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沈成磊

来源:   编辑:   2018-04-02 16:41:00   作者:

  沈成磊,男,山东莱州人,1979年7月出生,2002年7月毕业于山东省公安专科学校,中共党员,大学文化。历任莱山分局滨海派出所民警、刑侦大队副中队长、指导员,牺牲前任刑侦大队二中队中队长,三级警督警衔。2015年5月27日,在执行任务时,突遭犯罪嫌疑人持刀拒捕,不幸壮烈牺牲。生前连续多年被分局评为“十佳破案能手”“全省破案攻坚能手”。沈成磊牺牲后,烟台市委政法委、团市委、市公安局、市青联追授沈成磊“烟台青年榜样”;市局党委、莱山区委追授沈成磊“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沈成磊为烈士,被公安部追授为“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

  沈成磊:永远在冲锋

  文图/李德峰  刘丹  陈艳丽

  熟悉的笑容依然绽放,

  铁血的警营因你而悲。

  冲锋的姿态永远定格,

  刑警的本色——是你永远不变的依归……

  36岁,人生最怒放的年龄,莱山分局刑事侦查大队二中队中队长沈成磊,用他人生的最后冲锋,践行了“人民警察为人民”的庄严承诺,绽放了生命的壮烈与豪情。

  2015年5月27日14时50分许,执行任务的沈成磊在抓捕犯罪嫌疑人时,身中6刀,其中一刀刺穿颈部动脉,鲜血喷涌,但他始终保持着紧抱嫌疑人的姿势,直到流尽生命的最后一滴血。

  从警13年的沈成磊一直工作在基层一线,先是在农村派出所干了6年,之后又在刑侦大队摸爬滚打了7年,基层工作再苦再累再枯燥,他从未推诿,从无抱怨,始终充满着激情,用日积月累的埋头苦干,忠实履行着人民警察的神圣职责;侦查工作再多困难险阻,他从未退缩,从不叫难,潜心揣摩,循线追踪,始终冲锋在最前线;群众工作再琐碎芜杂,他从不推辞,从不计分内分外,饱含一腔真情为群众排忧解难。在他短暂的生命里,把全部的青春和热血献给了所钟爱的公安事业。

  定格的生命

  ——面对犯罪分子的尖刀,他在颈部动脉被刺穿、鲜血喷涌的情况下,连续被刺数刀,双膝跪在犯罪分子跟前仍然死死抱住不放手

  5月24日,莱山分局刑侦大队接到群众报案称机动车被盗。5月27日下午,刑侦大队民警沈成磊、宋繁靖根据指挥中心提供的被盗车辆轨迹信息,在芝罘区幸福办事处附近查找被盗车辆。当日14时40分许,在化工路与幸福中路交叉路口处发现该被盗车辆,两人在对车辆进行跟踪的同时报市局指挥中心请求增派警力实施查控。14时50分许,有极强反侦查能力的犯罪嫌疑人发现有人跟踪,准备逃窜。警情瞬息万变、战机稍纵即逝。沈成磊向宋繁靖做出抓捕手势,箭步冲上,准备合力控制住犯罪嫌疑人。此时,身高1米8、体壮如牛的犯罪嫌疑人猛烈拒捕反抗,使出浑身蛮力挣扎着要站起来,两人合力将其按倒在地,犯罪嫌疑人恼羞成怒,狠命将宋繁靖和一名见义勇为的群众踹出几米开外。

  曾因盗窃和抢劫被判入狱四年、去年被刑满释放的犯罪嫌疑人李辉在案发12小时后被抓捕归案。他供认,沈成磊先后多次把他摔倒在地,他拼命挣脱出一只手掏出藏匿在裤兜的弹簧刀,猛然将沈成磊颈部刺去,被刺穿的大动脉顿时鲜血喷涌。“他还不放手,跪在我跟前头部紧贴着我大腿死死抱着,我又朝着他肩背捅很多刀。”“捅他也不松手,我最后又朝他身上划了一刀,用膝盖使劲把他下颚顶开。我裤腰带都绷断了。”李辉供述,如果公安机关没有抓到他,他准备杀死另外一名工友后潜逃。

