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原志成

来源:   编辑:   2018-04-02 16:44:00   作者:

  原志成,男,汉族,山东莱州人,1961年11月出生,1982年入警,中共党员,大学学历。历任副科级侦察员、交警大队副大队长、大队长,分局副局长、政委,2008年5月,任烟台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政委(主持工作),2012年10月任该支队支队长,一级警督警衔。先后荣获一、二、三等功共9次,多次被省公安厅、烟台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先进个人。近日,被公安部追授为“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他所在的特警支队被烟台团市委评为“五四红旗团支部”,援疆特警队被公安部荣记集体一等功,市反恐怖工作协调小组被省反恐怖工作协调小组评为先进单位。

  倒下,以战斗的姿态

  ——追记原烟台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支队长、二级英模原志成

  撰文/李德峰

  他常年保持一种状态,处置突发事件,时刻准备冲锋;

  他长期坚持一种实践,从难从严训练,求真求实砺警;

  他始终培树一种理念,不怕流血牺牲,战胜一切困难……

  他就是“特别讲政治、特别守纪律、特别能吃苦、特别讲奉献、特别能战斗”的烟台市公安局特警支队的带头人――原志成。

  2013年5月9日,是原志成人生中最忙碌的一天――

  这一天,支队承办的全市近年来最高规格一次反恐怖工作会议召开;这一天他要组织召开支队工作部署会;这一天,还要远赴莱芜参加全省的业务培训……

  他太累了。进入4月份,除了组织日常的勤务和训练,又一项艰巨的任务落在了原志成和他的团队肩上,全市反恐怖工作会议将要召开,这次由30多个成员单位和全市各县市区负责人参加的会议的承办任务很重,他连续一个多月忙于研究、部署、协调,连续数个昼夜不曾安睡。

  他现在安详地坐在沙发上睡着了。19时30分,到莱芜报到后回到房间休息,却再也没有走出房间。旁边的茶几上放着没有吃完的药,还有一叠参加明天培训的资料......

  无法知道他的遗愿。但我们知道,他52岁的短暂生命里,写满了对事业、对战友、对亲人的爱;我们知道,他31年的从警履历中,记录着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人民警察的忠诚奉献和勇往直前的英雄情怀。

  受命履新――特事特办的特警筹建

  2008年5月,一纸调令将时任烟台市公安局莱山分局政委的原志成,调任烟台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政委,全面负责支队的筹建工作。说是支队,其实就他和一名刚刚报到的转业干部。他明白组织的任命是严格考查、反复研究的决定,更是给信任、给机遇、给荣誉。自己不能辜负了组织的希望。

  原志成这辈子注定要做开创性的工作。1994年12月26日,莱山区正式挂牌,他作为首批抽调负责筹建莱山分局交通警察大队的主要成员,一进入莱山就全身心投入拓荒建队工作中去,几年后,硬是以全市公安系统大比武前三甲的优秀成绩托起莱山分局的崛起。5年前,他任莱山分局政委时,着力推进“三基”工程建设,开创性地将全区警务区全面规划,建成全区第一个“居家式警务室”,实现了“无增长警力改善”目标。这次面对这两个人的特警支队他又将如何起步?

  万事开头难。原志成说,不难就造就不出“特”警!

  支队不能开皮包公司,没有人,一切都是纸上谈兵。他写请示、报方案,积极沟通协调;他选驻地、觅人才,足迹遍布全市;他拟计划、请专家,确立发展目标。工夫不负有心人。2009年9月15日,从全市近万名民警中精挑细选的第一批27名队员如期报到。他们之中有联合国维和警察、有警务技能高手、有武器专家……个个身怀绝技。原志成总算有了些底气。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可人有了,一系列问题也接踵而至。面对几乎是个空壳的办公楼,缺少基本的办公设备、缺少各类装备器材、缺少训练场地,吃住也无着落……面对困难,原志成率领队员们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按照“边组建、边规范,边训练、边参战”的原则,积极探索科学发展规范发展之路,队伍建设与基层基础建设两手抓,双向促进、协调发展,仅仅用两个月的时间就展现出全新的面貌。

