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一个苹果托举一座城市

来源:烟台大众网   编辑:   2014-10-22 09:26:00   作者:

  大众网烟台10月21日讯 (通讯员 宋仁杰 于超 王强) 山东省栖霞市地处胶东半岛的中心位置,境内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均海拔178米,属温带季风型大陆气候,年平均气温11.3℃,平均降水量754毫米,无霜期平均207天,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全市年累计光照时间达2690小时,秋季昼夜温差大,土壤条件适宜,是世界上最适宜苹果生长的地区之一。栖霞苹果种植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栖霞苹果也一直以其个大形正、色泽鲜艳、果面光洁、皮薄肉脆、口味香甜、汁多爽口、卫生安全等优势享誉中外,深受市场和消费者信赖。

  多年来,栖霞市始终坚持把提升苹果品质、促进苹果产业健康发展作为最大民生,以保持全国领先地位、打造高端果业、保障食品安全为目标,积极实施苹果产业振兴、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检测、苹果高效标准生产技术集成及示范等项目,全力打造和维护“栖霞苹果”这一百年品牌。经过栖霞市委、市政府和50多万果农几十年的共同努力,栖霞苹果已经改变了过去低层次、粗放式的发展模式,探索出一条从苹果种植、管理、储藏、包装、加工、销售直至消费终端进行统筹规划、集约管理、共同受益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贯通。栖霞苹果也因此成为了栖霞促进农民增收的富民产业和展示城市形象的靓丽名片。2013年,栖霞市苹果产业总收入达到80亿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310元,其中85%以上来自果业。栖霞市也先后被评为“全国优质苹果生产基地”、“无公害苹果生产示范基地”、“苹果栽培标准化示范区”、“中国苹果之都”、“山东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一、提升种植链,变粗放栽培为标准化生产,培育产业发展的领先优势

  苹果栽培是苹果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关键环节,近年来栖霞市改变过去粗放式的管理方式,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苹果质量和价格实现大幅度提升,每公斤价格高出周边县市区1元左右,年可为果农增收10亿多元。

  一是不断优化品种结构。1980年,栖霞市臧家庄镇作为农业部试点,率先引进了日本红富士品种,并在迅速全市推广种植,臧家庄镇也因此获得了“中国富士第一镇”的美誉。经过多年发展,栖霞市又先后选育了烟富1号、烟富3号、烟富6号、优系嘎拉等优良品系,逐步完成了对全市青香蕉、国光、新红星等老品种果园的升级改造,实现了早、中、晚熟果的合理搭配,延长了苹果上市供应期。目前,全市苹果种植面积达到70万亩,产量常年保持在15亿公斤左右,全国人均一公斤果;连续十几年保持种植面积、综合服务、果园管理、品种质量、总产单产、企业效益六项全国第一。

  二是全面推广新技术。严格按照绿色、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管理要求,充分利用栖霞电视台《农民之友》栏目、《栖霞果业报》、栖霞苹果网、送科技下乡等媒体和形式,引导广大果农使用苹果套袋、测土配方施肥、安装频振式杀虫灯和粘虫板等标准化生产技术,切实改善土壤结构,减少了农药残留,提升苹果品质。目前,全市标准化生产技术普及率达到85%以上。在近年来国内外食品质量安全检查中,栖霞苹果质量安全检测合格率均达到100%,未发生一例食品安全问题。

  三是积极推行新标准。通过“公司+基地+果农”、“合作组织+基地+果农”的方式,大力推行无公害苹果生产、HACCP(危害性分析与关键点控制)和欧盟GAP(良好农业操作规范)等技术标准,实现了与国际标准接轨,已建设高标准现代苹果示范园20多处。在此基础上,积极帮助和支持果品经营企业争取国际标准认证,进一步提高栖霞苹果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竞争力。目前,全市已有40多家果品经营企业通过了欧盟GAP认证,受到日本果业专家的高度评价。

  二、升级冷储链,变土窖储藏为商品化处理,提升产业的国际化水平。

  由于过去经济实力不够强、技术水平不够高,苹果集中下树后大多土窖冷藏,储藏期短且果品质量难以保证,严重影响了苹果销售周期和市场价格,果农卖果难、增产不增收的问题十分突出。为此,栖霞市通过做大做强冷链系统,保证了储藏苹果的优良品质,延长了市场供应期,苹果价格常年保持高位运行。目前,栖霞苹果已完全实现了季产年销、周年供应。一方面,积极支持发展冷储、包装等相关企业,并引导企业按国际标准高水平、规范化管理,鼓励企业上规模、上档次。目前,全市共有冷藏、包装、印刷、运输等冷链企业820家,其中冷风库、气调库610个,年贮藏能力达到100多万吨。另一方面,统一推行商品化处理方式,对摘后苹果采用冷链化技术处理,即通过预冷——运输——洗水——灭菌——分级——包装——销售等过程,确保储藏苹果的硬度、水分、卫生等条件符合国际标准。据调查,在空档期上市的栖霞苹果,价格比采摘期每公斤高出1—4元不等,年可为果农增收14亿元以上。

