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2010首页 > 首页焦点坊

第十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来源:新华网   编辑:   2012-06-17 11:18:00

第五媒体 第一时间 彩信发送 每天两期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QLWB10086轻松定制
每月资
费三元

    新华网上海6月16日电(记者肖春飞、许晓青、孙丽萍)16日,第十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大幕拉开。
    随着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全面贯彻实施和“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中国电影及其资本市场正在以极大的热情和速度不断发展壮大,中国电影产业迎来了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中国目前唯一被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认可的A类国际电影节,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无疑承担了重要的历史使命。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用电影艺术向世界讲述“中国梦”――这无疑是中国电影的奋斗目标!

文化交融 丰富多元

    开幕之夜,400多位明星走过上海大剧院前的红毯,这是亚洲最著名的一条红毯。

    从1993年创办至今,近20年、1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已发展成为亚洲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电影盛会,有“东方奥斯卡”的美誉。

    但“东方奥斯卡”并非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全部概括,用法国著名导演吕克·贝松的话来说:“是一个多文化交流平台。国际电影工作者和各国电影在此交流、融合。”

    衡量一个国际电影节的影响力,用最简单的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人气”——能否吸引大导演携力作参赛,能否邀请世界水准的评委,能否汇聚一线的明星走上红地毯,能否让观众尽享视觉与心灵的震撼……

    观察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人气,开幕前这座城市各大影院前排起的“长龙”就是最好的视角。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影展单元已成为亚洲规模最大、也是最多元的电影展映活动。电影节组委会执行副秘书长唐丽君说,上海国际电影节影响力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许多影片都开始将上海作为世界首映的首选地。

    上海国际电影节的魅力,来自多元文化的交融,每年都聚焦多元视角,推出能够代表五大洲文化的精彩影片。以本届电影节为例,今年除了有来自德国、意大利、法国、加拿大、日本和泰国的影片之外,还新增英国、巴西、伊朗、土耳其及部分非洲国家的国家级别影展活动。观众将欣赏到自1993年电影节创办以来阵容最强、质量最高、内容最丰富的影展片目,堪称“纵览全球”的电影盛会。

 

创新驱动 转型发展

    在上海市徐汇区滨江地带,昔日的砂石码头、煤炭堆场,已经悄然变身,这里,将承载一个沉甸甸的梦想――“东方梦工厂”。

    这无疑是上海这座中国最大的城市“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经典注解。

    除了中美合资、中方控股的“东方梦工厂”即将在黄浦江畔浮出水面外,迪士尼度假区项目在上海动工已一年有余,全球最大的影视技术制作公司特艺集团与上海电影集团成立合资公司,推出经典动画《大闹天宫》3D版……这三大影视“航母”正筑梦上海,撬动上海乃至中国的影视产业再上新台阶。

    上海,又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一个缩影。

    1993年,上海国际电影节诞生时,中国尚未加入WTO,国内的文化体制改革也才刚刚萌芽。

    到了2002年,中国电影票房不足10亿元,国产电影产量只有100部左右,全国城市影院银幕为1400多块。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电影产业也发生了巨变。2011年,中国电影年产量已达791部,票房达131.15亿元,银幕已达9000余块。

    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中国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让上海国际电影节底气十足。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第十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组委会主席屠光绍说:上海国际电影节坚持发挥文化推广功能、产业集聚功能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功能,正在成为全球著名的文化节庆品牌,为国家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而今,中国文化产业已经迎来了春天。本届电影节开幕前,上海电影产业获得八家银行在未来五年内的130亿元人民币授信额度。

 

中国电影 世界讲述

    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这是中国电影人的历史使命与时代重任。本届电影节为此专设了论坛。

    对中国电影人而言,上海国际电影节是一个学习世界、走向世界的平台。宁浩、万玛才旦等许多年轻导演,都是通过电影节“新人奖”被世界和业界认识,并走向更大的成功。2009年第十二届电影节中,曾获得亚洲新人奖评委会特别奖的导演张猛带来的作品《钢的琴》赢得最具创意项目的殊荣。这部影片陆续在东京国际电影节、迈阿密国际电影节、台湾电影金马奖评选中获得提名和奖项,并一举摘得第十四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传媒大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这是上海国际电影节阶梯式孵化、扶持新人产业责任与功能的一个典型案例。

    在与世界电影的近距离接触中,中国电影人深深感觉到:要擅长中国电影的“世界讲述”,只有根植于中国大地,坚持弘扬真善美,才能在激烈的全球市场站稳脚跟。

    在上海国际电影节近20载的“光影年轮”上留下了一段段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佳话。2007年,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的纪录片《又见梅兰芳》引起10多家境外媒体的浓厚兴趣,八一电影制片厂的《我的长征》《夜袭》《太行山上》在法语市场受到欢迎;2008年,河南电影电视剧制作集团公司的少林系列功夫电影吸引12个国家和地区的买家争购;2009年,国产电影《叶问2》透过电影节平台征服了15个国家和地区的买家,上影集团出品、讲述铁人王进喜的影片《铁人》也受到了日本买家青睐……

    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灵魂,价值取向则是文化的灵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不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尤其要贯穿到精神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传播中。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说,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传承中华文化精髓,吸收世界文化精华,彰显海派文化特色,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显著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显著增强上海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在上海,在“中国电影的摇篮”,上海国际电影节必将前程浩荡,在世界电影舞台上努力实现中国梦想!

张其天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