  组建4年来,先后主持制定支队管理规范制度32个,并在工作中亲自调研完善,紧抓落实。积极按照特警及反恐怖工作职责任务,充分发挥指挥管理作用,实行AB角和实职与虚职相结合的骨干队伍建设,推动支队高效运转。支队实行全时制在岗值班备勤,随时接受应急处置任务。他十分重视队伍思想建设,实行每周五政治理论学习日制度。集中学习时,他常常是亲自领读、讲解,将党的政策方针传达到每名民警,将“特别讲政治、特别守纪律、特别能吃苦、特别讲奉献、特别能战斗”的“五特”特警精神,在每位特警队员心中扎根。他结合烟台市情、市貌和队员专业特长,深入研究特警队员培养方向,长远规划,致力打造适应山地、城市、海洋等多种作战条件的特警队伍,他多次徒步勘察市区内连绵15公里的山脉、峰峦,并作详细记录,充实城市应急处突各项预案,带队开展海上救生及武装泅渡训练。他事无巨细,从无到有,修缮办公楼、补给反恐处突装备、建设室内训练馆……一项项措施的推行、一步步条件的改善、一点点警力的提升,无不凝聚着原志成的心血和汗水,无不诠释着原志成敢为人先的大智大勇。

  天山作证――特殊时期的特别考验

  2009年12月25日,对于烟台特警来说,注定是不会忘怀的日子。这一天,他们飞抵中国西北重镇乌鲁木齐,第一次远征执行维稳任务。

  入驻刚刚发生“7·5”事件的维族地区、相距烟台3650公里、时差两个多小时、昼夜温差达50余度。这对刚有雏形的特警支队是个考验、对实战不足的特警队员是个考验,对原志成更是考验,那年他已经48岁,还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组织上怕他吃不消,考虑另选带队。而他却说,干部紧要关头冲上去,队伍才会跟上来。

  61人的队伍,完全陌生的环境、复杂严峻的治安局势。执行这种特殊的任务,如何保证让各级领导放心、让当地群众满意、让维稳队员安心,原志成面临着从未有过的巨大压力。但他骨子里有着挑战极限、战胜自我的自信。“在疆1分钟,干好60秒”,他激励队员克服困难,勇挑重担。按照“积极适应环境、全力维护治安、主动服务群众”的思路,迅速展开工作。

  环境不是说适应就能适应的。年轻的队员有活力、体质好,问题还不大,可原志成面临的最大难题是饮食,对牛羊肉有过敏反应,别说吃到嘴里,就是闻到味,肚子里也会翻江倒海,这样一来,只要是盛过牛羊肉的餐具,他都可能不敢用,想在这里吃个可口的炒菜看来也几乎是不可能。他知道自己的毛病,早就让妻子准备了一些虾皮、虾酱、甜面酱之类,再加之大葱、大蒜等,填饱肚子是没问题的。他还半开玩笑地对队友们说,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我这海鲜白馍难道还不是大餐,可这大餐一吃就是上百天。最令队友们难以释怀的是2010年的除夕夜,队里为了照顾年轻的队员,当晚全部由队干部值勤。原志成利用值勤的间隙,组织在家的队员准备了丰盛年夜饭。凌晨1点多钟,值勤的队员回来,团圆饭也正式开席。虽然不能尽酒兴,大家以茶代酒,还是有难以掩饰的兴奋。不知谁的提议,过年了,原支队吃个饺子吧,我们特意为您备的,素馅。原志成怕扫了大家的兴,夹起一个放在嘴里嚼着,还没等着说出“好吃”二字,捂嘴奔向了卫生间……难忘的除夕,难受了原队,难过了队友。