  据宋繁靖和参与救援的群众事后回忆,他们当场拿了多条毛巾和衣物堵在沈成磊的颈部创口,鲜血还是不停地流,牺牲前他仍保持着紧抱嫌疑人的姿势。

  是怎样的忠诚信念促使沈成磊迎着犯罪嫌疑人的屠刀依然毫不退缩?沈成磊的办公桌上,赫然入目的是他的一幅小照片和他留在上面的用于自勉的话:“清楚、了解自我;改正、完善自我。存精神、少欲望,实现自我。”沈成磊从小梦想当警察、渴望能保一方平安,十年寒窗苦读考入警校,毕业后来到派出所,后又如愿以偿干上刑警,实现了人生理想。他感恩于党和组织的培养,凭着一股钻劲、韧劲和拼劲,练就过硬本领,全力维护百姓平安。

  追溯沈成磊牺牲前一周的工作,折射的是他多年的工作常态:天河城小区发生技术开锁盗窃案,他带领民警一个个调取监控,目前已获得重要线索;王某非法持有枪支案进行进一步的调查,补充相关证据;院格庄辖区发生系列盗窃农村小商店案破获,三名盗窃累犯他连审三天,每天都工作到凌晨,终于将最艰难的一环攻破,形成了完整的证据链。他还细心将“一名犯罪嫌疑人得过痔疮”这一信息,连同其它资料一并上网串并研判,经查与淄博一起盗窃案提取的血迹高度吻合,后经DNA进一步比对带破多起系列盗窃案。

  勇敢的战士

  ——凭着一股钻劲、韧劲和拼劲,他使命面前不犹豫、困难面前不畏惧、危险面前不退缩,用坚韧和顽强挑起匡扶正义的重担

  刑侦工作被誉为“在刀尖上行走”,这除了要有迎难而上的果敢英勇,还要有高超过人的侦查技能、身处险境时的心细如发,寡言却务实的沈成磊,在7年的刑警生涯里,一直在刀尖上“起舞”,多次被评为“十佳破案能手”“全省破案攻坚能手”等称号。

  2011年5月26日,“清网行动”在全国铺开。莱山分局列入“清网行动”的在逃人员一共54名,沈成磊和战友们先后辗转9省32市,行程3万多公里,抓获在逃人员11名,其中命案在逃人员3名,一人带队完成了全局任务量的五分之一。

  “清网行动”所面对的在逃人员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漫漫“追逃”路上,一次次长途奔袭,一次次跋山涉水,其间遇到的困难往往始料未及,是对参战民警们心智和体力的双重考验。这一年,沈成磊与自己追踪了4年多的一名特殊逃犯“狭路相逢”。时间倒回2007年,当时还在滨海派出所工作的沈成磊,辖区内发生一起恶性抢劫案,犯罪嫌疑人是一名受过专业训练的特种兵,身手了得,且具有极强的反侦查能力,分局组织警力多次围捕未果,其中一次抓捕,犯罪嫌疑人直接从7楼纵身跳到4楼,毫发无损得以逃脱。寡言的沈成磊从未在口头上表示过要一追到底的决心,却默默的和这名犯罪嫌疑人较上了劲,4年来一直未断过对他的追踪。“清网行动”中,沈成磊查知了一条重要信息——犯罪嫌疑人现在潍坊,在一家宾馆任厨师。

  没有摩拳擦掌,只有缜密部署,这次相逢,沈成磊没有再给对方逃脱的机会。当时的抓捕现场在犯罪嫌疑人工作的厨房,空间狭小,刀具器皿多,抓捕行动极其凶险。沈成磊在反复揣摩,详细布置好抓捕方案后,带领一名民警假扮成顾客,以不满意饭菜质量为名进入了厨房,他和战友尽最大可能靠近犯罪嫌疑人,趁其不备,飞身一跃,第一个扑了过去,穷凶极恶的犯罪嫌疑人抓起手边的菜刀企图行凶,沈成磊眼疾手快,一把抓住犯罪嫌疑人的手腕,战友们一拥而上,将犯罪嫌疑人成功抓获。

  多年来,沈成磊自觉“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冲锋在一线。2012年,辖区一名非法持有枪支的犯罪嫌疑人在烟台福山区某小区被锁定行踪。中午趁着他酣睡之际,沈成磊第一个搭上梯子爬到三楼,右腰别着手枪,左手拿刀划破纱窗,冲进屋里,猛扑上前,将睡意朦胧的犯罪嫌疑人死死压在身下,清理现场时,民警发现犯罪嫌疑人的单管猎枪就在一米外的茶几底下,子弹已经上膛。战友问他:“命悬一线,你不怕吗?”他憨憨一笑:“当时就想抓着他,给老百姓个交代。”

