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短信,之所以不断骚扰公众生活,皆因其背后蕴含着巨大的经济利益。利益的驱动,导致垃圾短信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公害。日前,我国群发短信涉罪第一案在北京宣判。
从公众面对垃圾短信的无奈叹息到司法机关的依法审判,被垃圾短信“骚扰”多年的手机用户,终于看到了法治的力量。编辑手记
群发短信入刑第一案开庭现场 法院认为:本案中,4名被告人非法经营数额都已达到20万元以上,属于数额较大,情节严重,已构成非法经营罪。
在我国9亿手机用户中,有多少人没收到过垃圾短信?有多少人向有关部门投诉无果?又有多少垃圾短信的发布者受到法律制裁?
据新华社电,工业和信息化部2011年5月24日发布的通信业运行状况显示,全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9亿。
日前,我国群发短信涉罪第一案在北京市西城区法院宣判,法院以非法经营罪判决4名被告人有罪。
从公众面对垃圾短信的无奈叹息到司法机关的依法审判,被垃圾短信“骚扰”多年的手机用户,终于看到了法治的力量。
徐向阳群发短信涉案金额30余万元
徐向阳在黑市上寻到一种叫“短信猫”的短信群发器,只要在电脑上使用配套软件,通过短信群发器对外发送数据信息,工作效率可提高数百倍,涉案金额30余万元。
25岁的大学毕业生徐向阳,河南周口人。2007年,徐向阳大学本科毕业后应聘进入北京一家科技公司。应聘时,他对这家设在北京市海淀区五棵松一栋居民楼内的公司状况有些疑问,公司老板李杰说:“公司的业务范围非常广泛,只要国家法律没有禁止的都可以干。你来公司后,负责SP增值业务的推广,月薪1200元,其他收入按效益提成。”
徐向阳并不知道推广“SP增值业务”具体是什么,李杰介绍说:“说白了就是接受商家的委托,向一些固定电话用户和手机用户发送游戏、短信、彩信,并从中收取一定的费用作为公司的盈利和本人提成,你如果干得好一个月赚个万八千没有问题。”
之后,徐向阳在公司的工作进展顺利,合作伙伴中不乏国内有名的网络公司和知名企业,“订单”越来越多,生意越做越大。
徐向阳为了增加群发短信的容量,在黑市上寻到一种叫“短信猫”的短信群发器,只要在电脑上使用配套软件,通过短信群发器对外发送数据信息,工作效率可提高数百倍。
徐向阳向李杰汇报并得到同意,一次购买了8台短信群发器,并在交易时结识了出售短信群发器的商人向长全,向老板经常把自己承揽的一部分短信群发业务转让给徐向阳。
截至2009年5月,徐向阳群发短信经营额30余万元。
2011年3月29日,身穿囚衣的向长全与徐向阳一同站在法庭的被告席上,成为群发短信第一案的被告人。案发后,徐向阳的老板李杰在逃,警方正在全力抓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