  那时乌市的治安环境依然严峻,砸车玻璃盗窃、尾随入室抢劫、制造爆炸物品等各类刑事案件高发。烟台援疆特警队的日常勤务工作任务重,紧急突发任务多。每名队员日平均工作达到12个小时,遇有紧急突发任务时,队员要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连续上岗时间长达8个小时,每天执勤的队员要下午3点才能吃上午饭,正常情况下凌晨1点之后才能撤岗,一有情况,晚上的觉就不用想了。原志成心放不下,作战服脱不下,神经始终绷在弦上。2010年2月9日,驻地岗哨发现有一些维族人三三两两走进徽商大厦,住进四楼的同一间客房,执勤队员迅速报告,原志成立即与值班长进行侦查,断定这伙人存在重大嫌疑,情况万分紧急,他果断命令队员果断出击,在一客房内当场控制14人,后经当地公安机关反馈信息,这一团伙企图在春节前夕制造事端,幸有烟台特警及时发现才避免了一起群众性事件。在疆期间,共出动警力5309人次,执行警卫护送任务15次,查获各类案件12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77名。组织了当地300余名新特警的带勤、带训,在公安部援疆特警协调组和自治区公安厅联合组织的带勤带训考核中,所带新特警100%合格,优秀率达到 44 %。省公安厅副厅长任学增慰问巡逻民警时评价,这是一支将勤务工作研究透的队伍,是一支值得放心的队伍。

  援疆维稳过程中,队员们把执勤点当作为民服务的联系点,深入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和群众家中,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努力化解维汉隔阂,积极排查化解矛盾,着力为群众排忧解难。辖区维族居民麦合热古丽丈夫因脑癌去世,她独自抚养6个子女,最大的也只有16岁,家境十分贫寒。得知这一情况,原志成带头捐款,一个下午全队就捐资3000多元。12月31日上午,原志成和队员们一起来到麦合热古丽家中,将生活、学习用品和捐款送到她的手中。麦合热古丽眼含热泪道:“您们在年前来到我的家中,为我家解决实际困难,真是雪中送炭,感谢党,感谢政府。”112天的维稳任务,原志成带领队员为各族群众提供服务上百次,调解了大量的矛盾纠纷,收到了13面锦旗、4封感谢信,公安部为他们记集体一等功,61名队员全部被授予“公安部援疆维稳勋章”,原志成荣立个人一等功。

  3年后的5月17日,在原志成的追悼会上,乌鲁木齐市特警支队发来唁电、曾在的辖区红庙子派出所发来唁电,麦合热古丽闻讯面向东南痛哭不止……

  砺剑金陵――特立独行的反恐精英

  特警是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突击队,是警中之警、警中尖兵,揽了“瓷器活”,就得是货真价实的“金钢钻”。作为这支队伍的带头人原志成明白,这特警神秘、光鲜的背后,支撑着的必须是一支思想、作风、技能全面过硬的队伍。特警之“特”注定要比其他的警种付出得更多。

  为了提升这支队伍的综合素质,与有专长的队员一起研究训练方案,请专家挑毛病、出思路,集思广益,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训练体系,日常高强度体能训练、分阶段对抗训练、结合任务针对性训练、定期合成演练、实战状态参与省市组织的城际和区域专项综合演习,练专业技能、练作风养成、练心理素质,这支年轻的队伍成长得很快。

  2010年底,烟台市公安局党委决定将反恐怖工作交由特警支队承担。原志成知道,这不只是大门口多块牌子那样简单,这将要面临更加艰巨的任务、前所未有的挑战。他迅速进入情况,按照“四位一体”反恐怖体制机制建设工作要求,建立四项工作机制,推进反恐怖防范、案件线索核查、重点阵地管控及应急处突工作。为了使支队的反恐战斗力有个新的跃升,原志成经过多方了解和反复协调,终带领他的队员于2012年3月20日,南下古都金陵,入驻国家反恐突击队――南京“龙虎突击队”,进行为期40天的全封闭集训。

  训练是残酷的,但没有千锤百炼,锻造不出战无不胜的特警。五公里长跑只算热身,射击场上,队员们将砖头挂在枪上,一端就是两分钟毫不晃动;在操场上,队员们千百次地摔倒又爬起,为的是将每个战术动作都练成下意识。攻坚楼里,队员们不断地克服自身恐惧心理,从外墙、阳台、防盗网、下水管等各个方位实施攻坚;战术动作与摔跤训练,千百次摔倒在地造成许多队员受伤,但没有人愿意提及伤情,大家都珍惜短暂的训练时间,更不想给队友造成负担。只要没有骨折,就不会有任何一个队员眼睁睁看着时间溜走。