  莱山刑侦大队副大队长韩新鹏回忆说,这些年来,沈成磊从来没对委派给他的工作任务说不,从来没因个人原因请过假,从来都任劳任怨。但在两年前的职务调整中,沈成磊第一次说“不”,当时局领导认为他工作缜密、踏实,想安排他干基层派出所副所长,沈成磊坦率谈了自己的想法:“我喜欢干刑警,会好好干。用全部行动去证明。”他如愿留在刑侦大队并担任二中队中队长。

  刑侦工作紧张繁忙,通宵达旦是家常便饭,高强度体力和智力的付出,是对每名刑警的极大考验。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沈成磊,吃苦耐劳已经化作一种天性,谁也不知道看上去黑瘦的他,单薄的身躯里蕴藏着怎样的毅力和韧劲。和他朝夕相处的战友,是从他训练场上每次10圈“起步”的体能训练,追捕犯罪嫌疑人追出几公里的点滴里,真正读懂沈成磊的“韧”、“倔”和“一根筋”的。

  2014年1月,沈成磊和民警在抓捕一名盗窃出租车计价器的犯罪嫌疑人时,在蹲守一天一夜的情况下,沈成磊在刺骨的寒风中,足足追出一两公里,将逃窜的犯罪嫌疑人扑倒在地,翻滚中将羽绒服扯烂,最后这名累到浑身瘫软的犯罪嫌疑人,由民警两边架着才弄到车里,半天才喘过气说:“我服了、我服了,真没见过这么拼命的警察。”

  刑警7年,沈成磊参与破案470起,抓获在逃人员76名,攻克一批大案要案。有人曾问沈成磊,破案干嘛这么拼?他话语很朴实:“案子不可能全破全结,可尽了心尽了力,才不愧对给咱饭碗的老百姓。”

  执着的追求

  ——他爱动脑子琢磨工作又能吃苦,走到哪里都是单位的骨干,都是百姓的顶梁柱

  1979年出生的沈成磊,2002年到滨海派出所工作时还很年轻,老百姓却都亲切地称他“老沈”。“师傅为人质朴,话不多,处理案件却非常老成,同事们信任他,老百姓爱戴他,都亲切地称呼他‘老沈’。”滨海派出所民警刘俊岭说。

  13年前的滨海派出所还是个非常偏僻的农村所,不通公交车,四周一片荒芜。沈成磊吃住在派出所,不管值不值班,一有警情他总是第一个整装出发。沈成磊出警时总是很迅速,明了案情后,一踩油门“轰”地一声就走,同事们都笑称他“又开飞机跑了”。“机哥”绰号由此而来。“咱们早到现场一分钟,就多一分主动。”一向憨厚的沈成磊笑着解释。

  “焊”在派出所里的日子,沈成磊潜心琢磨每一次出警、每一此办案、每一次化解纠纷,日积月累练出了过人的专业技能。既拉得出,还坐得住,沈成磊在派出所期间担任了多重角色,干过治安、内勤、社区,还兼任所里的法制员。在那个尚未实现无纸化办公的年代,上百万字的案卷材料需要一字字核出来,作为法制员的沈成磊将全所每一起案件都趴在桌前字斟句酌、反复推敲,经他手的案卷实现了“零差错”。他常说:“案卷容不得半点差错,一个字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据同事回忆,有一次,沈成磊沉浸在揣摩案卷中,走路时竟然撞在门板上。他的老所长韩中华深有感触地说:“我们派出所在2007年被评为全省公安机关基层所队执法示范单位,成磊功不可没。”

  长期的勤学苦练、用心揣摩,沈成磊迅速成长为独挑大梁的骨干。滨海派出所辖区城区建设、工业园区迅猛发展,外来务工人员增多,盗窃案件频发。“交给我吧!”沈成磊主动把这个棘手活儿接了下来。连续3个多月,他人不离厂子、心不离案子,从人口管理这一源头抓起,琢磨出“外来人口分类防控法”,将新增加的240多名外来务工人员的详细信息逐一理顺出来,明确出管理重点。之后,与责任区民警通力协作,通过对掌握的人员信息逐一审查过滤、走访调查,抓获重大盗窃团伙成员王某,一举破获各类盗窃案件31起。如今“外来人口分类防控法”已成为莱山分局管理外来人口的重要办法。

