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郑耀南

来源:大众网烟台频道   编辑:   2017-07-14 16:55:00   作者:

  一个普通农家走出的孩子,17岁就带领学生闹革命,反帝反封建;22岁当选为中共掖县第一任县委书记;组织发动掖县玉皇顶起义,活捉汉奸县长刘子容,建立起山东第一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短短38年的生命历程,却写满了传奇与辉煌!他,就是郑耀南。

  当选中共掖县第一任县委书记

  郑耀南(1908-1946),名盛宸,字德卿,号耀南,山东省掖县西障区郑家村(今莱州市平里店镇西障郑家村)人。

  郑耀南学习刻苦,1925年秋考入山东省第九中学。1928年6月,年仅20岁的郑耀南在家乡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在党的领导下,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

  1930年秋,中共掖县县委秘密成立,郑耀南被选为县委第一任书记。为了对党员进行宣传教育,他倡导创办了《红星》报,并亲任主编。1932年春,掖县县委根据上级指示,成立了武装特务队,郑耀南担任队长。在积极组建武装队伍的同时,他通过各种关系争取国民党左派,亲自介绍几名国民党员加入共产党,让他们在国民党内做好内线,并安排在城里成立了谍报处,负责搜集情报。

  1933年7月,郑耀南等遭国民党山东省党部通缉,被迫离开掖县,转移到北平、东北等地开展斗争。1936年秋,组织安排他回到烟台担任胶东临时工委教育宣传委员,负责党刊《战斗》的编辑工作。12月,胶东临时工委遭破坏,郑耀南化装转移到青岛继续坚持地下斗争。

  发动玉皇顶起义,建立山东第一个县级抗日民主政府

  卢沟桥事变后,根据党组织安排,1937年秋,郑耀南由青岛返回掖县发展抗日武装。经过短短一个多月的努力,他就在掖县建立起6支由共产党人领导的抗日队伍。与此同时,掖县国民党也在筹建民众抗敌前进队(简称“民抗”)。1937年12月,国民党掖县县长仓皇出逃,国民党掖县政权垮台。中共掖县县委当机立断,决定以共产党领导的武装为主,吸收“民抗”,组建掖县民众抗敌动员委员会(简称“民动”),担负起领导全县人民抗日的任务。

  1938年2月1日,日军侵占掖县城,成立了以汉奸刘子容为县长的伪县政府。刘子容一上台就极力扩大自己的势力,为粉碎刘子容的阴谋,郑耀南针锋相对,与之争夺人员参加“民动”。到2月底,“民动”发展到六七百人。中共掖县县委审时度势,决定发动武装起义,消灭伪政权,建立抗日民主政权。3月初,“民动”成立了武装起义指挥部,郑耀南任指挥。3月8日夜,“民动”四五百名战士在掖县城北玉皇庙山顶集合,郑耀南下令攻打掖城、活捉汉奸刘子容。起义战士奋勇向前,迅速包围了县城,小分队切断了掖城与外界联络的电话线。郑耀南一面组织战士对城堡上的伪军喊话,一面派人捉拿刘子容的家属到城下作人质。见此情景,伪县长刘子容失魂落魄,瘫倒在城门楼里。其警卫队长见大势已去,慌忙下令打开城门。没费一枪一弹,起义部队顺利冲进县城,活捉了汉奸刘子容。紧接着,掖县县委研究决定成立我党领导的掖县县政府,这是当时山东省内第一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

  创建抗战初期党领导的胶东最大抗日队伍

  玉皇顶起义成功后,郑耀南和县委的同志把精力转移到了军政建设上,整编部队,壮大队伍,广泛发动群众,建立了以“民动”为主体的胶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 (简称“三支队”),郑耀南任支队长。