  三、做强营销链,变自发无序型为政府组织型,提升产业的品牌竞争力。

  为进一步提高栖霞苹果的市场价值、增加果农收入,栖霞市按照“做大产业、做强品牌、叫响国际”思路,全力打好营销组合拳,不断提升“栖霞苹果”的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据调查,栖霞苹果约占据了国内高端苹果市场60%以上的份额,其中占北京市场份额达到80%以上,且售价比其它产区每公斤高出1元左右。一是坚持内强实力与外树形象相结合。对内,在提升苹果品质的基础上,通过争取中国果品流通协会在栖霞设立山东苹果分会、注册“栖霞苹果”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苹果商标等方式,不断增强自身实力,切实打造 “栖霞苹果”过硬品牌。目前,栖霞市已注册苹果商标20多个。对外,通过在北京、上海、栖霞等地连续举办十二届苹果艺术节,在央视四个频道连续投放苹果宣传片等形式,强化对外宣传推介,扩努力大品牌知名度。2010年、2012年栖霞苹果以其优良的品质分别被确定为上海世博会特供礼品和海阳国际亚沙会专供果品。同时,注重加强品牌保护,建立了栖霞苹果二维码溯源防伪机制,有效维护了栖霞苹果的信誉和品牌。二是坚持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相结合。加强专业市场建设,共建设专业交易市场16处,年交易量90多万吨,其中我国北方最大的水果集散地、全国百家定点市场--蛇窝泊果品批发市场,年交易量达60万吨。开通栖霞苹果网,及时为广大果农提供产业政策、技术指导、产销行情等信息,每年帮助果农销售苹果6万吨。积极创新交易模式,建成全国唯一的苹果电子交易市场,在全国29个省、直辖市设立分支机构、营销网点139家,年交易量达到380万吨,形成辐射全国的电子交易大市场模式。目前,正在筹建全球首个苹果拍卖中心,建成后将吸纳整合全国的苹果资源与国际对接,以争取我国在全球苹果市场定价权。三是坚持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结合。建立健全龙头企业、营销大户、冷库业主、专业合作社、经纪人良性互动的五级销售网络,发展销售龙头企业12户、经销大户400多家,组建产销合作社30家,培育国内外经纪人协会32个、经纪人6万多名;在北京、上海、广州等40多个大中城市建立销售网点270个,在大连、青岛、烟台等口岸城市设立对外窗口5个;积极组织果品企业参加南亚、孟买、巴黎食品展以及广交会、华交会等展会经贸活动,与法国家乐福、美国沃尔玛、北京物美、上海欧尚等300多个大中型超市和专业市场建立长期供货关系。目前,栖霞苹果已出口到东南亚、欧美、台湾、香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四、做大加工链,变零散粗加工为规模化深加工和生态化循环利用,提升产业附加值。

  近年来,栖霞市立足丰富的苹果资源,围绕提升苹果产业附加值,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苹果深加工项目和循环经济,逐步走上产业化、规模化、生态化的发展轨道。先后引进培育了果汁、果酒、果醋、果粉、苹果脆片等果品深加工企业30多家,年加工能力达到40多万吨,产品远销美国、日本、欧盟市场。同时,充分利用果树的废弃枝条,发展生态循环经济。主要是以果树废弃枝条为原料,加工食用菌棒,用废菌棒加工畜牧添加饲料,用禽畜粪便生产沼气和有机肥,用有机肥来提高果品质量,构建起了“牧——沼——果——菌”生态环保、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复合型生态农业体系,并被山东省农业厅命名为“栖霞模式”。目前,全市规模养殖场、养殖户达到6470个,沼气池1.6万个,发展食用菌2000万棒,年可为农民增收6000多万元。此外,还引进了投资4.2亿元的中节能生物质热电项目和投资1.7亿元的万华生态板项目,主要是利用废弃果树枝条进行生物质发电、生产生态环保板材,年可消化果树废弃枝条16.5万吨、增加果农收入8000多万元。

  五、做精文化链,变单纯鲜食型为追求高端化、艺术化,引领产业价值取向。

  为大幅度提升品牌价值和产业竞争力,栖霞市坚持走高端化、艺术化发展道路,努力推动苹果产业上档升级。在发展苹果艺术文化方面,开发了生肖、卡通、京剧脸谱、吉祥祝福等多种艺术苹果、礼品苹果以及富硒、富锌、SOD等营养保健苹果。其中,艺术苹果市场价格比普通苹果高出1元以上/个,小包装礼品苹果每箱(6个)价格在80元以上,营养保健苹果10元左右/个。目前,全市已发展艺术、礼品、保健苹果1.1万亩,年收入3.4亿元。此外,还以苹果文化为题材,正在筹拍电视剧《苹果村的苹果事》。在发展苹果旅游方面,借助“中国苹果之都”的品牌效应,以“果”为媒,大力发展观光采摘果园,邀请国内外知名企业、团体、高端成功人士进行果园冠名、合作开发,进一步提高栖霞苹果的知名度。目前,已有中国作家协会、通用公司等20多个单位、30多位知名人士对合作果园进行命名和开发,每年联系销售苹果6万多吨。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钟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