  基层派出所有“宁办十起案件,不做一起调解”之说。一次,滨海办事处刘、于两家因为下水道流向问题,邻里矛盾升级,互相泼粪还动了手,所里协调处理,可两家都不满意,先后上访。这个谁也不敢接的“烫手山芋”最后交到了沈成磊手里。沈成磊没有急于上门调解,而是搬出前前后后的案卷埋头研究:“如果我们今天安慰于家,明天安慰刘家,就会被牵着鼻子走,必须从根本上查清来龙去脉,明确各个节点谁是谁非,找到突破口。”沈成磊靠上工作十几天,协调村里彻底解决了下水道问题,将双方过失摆得清清楚楚,赔偿道歉一气呵成,赢得双方满意。沈成磊说:“干警察咱辛苦点,就图个百姓平平安安、和和睦睦。”

  采访中,战友们对沈成磊描述最多的是他爱笑,是可以省略许多语言的微笑;说他平时话最少,是那种能不说就不说的少。可真正需要他开腔时,却又是富有逻辑的滔滔不绝。如案情分析会,他常常是很能沉着气,认真地听,当到了最后,“老沈,你也说说吧”,却能另辟蹊径,使大家眼前一亮。沈成磊的这些特点都源于一个“钻”字。10年前刚开始运用电脑办理案件时,他带头学习操作,从办案系统到警综平台,再到图侦技术,他一路学,一路用,甚至将自己侦破过的案件用新系统来反复推演,直到自己运用自如,了然于胸。

  “师傅干工作没有花架子,都是简单实用的好办法。”民警刘俊岭至今还用着师傅十年前摸索制作的案卷明细簿。这个24开的二手软皮旧笔记本,清晰地记录着每一起案件的经办人、时间和简要案情信息。这个笔记本沿用至今,是工作的延续,更是精神的传承。

  博大的情怀

  ——只要是关系到老百姓的事,他从不计分内分外,都要管一把、帮一把、拉一把

  送别烈士,战友们在整理沈成磊遗物时发现一封发了黄的保证书。原来,2007年5月17日,失学少年李某偷走了沈成磊的2000块钱工资。念及李某只有15岁,父母卧病在床,又属初犯,沈成磊依法给予其行政拘留处罚不予执行的处罚。事后还买了一些粮油等生活用品,上门看望。李某在信中写道:“沈警官再也没有提钱的事情,只是要我好好做人。我从来没有遇到你这么好的警官,真后悔偷了您的钱,感谢你,感谢你为我所做的一切!我保证再也不偷东西,老老实实地做人,踏踏实实地做事!”

  2008年初,一位靠卖煎饼维生的曲大娘被无业青年寻衅打伤,沈成磊迅速赶到现场,将大娘送到医院救治,当天将违法嫌疑人依法处理。案件处结后,曲大娘住院治疗共花费2000多元,而嫌疑人当时只能拿出1000元赔偿金。曲大娘无亲无故,愁得哭泣不止。沈成磊偷偷垫付了1000元钱。曲大娘辗转得知后,每天早上都来给沈成磊送煎饼,一送就是三个月。沈成磊调到刑侦大队后,特意给战友留下200块钱,让转交给曲大娘。“他对百姓慷慨解囊,自己却特别简朴,大学期间穿的衣服都还在穿,用的手机还是四年前花几百块钱买的。”战友邓伟心疼地说。

  “大爱无言,爱善渡万物而不鸣;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从警13载,沈成磊始终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心存大爱,忘我奉献,群众遭遇危难,他总能挺身而出、鼎力相助;群众身陷困境,他又义无反顾、出手相援;只要是为了百姓,不计分内分外,他都积极而为。

  与沈成磊先后共事11年的亲密战友陈善伟哽咽回忆,在滨海派出所期间,有次沈成磊与自己驾车夜间巡逻,凌晨4时行至滨州医学院附近时他突然示意停车。沈成磊下车吃力地将路上一个大石头搬到路边,回到车上说:“咱辖区施工运料的大车多,晚上路上的杂物不能及时清理,很容易出事,咱们巡逻得注意了。”在他的建议下,滨海派出所每辆处警车的后备厢里都备有铁锨、打气筒、医疗箱等物品。

