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125年7月22日 星期二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2010首页 > 人物话题

"中国好声音"主持华少

来源:中国经济网   编辑:   2012-07-31 09:23:00

第五媒体 第一时间 彩信发送 每天两期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QLWB10086轻松定制
每月资
费三元
  《中国好声音》的原版引进,中外节目的模式差异更多体现在了主持人的身上。前期节目中,主持人几乎退在场外,将舞台让给导师和选手沟通。这一改变使得观众对以往“中国式主持人”产生了不少疑惑,疑惑的焦点则是:华少。然而,在7月27日晚播出的第三期好声音节目开场,华少在43秒的时间里,以每分钟近400字语速,夺人耳目,诠释着真正的“中国式主持人”:哪怕只给你40秒,主持人依旧可以令人难忘。
  
  报幕也可以很艺术
  
  据了解,因为《中国好声音》的热播而带来了更多的品牌赞助商。因此开场词内容变得尤为冗长,在既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内容,他必须将语速提高,要达到一分钟400字的而又流畅连贯的效果,这不是件容易事。录制现场,由于华少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与选手和导师们进行沟通,留给他背稿时间非常少。而正式开录时,他妙语连珠、一气呵成,博得满堂喝彩,由此而被冠上“一条过”的外号。
  
  7.27日第三期节目中,华少以惊人的语速,在45秒内将长达数页的开场白报完。这可堪称国内综艺节目中最快的开场。华少在微博中说道:“广告巨快,我尽力了”。这其中蕴含着一个专业电视人默默的贡献。
  
  他是一切核心内容的情绪点?
  
  《中国好声音》幕后请来荷兰原版节目《TheVoice》团队来指导,在他们看来,主持人的作用非常重要。华少在接受采访时说道:“外国导演不担心评委导师,却担心主持人。他和我沟通了2个小时,告诉我说主持人虽然不上场,但应该是对节目和选手故事最了解的人。”荷兰团队指导的老师向我们描述:“《TheVoice》在引进该节目的几十个国家里,除了美国之外,选手‘释放情绪’都是很困难的事,而在中国则更难,因为中国人习惯压抑情绪。在整个沟通过程中,国外导演反复强调一个关键词———Warm(温暖),他强调主持人一定要温暖,这是节目成功与否的重要关键。”
  
  据《中国好声音》节目组介绍,聚光灯下出现的15个“主角”里,华少是维系观众、选手、导师三方的唯一纽带,也是在后场与选手及亲友团沟通的桥梁。对于选手而言,他们在比赛前后情绪波动非常明显,前期的情绪铺垫和激励至关重要,后期的安慰和鼓励也必不可少。而在比赛中、在FAMILYROOM选手的亲属后援团也都在观看比赛,观众们更希望能看到选手的亲人在观看比赛中情感的抒发,而这些是需要人来引领和导出。除此之外,对于导师和选手双向选择的“纠结过程”以及现场观众情绪的调动,也都需要一个人去协调和把控。这些都是整个节目核心内容的情绪点,而华少就是在扮演这样的一个角色,至于这些环节是否可能会在节目中播出,这需要根据节目后期编排而定。
  
  一个努力温暖好声音的中国主持人
  
  在《中国好声音》在一个半小时的赛事里,华少的“戏份”加起来不过几分钟。在观众眼里,他就是一个“播广告”的;在微博上,他的视频片段直接被剪掉。对于不看电视的网友来说,不少人甚至不知道有他的存在。
  
  不露面不代表没有存在的价值。作为好声音的主持人,华少没有在好声音的舞台上取得更多的出镜,但他在节目的背后却贡献了自己真情,虽然这种价值的未能彰显在好声音的舞台上,但他温暖了参赛的每个选手,他温暖了选手背后的亲友团,更重要的是他温暖了中国的好声音。

张其天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