  烟台――南京。烟台,亚沙安保进入攻坚阶段,一项项任务等着原志成拍板;南京,更让他放心不下。他奔波于两地之间,恨不得将自己分成两半。在南京他虽然不能参加训练,但始终陪着队员们,看着队员们坚强的身姿,他为之鼓劲,看着队员们突破一个个极限,他为之喝彩,看着队员们小憩时的身心疲惫,他就帮着推拿按摩。他安排同志通过电话、走访,了解南京训练的队员家中的情况,解决燃眉之急,让队员在南京安心训练。40天的淬炼,特警队员不仅忍受了身体的痛苦,更多的是精神的折磨,凭着坚强的意志力,突破了一道道极限的封锁,实现了“重生”,真正成了让犯罪分子闻风丧胆的“魔鬼”。

  在原志成的积极推动下,全市反恐怖工作逐步步入正轨。推行反恐信息会商研判办法,建立起信息会商机制,先后开展涉恐信息会商40余次;大力推进各成员单位的工作协作机制,与相关部门建立协作机制。协调港航、铁路、民航、公交等单位推进交通系统防范标准落实,坚持定期组织有关成员单位对所有省市级重点目标部位开展反恐防范大检查。与部分反恐成员单位建立了线索快速核查机制,实现了信息研判的迅速、及时、高效。积极协调反恐成员单位,组织小规模处突合成训练,建立起常规性的协同处置机制。连续两年组织的全省城市间反恐怖对抗演习中,合成训练成果凸显,做到了组织严密、秩序井然、处置迅速。2010年至2013年,烟台市反恐怖工作小组,被省反恐怖协调小组授予“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倾情亚沙――特字当头的盛会安保

  原志成是个闲不住的人,没工作会发慌,有任务就亢奋。从警30多年,不论是当民警还是走上领导岗位,不论是当交警还是当特警,他从没有停止过前进的步伐,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高速运转,不言败、不服老、很要强。

  2012年6月份,第三届亚洲沙滩运动会将在海阳市举办。这是我国首次由县级市代表国家承办的国际赛事,更是烟台首次承办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最大的一次盛会。亚沙安保工作成为全市公安机关压倒一切的任务。面临特殊情况、面对特殊任务,他主动请缨,特警是先锋队,我就是先锋官。进入3月份,他作为前线安保指挥部的主要成员,迅速入驻亚沙会安保现场,并承担了任务最重的环烟台、环海阳几十个公安检查站和亚沙村的安保工作,再一次站在了安保工作的最前沿。

  他一方面组织强化训练,迅速提升特警队员各项勤务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一方面进行赛场实地勘查,确保特警队员快速进入角色。他结合实际,提出了 “以面保点,以线保点”的安保思路,以13大类55套100多个方案为支撑,构筑起核心封闭、远端分流、纵深控制、梯次过滤、全时空、全覆盖、立体化的防控网,为赛区、赛事、场馆及周边的绝对安全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汗水。

  原志成披星戴月,夜以继日,顾不上做了心血管支架手术的身体,在安保一线摸爬滚打,与年轻民警比着干。白天,他穿梭于各个检查站之间,一方面与值勤民警一起检查过往车辆和人员,一方面积极协调解决各检查站用水、用电、住宿、就餐等装备物资的保障工作;晚上,他到亚沙村研究部署防范措施,并结合亚沙安保任务,全面推进“四位一体”反恐怖工作体制和机制建设。由于长时间超负荷工作,他患上严重的神经衰弱、腰椎间盘突出和免疫系统障碍,体力严重透支,每天要靠大量药物来维持,几次累倒在安保第一线。工作中,他先后组织反恐演练4次,组织综合信息会商、专题会商20多次,为“大事小事都没出”的“平安亚沙”,发挥出聪明才智。

  3个多月,他不是吃住在亚沙安保现场,就是去南京督导封闭训练,几次办事路过离家不足百米的滨海路,却顾不上进家。当任务结束,妻子说他就像披了层“黑皮”的人。

  硬汉柔肠――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与许许多多警察一样,因工作的特殊性,他们往往对家庭照顾得太少,对家人亏欠得太多。不论能顾家多少,但那份情深意浓的爱却各有表达。在我们生活中多数家庭的早饭应是便捷的、简单的,而原志成家的早饭“就像其他家庭的晚饭一样”,有炒、有拌、有荤、有素,颇为丰盛,十几年来几乎是天天如此。