  陈善伟说:“老沈是一个真正对老百姓怀有赤子之心的好警察。他不但全力破案,还全力追赃。他常说老百姓最关心的是被偷的钱和东西能不能追回来。”现在很多案子特点都是本地作案、异地销赃,追赃过程时常比破案付出更多艰辛,沈成磊却一直甘愿奔波。去年,他先后到黑龙江、河北、临沂等地千里追赃,为百姓追回损失一大宗。

  这个工作13年没有休过一次公休假、这个一周四分之三时间都在工作、这个每次抓捕都冲在最前面、这个甭管多大担子都用心去挑、这个把工作做到尽善尽美的好警察,将最后一滴血洒在了他所挚爱的工作岗位上,将宝贵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献给了党和人民的平安事业。

  永恒的警魂

  ——沈成磊爱事业、爱岗位,顾大家、舍小家,为大我,舍小我,留下的是痛惜、敬仰和满满的正能量,铸就了不朽警魂

  5月29日上午,天气阴沉,淅沥的小雨下个不停。烟台市殡仪馆内,身着崭新警服的沈成磊静静地躺在那里。他满头白发的老母亲已经哭干了眼泪,“没办法,没办法,捅着脖子了……”善良而又淳朴的老人嘶哑地重复着这句话,用颤抖的双手将心爱的儿子从头到脚抚摸了一遍又一遍,久久不忍撒手。年幼的女儿挣脱妈妈的怀抱,拉着奶奶的手说“奶奶,爸爸上天堂了,上了天堂就不会回来了,他会打电话给我们的……”面对白发人送黑发人,面对天真无邪的孩子,在场的民警无不泪流满面。在无声的指挥下,他们向亲爱的战友及家属致以崇高的敬礼!

  刑侦工作起来没有白天、黑夜和节假日之分,因为在家时间少,沈成磊特别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机会,女儿也和他特别亲,每次回家都缠着他做游戏、认认字、画个画,有时干脆直接挂在他脖子上撒娇,沈成磊每次都“甘为孺子牛”,不厌其烦,乐在其中。对于刚满6岁的女儿,“爸爸回家”是她最好的礼物;对于结婚9年的妻子,“平安回家”是她最大的心愿;对于年迈的父母,“时常聚聚”是他们最大的期盼,因为经常办案出差,在家时间太少,对亲人亏欠太多,他总想找机会弥补一下。刑侦大队一中队中队长邓伟说起沈成磊未完成的心愿,泣不成声。“5月26日(周二)成磊写好了休公休假的假条,我问他收拾好了吗。他说,都收拾好了,周五就走。”想到亲密战友的这个心愿再也无法实现,邓伟心如刀割。

  这次公休假,是沈成磊从警以来的第一个公休假。他告诉欣喜的妻子“我们就上韩国旅游,弥补一下亏欠你的‘蜜月之旅’,也给女儿过一下儿童节”,5月29日出发的旅行计划让一家人兴奋了很久。5月26日中午,他和家人吃午饭,共同畅想旅游行程;5月27日早晨,饭桌上,女儿美滋滋地告诉他:“爸爸,今晚下班后,要早点回来,带我去海边玩儿”。父女俩拉勾,许下小小的诺言;5月27日下午,沈成磊壮烈牺牲;噩耗传来,妻子失声痛哭,刚满6岁的女儿还在调皮的质问:“妈妈,你怎么哭了?我们明天就要去韩国呐!你不高兴吗?……爸爸怎么还不回来?”

  英雄逝去,留给这个城市一座丰碑。

  “沈成磊走了,但他留给我们的是一种信念、一个标杆。他用自己的行动演绎了比泰山还重的生命分量。从他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种道德的魅力、一种奉献的魅力、一种正义的魅力。”

  “爸爸妈妈请别哭,让我为你们擦干眼泪,您的儿子是人民警察的骄傲,是新时代最伟大的英雄。”

  “你用鲜血诠释了人民警察的神圣使命、用生命擎起永不退色的忠诚,向英雄致敬,一路走好。”

  连日来,同事、战友、各地网友纷纷表达痛惋、敬佩之情,陌生网友为沈成磊点起蜡烛,祝他一路走好;市民们自发到英雄牺牲的地方,敬献鲜花,缅怀烈士……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沈成磊虽然在人生最美丽的季节,离开了他钟爱的公安事业,离开了他深爱的亲人和战友,但他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瑜

更多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