  抗日民主政权虽然已经建立起来,但时值国民党、日军发行的各种货币充斥掖县市场,物价飞涨,民众苦不堪言。为巩固新政权,发展根据地经济,郑耀南亲自聘请社会贤达,成立了财经委员会,研究制定了一整套根据地的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筹备成立了“北海银行”(后成为中国人民银行建立的三大基石之一),整顿金融;成立盐务处,管理盐务生产和税收;成立粮价平抑委员会,整顿市场;成立商会,管理商业;整顿田赋办法,对地主、富农、大商号征收抗日爱国捐,对三亩地以下的农户免征捐税;团结一大批知识分子,兴办文化教育事业。“三支队”军需处也办起了兵工厂、被服厂,发展经济,除保证军政开支外,还有大量节余。“三支队”代表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备受拥护,群众纷纷献枪捐款,报名参军。两三个月的时间里,“三支队”就发展到三四千人,成为抗战初期胶东地区共产党领导的最大的一支抗日武装,并在胶东形成了东联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西联鲁东七、八支队的有利形势。

  随着“三支队”的发展壮大,盘踞在平度的国民党顽固派张金铭,派人到掖县给郑耀南下委任状,妄图把“三支队”变成他的反革命武装。郑耀南识破阴谋,当场严词拒绝。张金铭拉拢不成,转而武装进攻。1938年5月,他勾结招远焦威卿、栖霞秦毓堂、莱阳刘东阳分别从四路进攻掖县,并策动“三支队”中的旧军人叛变。郑耀南亲临战场指挥部队对张金铭予以坚决回击。在鲁东抗日游击第八支队和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的支援下,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作战,终于打垮了张金铭的四路进攻,保卫了掖县抗日根据地。外患已除,但隐藏在三支队内部、以参谋处参谋长赵森堂为首的一小撮国民党右派分子,又阴谋在“七七”抗战一周年纪念日发动反革命暴乱,企图篡夺领导权。以郑耀南为核心的掖县党组织,果断采取措施将其铲除,纯洁和巩固了革命队伍。

  经过一系列事件后,“三支队”内部更加团结巩固,根据地建设进一步加强。1938年8月,胶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奉命与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在掖县城合编,“三支队”编为三军六十二团及五十五团的两个营,郑耀南任六十二团团长,他不居功,不自傲,服从党组织安排。合编在“三支队”内部引起强烈反响:“我们三支队有三千多人枪”“我们有银行、兵工厂、被服厂、报社,月收入不下三十万,三军有什么”……对这些反响,“三支队”特支特别是郑耀南顾全大局,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他说,掖县的党,掖县的部队之所以有今天,都是党领导的结果。过去,我们时刻盼着上级党的领导,到处寻找党的关系,今天我们把部队交给上级党来领导,这不正是我们长期以来的希望吗?党的武装,就应该交给党来统一领导,现在就是时候了。正是在“三支队”特支和郑耀南的教育努力下,合编顺利完成。胶东特委书记王文感慨地说:“老郑真是一个好同志!”

  不久,郑耀南被任命为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五支队二十一旅旅长兼蓬(莱)黄(县)掖(县)警备司令,1939年1月,奉命率部队撤出掖城,到山区坚持游击战争,多次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1939年3月,郑耀南奉命赴中共中央报告工作, 1940年1月,在延安进入中央马列学院学习。由于长期艰苦转战和长途跋涉,他的脊椎出现疾病。 1941年4月,郑耀南的病情加重入院治疗。在延安期间,郑耀南负责的工作艰巨繁重,常常工作到深夜。1943年冬,郑耀南脊椎出现异常,被确诊为腰椎结核,再也无法工作。1946年2月,他病逝于延安。是年清明节,中共掖县县委、县政府在平里店召开郑耀南追悼大会,胶东区党委、胶东行署、西海区和掖县党、政、军代表及群众两万多人参加。追悼会后,在郑耀南的家乡西障郑家村为其树立纪念碑。1996年,郑耀南逝世五十周年时,时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为其题词“峥嵘岁月渤海湾,忠魂千秋留延安”。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孙毅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