  原志成的妻子姜静泣不成声地给我们道出原由:十几年前志成调到莱山分局负责交警大队的筹建工作,一个单位从无到有,需要做的大大小小的事太多了,一天志成给我说,我现在工作太忙了,照顾不上你娘俩,午饭我是肯定没时间回家吃,回家吃晚饭也没个时候,不要等我吃晚饭。这样吧,每天早上我早起做饭,全家人都能吃上……

  姜静哭诉着说,志成对我们娘俩太好了,“含着怕化了,捧着怕飞了”,我们从没有红过脸,有事商量着来,家务争着干,处处为我们着想。儿子鹿铭说,我在家爸爸从来不让我干家务,哪怕是现在换个灯泡,他也要自己来,爸爸说“怕我过了电”。

  原志成不仅营造了一个幸福温馨的小家,也有一个和谐幸福的大家。他坚守着“长兄如父”的古训,尽一个大哥所能,帮着四个弟弟长大成人,成家立业,给弟弟们带了个好头,赢得了家人的尊敬与信任,延续着团结和睦、敬老爱幼的家风。父亲今年86岁,一直由大姐来照顾,原志成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与妻子都有自己的工作,实在是顾及不上。虽然难尽床前之孝,但只要能挤出时间,他与妻子儿子就会去莱州老家看望老人,电话几乎是每天必打。

  姜静回忆说,志成最后一次看公公是在今年的五一,当时公公还说想去南山大佛看看,志成说忙完这阵子就陪他一起去。姜静从公公那里得知,志成到莱芜后也给公公打了电话,还说三两天参加完省里的培训就陪公公看南山大佛,这成了志成终生的遗憾……

  5月9日,原志成起得特别早,面对与妻子一起做好的一桌子饭菜,他一边匆忙吃着,一边对妻子说,今天上午我们承办的会议要召开,我要早早过去再看一看,别出现了什么纰漏,会议结束后,中午我还要接着赶往莱芜参加省里的培训,你给我准备准备出差的东西,中午会议一结束我就直接出发。妻子应声而去。几十年来她已经习惯了这种直接的、命令式的口吻,从不问为什么,只是按着他说的去做,她倾其所能支持着丈夫,她相信丈夫永远是对的。

  6点多钟,原志成带上妻子给自己准备好的行囊驱车直奔会场,让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成了与妻子的永别。

  在妻子姜静的手机,原志成打给她的最后一个电话在下午5点17分,是到莱芜后的平安电话。姜静本来有许多嘱咐,听着电话那头好像人很多,没多说就挂了。电话挂了,可担心多起来,“志成能不能按时吃药、吃住的怎么样?”姜静就在这深深的挂念中挨着时光,企盼着丈夫的电话能再一次打过来,晚饭也没了胃口。大约晚上8点多钟,她实在忍不住了,拿起手机给丈夫拨电话,但没等拨通又挂了,她觉得这样不好,“出个差,老婆的电话紧跟着,让人笑话”。她坐在沙发上心不在焉地看着电视,9点多钟,她又一次想拨电话,可转念又想,志成是不是睡了,打电话会不会影响其他人休息,电话最终没有打过去……

  就这样,她在担心和思念的煎熬中倒在沙发上睡着了。依稀间,丈夫来到了她的身边,对她说,我爱你们、爱战友,爱这支时时在冲锋的警队。

  2013年5月11日,这是一次特殊的集结,没有指令、只有心会。凌晨2点,烟台特警支队全体队员从不同的方向赶来,一袭戎装,齐刷刷地分站在进入烟台市的机场路两侧,迎接这位可敬、可亲的战友、兄长归队。

  2013年5月17日,这是一次永远的出征,没有语言,只有沉默。早晨7点半,队员们将准备好的崭新的内衣、警服一件件给原志成换上,为他整理好警容,敬送这位永远在冲锋的特警、勇士远征……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瑜

更多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