、四川担担面的流传不同,这些鲁菜烹饪者只将福山大面作为鲁菜的附带品,采取了打包出售的方式,没有将其作为单独的产品列出。
于是乎,鲁菜名扬四海了,福山大面却逐渐淹没在历史长河中,随之而来的,则是继承人的缺乏和技艺的失传。
2008年,福山大面成功进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烟台的一张名片。这是福山大面的一个新里程,也是权福健的新里程。寻找传承人,便是他的一个任务。
“福山大面是传统工艺。严谨是制作福山大面的首要规则。学做面千万不能浮躁,要塌下心来,一点一点的学。”权福健说。
权福健犹记得自己学徒时的艰辛。一招一式,都要经过成千上万次的训练,揉面的力度,面条拉扣的手法、下面的时机,都影响着最终面条的口感,一丝一毫马虎不得。时至今日,权福健仍会抽空去拜访自己的老师,已经96岁高龄的周元芳老人,一杯茶,一盅酒,师徒间流淌着的,是福山大面的灵魂。
然而,现在能沉下心来学做面的年轻人却不多了。为传承福山大面,权福健创立了福山大面餐饮有限公司,并在张格庄镇建立了大面传统培训基地。但时至如今,也只收徒20余人。
“茶有茶道,酒有酒道,面也有面道。”在权福健的眼中,经过数百年的传承,福山大面已经上升到文化层次。小小一碗面里经历着几代人的汗水和忙碌,美味才得以保存。不同于法式大餐的精致,也不同于煎饼果子的粗糙,福山大面自有自己的气度和内蕴。做面的严谨,吃面的从容,既能果腹,又可满足挑剔的味蕾,这便是福山大面的“道”,也是其继续流传的依托。
“我希望有更多人加入到传承福山大面的队伍中来,技艺是次要,传承之心才是最重要的。”权福健期待着。记者 孙毅 通讯员 曲建鹏 赵贵琳
责任编辑:孙毅
更多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